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拉西坦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06861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吡拉西坦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吡拉西坦200‑800重量份,交联羧甲纤维素钠4.175‑18.37重量份,聚乙二醇6000 5‑30重量份,胶态二氧化硅3.675‑16.17重量份,硬脂酸镁0.75‑4重量份,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6.72‑29.57重量份,纯化水97.945‑391.78重量份;方法包括:(1)预处理:将各种原辅料粉碎或过筛;(2)预混制粒:将预处理的吡拉西坦、交联羧甲纤维素钠、内加的聚乙二醇6000和内加的胶态二氧化硅加入混合制粒机中,搅拌混合,加入纯化水,搅拌制粒;(3)干燥和整粒:将制得的颗粒进行干燥后,加入外加的聚乙二醇6000和外加的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混合整粒;(4)总混,压片,两层包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吡拉西坦片掩盖了苦涩感,溶出度好,崩解时限短,提高了稳定性和患者依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吡拉西坦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制剂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吡拉西坦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吡拉西坦为γ-氨基丁酸的衍生物,是一种新型促思维记忆药。对脑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促进受损大脑的恢复。吡拉西坦作用选择性强、无镇痛、镇静或精神兴奋作用、无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无依赖性。目前国内临床上吡拉西坦片主要用于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意外等多种原因所致的记忆和思维功能减退,亦可用于老年精神衰退综合症、老年性痴呆、儿童智力发育迟缓等。吡拉西坦片在我国最早由江苏吴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于1984年上市,批准文号为苏卫药准字(1984)第309404号(现批准文号:国药准字20053118),规格为0.4g。现有的吡拉西坦片为未包衣素片,处方由主药吡拉西坦,填充剂糊精,粘合剂淀粉和润滑剂硬脂酸镁组成,处方工艺为30%乙醇湿法制粒工艺。工艺流程:预混合、制粒、干燥、整粒、混合、压片、包装。但是现有的吡拉西坦片存在味极苦,患者适应性查,崩解时限长,溶出度较低,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因此,探索一种能够掩盖苦涩感、患者依从性好、崩解时限短、溶出度较高、生物利用度较高、稳定性好的吡拉西坦片处方及制备方法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吡拉西坦片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善吡拉西坦片处方和制备工艺,缩短了崩解时限,改善了溶出度,掩盖了制剂的苦涩感,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患者依从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吡拉西坦片,包括如下组分:本专利技术的吡拉西坦片改进了处方,同时加入聚乙二醇6000和胶态二氧化硅,可以缩短产品的崩解时限,提高生物利用度;采用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对素片进行两层包衣,可以掩盖本品的苦涩感,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吡拉西坦片处方合理,溶出行为与原研药溶出行为相似,产品稳定性好。本专利技术的吡拉西坦片的规格可以为0.2g、0.4g、0.6g、0.8g,即每片吡拉西坦片中含吡拉西坦0.2g、0.4g、0.6g、0.8g。进一步的方案,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包括23.04~28.16重量份的第一层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和1.15~1.41重量份的第二层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优选的,第一层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为无色或有色包衣剂,第二层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为透明包衣剂。优选的,第一层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为白色包衣;第二层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为透明包衣剂。本专利技术的吡拉西坦片采用两层包衣,能够很好的掩盖素片的苦涩感,提高患者依从性。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吡拉西坦片包括如下组分:采用上述处方的吡拉西坦是更优的方案,成分含量更加合理,可以缩短产品的崩解时限,提高生物利用度,溶出行为与原研药溶出行为高度相似,产品稳定性更好。进一步的方案,本专利技术胶态二氧化硅可以选用各种型号,优选胶态二氧化硅型号为R972、200Pharma,N20Pharma;进一步优选R972、200Pharma;最优选R97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吡拉西坦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将吡拉西坦原料粉碎或过筛,交联羧甲纤维素钠、聚乙二醇6000和胶态二氧化硅分别过筛,备用;(2)预混制粒:将预处理的吡拉西坦、交联羧甲纤维素钠、内加的聚乙二醇6000和内加的胶态二氧化硅加入混合制粒机中,搅拌混合,加入纯化水,搅拌制粒;(3)干燥和整粒:将制得的颗粒进行干燥后,加入外加的聚乙二醇6000和外加的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混合整粒;(4)总混,压片,包衣。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将吡拉西坦原料、交联羧甲纤维素钠、聚乙二醇6000和胶态二氧化硅过80~100目筛。物料的粒度对硬度有一定的影响,硬度影响包衣质量,专利技术人通过比较,发现经80目以上的筛进行过筛能获得改善物料的可压性,降低粒径,有利于后续制粒过程中各物料混合均匀,能够提高硬度,缩短崩解时限,因此,本专利技术中吡拉西坦、聚乙二醇6000、胶态二氧化硅、交联羧甲纤维素钠均经过80~100目筛进行过筛。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将吡拉西坦原料粉碎,过100目筛;粒度D90≤390μm。专利技术人通过比较不同目数粉碎吡拉西坦原料后的样品溶出度,可以看出粉碎后过100目筛,溶出行为与参比制剂溶出行为高度相似,同时也有利于改善物料的可压性,有利于后续制粒过程中与其他辅料混合均匀,因此控制原料粉碎后过100目筛。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所述内加的聚乙二醇6000为处方量的30%~70%;所述内加的胶态二氧化硅为处方量的30%~7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加的聚乙二醇6000为处方总量的50%;所述内加的胶态二氧化硅为处方总量的50%。本专利技术发现采用内外加的方式添加聚乙二醇6000和胶态二氧化硅有利于控制溶出速度,当聚乙二醇6000和胶态二氧化硅采用等比例内外添加时,效果最佳。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在混合制粒机中搅拌预混时,100~150rpm低速搅拌,调节切刀转速800~1500rpm,预混合5~15分钟。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加入纯化水后,切刀转速为1500~2500rpm,搅拌转速调整为100~200rpm,制粒180~240秒,停止搅拌,制得湿颗粒。本专利技术的预混制粒方法,在加入纯化水前后采用不同的搅拌转速和切刀转速,条件适宜,产品的流动性和可压性更好。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所述包衣包括:依次采用第一层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和第二层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对压片得到的素片进行两层包衣,控制片床温度为40~52℃,包衣增重0.8~3.0%。本专利技术采用两层包衣工艺,掩盖了产品的苦涩感,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避免了产品的吸湿性,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方案,步骤(4)中,总混过程包括:将收集的干颗粒一起加入固定料斗混合机混合5~10min,混合机转速为8~15rpm。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吡拉西坦片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预处理:称取吡拉西坦原料加入万能粉碎机中粉碎,筛网孔径为100目,要求D90不得过390微米;将聚乙二醇6000、胶态二氧化硅、交联羧甲纤维素钠分别过80目筛,备用;(2)预混/制粒:称取预处理的处方量的吡拉西坦、交联羧甲纤维素钠、内加的胶态二氧化硅(处方量30~70%)、内加的聚乙二醇6000(处方量30~70%)加入高效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开启低速搅拌120rpm,调节切刀转速1000rpm,预混合5~15分钟。维持上述搅拌速度120rpm和切刀转速1000rpm,向上述混合粉中缓慢加入处方量的纯化水,加入时间控制在3~5min(有利于湿润均匀,不会产生结团现象),加入完毕后,调节切刀转速为2000r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吡拉西坦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拉西坦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吡拉西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包括23.04~28.16重量份的第一层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和1.15~1.41重量份的第二层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吡拉西坦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组分: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吡拉西坦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将吡拉西坦原料进行粉碎或过筛,交联羧甲纤维素钠、聚乙二醇6000和胶态二氧化硅分别过筛,备用;
(2)预混制粒:将预处理的吡拉西坦、交联羧甲纤维素钠、内加的聚乙二醇6000和内加的胶态二氧化硅加入混合制粒机中,搅拌预混,加入纯化水,搅拌制粒;
(3)干燥和整粒:将制得的颗粒进行干燥后,加入外加的聚乙二醇6000和外加的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混合整粒;
(4)总混,压片,包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吡拉西坦原料、交联羧甲纤维素钠、聚乙二醇6000和胶态二氧化硅过80~100目筛,
优选的,将吡拉西坦原料粉碎,过100目筛;粒度D90≤39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嵩张对良徐卫国曾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亿友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