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竹荪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031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富硒竹荪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种植场地;(2)建畦床;(3)将基料铺于所述畦床上,然后将竹荪菌种种植于所述栽培基料上,再用富硒竹荪栽培土覆盖所述竹荪菌种;所述富硒竹荪栽培土包括含硒有机质和土壤;所述含硒有机质由包括蚯蚓粪、木屑和硒源的原料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富硒竹荪的栽培方法能显著提高竹荪的产量和硒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富硒竹荪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领域,特别是涉及富硒竹荪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硒(Se)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大量的调查资料说明,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硒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并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对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后的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改善作用。中国营养学会1998年10月修订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已将硒列为15种每日膳食营养素之一,提出一个成年人每天对硒的适宜摄入量是50-250微克。竹荪(DictyophoraDesv)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cm~20cm,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遗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厘米以上。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但是,现有的竹荪栽培方法的产量仍很不理想。并且,竹荪子实体对硒元素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但自然界中纯天然生长的竹荪含硒量不稳定。目前仍很少对竹荪进行人工富硒栽培,现有的竹荪富硒栽培技术主要采用专用富硒基质原料或在播种时施用无机硒补硒剂专用肥,这些方法仅限于竹荪菌丝生长阶段施用硒源,子实体含硒量随产出期的不同(即不同潮次)而不同,导致竹荪的总硒含量不稳定。因此,如何提高竹荪的产量和硒含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专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富硒竹荪的栽培方法,其栽培所得竹荪具有很好的产量和硒含量。具体技术方案如下:(1)选择种植场地;(2)建畦床;(3)将基料铺于所述畦床上,然后将竹荪菌种种植于所述栽培基料上,再用富硒竹荪栽培土覆盖所述竹荪菌种;所述富硒竹荪栽培土包括含硒有机质和土壤;所述含硒有机质由包括蚯蚓粪、木屑和硒源的原料制备而成。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土壤为黄心土。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蚯蚓粪和木屑的体积比为(0.2~3):1,优选为(0.5~1.5):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含硒有机质由包括蚯蚓粪、木屑和硒源的原料经发酵制备而成。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竹荪菌种与富硒竹荪栽培土的重量比为1:(3-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竹荪菌种与富硒竹荪栽培土的重量比为1:(4-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料为木屑。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畦床的长为2.5~3.5m,宽为1~2m,每畦床的种植面积为3~5m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每畦床使用基料的重量为10~25Kg,每畦床使用菌种的重量为40~100Kg,每畦床使用富硒竹荪栽培土的重量为250~350Kg。优选地,每畦床使用基料的重量为15~25Kg,每畦床使用菌种的重量为60~80Kg,每畦床使用富硒竹荪栽培土的重量为280~320Kg。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种植场地位于坡度小于10度且郁闭度为(0.7±0.2)的树林底下,或位于遮光度为60~90%的大棚中。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覆盖富硒竹荪栽培土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畦床上搭建高0.6~1m并覆盖有膜的拱棚,栽培期间保持覆土湿润。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拱棚内空气湿度在菌丝体生长期为70~90%,在子实体成熟期为90%以上。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酵为堆沤发酵。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酵的时间为10~45天。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维持发酵过程中有机质的pH为6~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维持发酵过程中有机质的含水量为50~7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富硒竹荪的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以特定配方的富硒竹荪栽培土(由蚯蚓粪、木屑和硒源制备而成)作为竹荪菌种的覆土栽培竹荪,结合其他栽培步骤,最终实现了栽培所得竹荪具有良好的产量和硒含量。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在栽培过程中,富硒竹荪栽培土与竹荪菌种的重量比为1:(3-7),尤其是为1:(4-5)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富硒竹荪栽培土对竹荪生长的促进效果,使得栽培所得竹荪具有更好的产量。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富硒竹荪栽培土的照片;图2为将实施例1的富硒竹荪栽培土栽培竹荪的照片。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实施例中所用到的各种常用化学试剂,均为市售产品。除非另有定义,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在本专利技术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富硒竹荪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种植场地;(2)建畦床;(3)将基料铺于所述畦床上,然后将竹荪菌种种植于所述栽培基料上,再用富硒竹荪栽培土覆盖所述竹荪菌种;所述富硒竹荪栽培土包括含硒有机质和土壤;所述含硒有机质由包括蚯蚓粪、木屑和硒源的原料制备而成。本专利技术以特定配方的富硒竹荪栽培土(由蚯蚓粪、木屑和硒源制备而成)作为竹荪菌种的覆土栽培竹荪,结合其他栽培步骤,最终实现了栽培所得竹荪具有良好的产量和硒含量。本专利技术中,富硒竹荪栽培土选择蚯蚓粪、木屑和硒源三种原料含硒有机质,蚯蚓和木屑的配合很重要,专利技术人发现蚯蚓粪对竹荪的菌丝体生长、竹荪的子实体分化有特别突出的提升作用;而木屑的透气性很好,持水力也高,并且还包括丰富的碳源,可以提供竹荪其需要的营养,蚯蚓粪、木屑复配实现了优异的协同效果,能让富硒栽培土中的基质较好且快地降解,为竹荪的菌丝发育供给需要的氮素。同时,通过让含硒有机质与土壤结合,能构成营养差,有助于竹荪的菌丝向生殖生长转变,还可以促进竹荪子实体原基的形成、生长。优选地,所述土壤为黄心土。本专利技术将含硒有机质与黄心土配合使用来作为竹荪覆土,黄心土能使栽培覆土对竹荪的菌丝形成适当的刺激、重力压迫,还促进覆土层的营养差构成。此外,黄心土的价格便宜,易于获得,清洁而低虫害,与上述含硒有机质一起用于栽培富硒竹荪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比采用其他常规竹荪栽培用土具备明显更突出的效果。优选地,所述蚯蚓粪和木屑的体积比为(0.2~3):1,优选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硒竹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选择种植场地;/n(2)建畦床;/n(3)将基料铺于所述畦床上,然后将竹荪菌种种植于所述栽培基料上,再用富硒竹荪栽培土覆盖所述竹荪菌种;/n所述富硒竹荪栽培土包括含硒有机质和土壤;所述含硒有机质由包括蚯蚓粪、木屑和硒源的原料制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竹荪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种植场地;
(2)建畦床;
(3)将基料铺于所述畦床上,然后将竹荪菌种种植于所述栽培基料上,再用富硒竹荪栽培土覆盖所述竹荪菌种;
所述富硒竹荪栽培土包括含硒有机质和土壤;所述含硒有机质由包括蚯蚓粪、木屑和硒源的原料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为黄心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粪和木屑的体积比为(0.2~3):1,优选为(0.5~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硒有机质由包括蚯蚓粪、木屑和硒源的原料经发酵制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竹荪菌种与富硒竹荪栽培土的重量比为1:(3-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竹荪菌种与富硒竹荪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裕霞徐斌潘文陈新宇廖焕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