一种波浪板螺旋槽除尘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84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波浪板螺旋槽除尘除雾装置;包括由外至内,依次间隔套设的外筒体、筛网筒体和中心柱体;筛网筒体下部周壁为无孔段,上部周壁为筛孔段;在筛孔段内,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级带状波浪螺旋板;带状波浪螺旋板盘旋缠绕中心柱体上,在筛网筒体内形成螺旋通道;筛网筒体和外筒体之间的空间,构成的烟气死区;带状波浪螺旋板的外边缘与外筒体的内表面接合。筛网筒体能够将烟气流动区与液膜吸附区彻底隔开,解决了二次携带问题。液膜吸附区由于下部集水槽的水封作用,烟气无法在筛网筒体和外筒体之间流动,从根本上解决了烟气的二次携带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波浪板螺旋槽除尘除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净化处理,尤其涉及一种波浪板螺旋槽除尘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其中SO2及微细颗粒物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各工业企业为执行严格环保排放政策,广泛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据统计有90%的火电机组均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冶金、石化、建材及船舶动力也相继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脱硫后的烟气中会带有粒径不等的大量粉尘颗粒和浆液雾滴,若直接排入大气,会在周边地区形成“石膏雨”现象,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各企业会对脱硫后烟气进一步处理,通常采用湿式电除尘或管束式除雾器等大型装置。但湿式电除尘器存在初投资高、占地面积大,阻力大,电耗高等问题。常规管束式除雾器存在烟气入口流速分布不均匀,因烟气流速过大,易导致除雾器产生液滴出现二次携带现象严重问题,且冲洗水过大,存在脱硫塔或洗涤塔进出水难以平衡,被迫减少冲洗水,除雾除尘效率无法保证。在实际应用中管束式旋流除雾除尘普遍存在上述的除雾除尘效率低、易堵塞、冲洗水要求大、烟气二次携带十分严重的问题,降低了除雾除尘效率。尽管后续专利装置做了大量改进,但依然没有解决二次携带这一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波浪板螺旋槽除尘除雾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带状波浪螺旋板表面的连续的槽道(或者波浪板)防止烟气的二次携带,结合筛网筒体将烟气流动区与外筒壁液膜分隔,彻底防止高速烟气流经液膜撕裂液膜形成的二次携带,从根本上解决了实际工程运用中二次携带严重、除尘效率低问题;通过集水槽收集积水,自动疏水,彻底解决了水平衡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波浪板螺旋槽除尘除雾装置,包括由外至内,依次间隔套设的外筒体1、筛网筒体2和中心柱体3;筛网筒体2下部周壁为无孔段21,上部周壁为筛孔段;在筛孔段内,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级带状波浪螺旋板4;带状波浪螺旋板4盘旋缠绕中心柱体3上,在筛网筒体2内形成螺旋通道;筛网筒体2和外筒体1之间的空间,构成烟气死区;带状波浪螺旋板4的外边缘与外筒体1的内表面接合;筛网筒体2与无孔段21的底部密封,无孔段21与外筒体1之间的空腔,构成集水槽5。所述带状波浪螺旋板4的表面布满连续的槽道,槽道沿着中心柱体3径向方向延伸;湿饱和烟气,由波浪板螺旋槽除尘除雾装置底部进入,流经由带状波浪螺旋板4构成的螺旋通道时,不可避免的会在槽道表面形成液膜,由于连续槽道的存在,液膜在刚成形就会被槽道阻挡,并顺着槽道流至筛网筒体2的筛孔进入由筛网筒体2和外筒体1之间的构成的烟气死区,避免了液膜增厚撕裂及流动烟气的二次携带;烟气在带状波浪螺旋板4的导流及旋流作用下,形成旋流空间,烟气中的粉尘颗粒与雾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穿过筛网筒体2上的筛孔,进入烟气死区,再次避免了烟气对壁面液膜的二次携带问题;被去除粉尘颗粒与雾滴后的烟气从筛网筒体2顶部排出,完成烟气与粉尘颗粒和雾滴的分离;与此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外筒体1内壁的液膜中的粉尘颗粒和雾滴,下落至底部的集水槽5中汇集后排出。所述外筒体1与筛网筒体2的上边缘密封。所述外筒体1、筛网筒体2和中心柱体3为一体结构,或者对应于各级带状波浪螺旋板4,制成多段可拆式,插接或者螺纹组装结构。所述集水槽5的底部,安装有自动外排疏水管阀6。当集水槽5的水位高于预定位置时,自动外排疏水管阀6开启,粉尘颗粒随液体一起排出;水位低至预定位置时,自动外排疏水管阀6关闭。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解决了液膜增厚破裂问题:带状波浪螺旋板表面的连续的槽道(或者波浪板),不仅可以阻止液膜的增厚,避免出现高速烟气流撕裂厚液膜导致的二次携带,还可以将液体导流至筛网筒体的筛孔处,解决了贴近近带状波浪螺旋板处流动烟气二次携带问题。2、解决了烟气二次携带问题:筛网筒体能够将烟气流动区与液膜吸附区彻底隔开,液膜吸附区由于下部集水槽的水封作用,烟气无法在筛网筒体和外筒体之间流动,不会造成烟气的二次携带问题,除尘效率高。3、收水能力强:由于带状波浪螺旋板的表面布满连续的槽道,槽道沿着中心柱体径向方向延伸,在高速气流的推动作用下,能够高效地将带状波浪螺旋板表面的水膜推入集水槽中。4、解决了水平衡问题:被吸附在液膜上的粉尘颗粒由于重力作用,下落至集水槽,当集水槽的水位压头增加到上限值时,自动疏水阀由于压力作用自动开启,集水槽中的液体带着粉尘颗粒自动排出;当集水槽的水位逐渐降低至下限值时,此时自动疏水阀自动关闭。自动疏水阀具有自动排出粉尘颗粒与积液的作用,并且使集水槽内液面始终维持在一定高度形成水封,防止烟气逃逸,彻底解决了水平衡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波浪板螺旋槽除尘除雾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波浪板螺旋槽除尘除雾装置,包括由外至内,依次间隔套设的外筒体1、筛网筒体2和中心柱体3;筛网筒体2下部周壁为无孔段21,上部周壁为筛孔段;在筛孔段内,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级带状波浪螺旋板4;带状波浪螺旋板4盘旋缠绕中心柱体3上,在筛网筒体2内形成螺旋通道;筛网筒体2和外筒体1之间的空间,构成烟气死区;筛网筒体2能够将烟气流动区,与外筒体1内壁的液膜吸附区彻底隔开,解决了二次携带问题。带状波浪螺旋板4的外边缘与外筒体1的内表面接合。筛网筒体2与无孔段21的底部密封,无孔段21与外筒体1之间的空腔,构成集水槽5。所述带状波浪螺旋板4的表面布满连续的槽道,槽道沿着中心柱体3径向方向延伸;槽道整体形状呈连续V形或者波浪形。带状波浪螺旋板4表面的连续的槽道(或者波浪板),不仅可以阻止液膜的增厚,避免出现烟气流撕裂导致的二次携带,还可以将液体导流至筛网筒体的筛孔处,解决了贴近带状波浪螺旋板处流动烟气二次携带问题。湿饱和烟气,由波浪板螺旋槽除尘除雾装置底部进入,流经由带状波浪螺旋板4构成的螺旋通道时,不可避免的会在槽道表面形成液膜,由于连续槽道的存在,液膜在刚成形就会被槽道阻挡,并顺着槽道流至筛网筒体2的筛孔进入,由筛网筒体2和外筒体1之间的构成的烟气死区,避免了流动烟气的二次携带;烟气在带状波浪螺旋板4的导流及旋流作用下,形成旋流空间,烟气中的粉尘颗粒与雾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穿过筛网筒体2上的筛孔,进入烟气死区,再次避免了烟气对壁面液膜的二次携带问题;被去除粉尘颗粒与雾滴后的烟气从筛网筒体2顶部排出,完成烟气与粉尘颗粒和雾滴的分离;与此同时,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外筒体1内壁的液膜中的粉尘颗粒和雾滴,下落至底部的集水槽5中汇集后排出。所述外筒体1与筛网筒体2的上边缘密封。所述外筒体1、筛网筒体2和中心柱体3为一体结构,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波浪板螺旋槽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至内,依次间隔套设的外筒体(1)、筛网筒体(2)和中心柱体(3);/n筛网筒体(2)下部周壁为无孔段(21),上部周壁为筛孔段;/n在筛孔段内,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级带状波浪螺旋板(4);/n带状波浪螺旋板(4)盘旋缠绕中心柱体(3)上,在筛网筒体(2)内形成螺旋通道;筛网筒体(2)和外筒体(1)之间的空间,构成烟气死区;/n带状波浪螺旋板(4)的外边缘与外筒体(1)的内表面接合;/n筛网筒体(2)与无孔段(21)的底部密封,无孔段(21)与外筒体(1)之间的空腔,构成集水槽(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浪板螺旋槽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至内,依次间隔套设的外筒体(1)、筛网筒体(2)和中心柱体(3);
筛网筒体(2)下部周壁为无孔段(21),上部周壁为筛孔段;
在筛孔段内,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多级带状波浪螺旋板(4);
带状波浪螺旋板(4)盘旋缠绕中心柱体(3)上,在筛网筒体(2)内形成螺旋通道;筛网筒体(2)和外筒体(1)之间的空间,构成烟气死区;
带状波浪螺旋板(4)的外边缘与外筒体(1)的内表面接合;
筛网筒体(2)与无孔段(21)的底部密封,无孔段(21)与外筒体(1)之间的空腔,构成集水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波浪板螺旋槽除尘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波浪螺旋板(4)的表面布满连续的槽道,槽道沿着中心柱体(3)径向方向延伸;
湿饱和烟气,由波浪板螺旋槽除尘除雾装置底部进入,流经由带状波浪螺旋板(4)构成的螺旋通道时,不可避免的会在槽道表面形成液膜,由于连续槽道的存在,液膜在刚成形就会被槽道阻挡,并顺着槽道流至筛网筒体(2)的筛孔进入由筛网筒体(2)和外筒体(1)之间的构成的烟气死区,避免了流动烟气的二次携带;
烟气在带状波浪螺旋板(4)的导流及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定平袁琳皓夏松谢红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埃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