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929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N型衬底,N型轻掺杂缓冲区,P型阱区,P型重掺杂源极区,N型重掺杂区,P型掺杂区,N型重掺杂源极区,高K绝缘层,栅极多晶硅区,栅极电极,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N型衬底的下面做漏极电极,N型衬底上有N型轻掺杂缓冲区,N型轻掺杂缓冲区上有P型阱区和N型重掺杂区,N型重掺杂区在P型阱区之间,N型重掺杂区上有P型掺杂区,P型掺杂区上有N型重掺杂源极区,N型重掺杂源极区中间有槽型栅结构区,槽型栅结构区贯穿N型重掺杂源极区和P型掺杂区,并延伸到N型重掺杂区,P型阱区上有P型重掺杂源极区,在源极区做源极电极,栅极多晶硅区做栅极电极。该器件可以提高开关速度。该器件可以提高开关速度。该器件可以提高开关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功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功率半导体器件是任何电子系统不可缺少的电子器件,其主要应用在各种电源和驱动负载上。随着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更新换代,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逐渐向实现节能、节材、环保和微型化等效益方面发展。
[0003]在功率MOS器件中,传统的表面栅MOS器件存在较大的比导通电阻和较高的功耗问题,无法很好地满足功率器件的需求。随后便产生了槽栅MOS器件,将传统的平面型生长栅结构,改变成基片内刻蚀出槽型结构,对其进行生长和填充栅结构,进而形成槽栅型MOS器件的槽栅结构。但传统的槽栅型结构会出现槽栅结构附近电子不均匀现象,致使该MOS器件还会具有很大的比导通电阻,且不能使电流均匀的分布和流向漏极端。传统的功率MOS器件依然采用硅半导体材料做基片,硅半导体材料在性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0004]碳化硅材料有着优异的电学性能,如较大的禁带宽度、较高的热导率、较高的电子饱和漂移速度以及较高的临界击穿电场,使其在高温、高频、大功率、抗辐射应用场合下成为十分理想的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在电力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大功率电子器件。
[0005]针对上述问题,传统的MOS功率器件有以下不足:
[0006](1)不耐高温;
[0007](2)功耗较大;
[0008](3)比导通电阻较大;
[0009](4)电流分布不均匀。
[0010]因此,目前的槽栅型MOS器件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利用SiC的耐高温、高临界电场和高热电导率等特性,对其进行槽栅型MOS器件的制备;由于在半导体材料中,电子的运动速率比空穴的运动速率快,因此采用N型衬底,可以有效地提高该槽栅型MOS器件的开关速度;采用SiC半导体材料,可以增强该MOS器件的耐热性,进而可以在高温下工作;采用槽栅型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该MOS器件的比导通电阻;采用N型重掺杂区,由于N型重掺杂区内有一部分槽栅结构,该部分槽栅结构可以活化N型重掺杂区,且可以均匀N型重掺杂区的电子

空穴,有助于电流更均匀地进入N型轻掺杂缓冲区。
[001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13]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包括:N型衬底,N型轻掺杂缓冲区,P型阱区,P型重掺杂源极区,N型重掺杂区,P型掺杂区,N型重掺杂源极区,高K绝缘层,栅极多晶硅区,栅极电
极,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
[0014]进一步地,所述漏极电极形成在所述N型衬底的下表面,在所述N型衬底的上表面设有所述N型轻掺杂缓冲区,在所述N型轻掺杂缓冲区的上表面设有两个P型阱区和一个N型重掺杂区,所述N型重掺杂区设置在所述两个P型阱区之间,在所述N型重掺杂区的上表面设有所述P型掺杂区,在所述P型掺杂区的上表面设有N型重掺杂源极区,在所述N型重掺杂源极区的中间设有槽型栅结构区,所述槽型栅结构区包括高K绝缘层和栅极多晶硅区,所述高K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栅极多晶硅区的侧面和底面上,所述槽型栅结构区贯穿N型重掺杂源极区和P型掺杂区,并延伸到N型重掺杂区,所述两个P型阱区的上表面都设置所述P型重掺杂源极区,在所述P型重掺杂源极区和所述N型重掺杂源极区的上表面设有所述源极电极,在所述栅极多晶硅区的上表面设有所述栅极电极。
[0015]进一步地,所述N型衬底的厚度大于所述N型轻掺杂缓冲区的厚度。
[0016]进一步地,所述N型轻掺杂缓冲区的厚度大于所述P型阱区的厚度。
[0017]进一步地,所述高K绝缘层为一种单质或者化合物的高K绝缘材料。
[0018]进一步地,所述源极电极、栅极电极和漏极电极的材料为铜材料或者铝材料。
[0019]进一步地,所述P型掺杂区的厚度大于所述N型重掺杂源极区的厚度。
[0020]进一步地,所述P型掺杂区的厚度小于所述N型重掺杂区的厚度。
[0021]进一步地,半导体衬底材料为半导体SiC基材料。
[0022]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S1、清洗、曝光:将半导体衬底进行清洗、烘干,在其上表面涂一层光刻胶,采用有所述N型衬底定义的掩膜版和激光器曝光,显影后形成所述N型衬底定义;
[0024]S2、N型衬底的形成:通过离子注入方式,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形成所述N型衬底;
[0025]S3、N型轻掺杂缓冲区的形成:通过离子注入方式,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且在所述N型衬底的上表面形成所述N型轻掺杂缓冲区;
[0026]S4、P型阱区的定义:去除N型衬底定义的光刻胶,涂一层新的光刻胶,采用有所述P型阱区定义的掩膜版和激光器曝光,显影后形成所述P型阱区的定义;
[0027]S5、P型阱区的形成:通过离子注入方式,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且在所述N型轻掺杂缓冲区的上表面形成所述P型阱区;
[0028]S6、N型重掺杂区的定义:去除P型阱区定义的光刻胶,涂一层新的光刻胶,采用有所述N型重掺杂区定义的掩膜版和激光器曝光,显影后形成所述N型重掺杂区的定义;
[0029]S7、N型重掺杂区的形成:通过离子注入方式,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且在所述N型轻掺杂缓冲区的上表面形成所述N型重掺杂区;
[0030]S8、P型掺杂区的形成:通过离子注入方式,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且在所述N型重掺杂区的上表面形成所述P型掺杂区;
[0031]S9、N型重掺杂源极区的形成:通过离子注入方式,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且在所述P型掺杂区的上表面形成所述N型重掺杂源极区;
[0032]S10、槽栅结构区的形成:去除N型重掺杂区定义的光刻胶,涂一层新的光刻胶,采用有所述槽栅结构区定义的掩膜版和激光器曝光,显影后形成所述槽栅结构区的定义,采用刻蚀技术,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蚀刻出槽型结构区;
[0033]S11、高K绝缘层和栅极多晶硅区的沉积:去除所述槽栅结构区定义的光刻胶,在步
骤S10形成的槽型结构区上沉积一层高K绝缘材料,在所述高K绝缘材料上表面沉积栅极多晶硅材料;
[0034]S12、P型重掺杂源极区的定义:在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涂一层光刻胶,采用有所述P型重掺杂源极区定义的掩膜版和激光器曝光,显影后形成所述P型重掺杂源极区的定义;
[0035]S13、P型重掺杂源极区的形成:通过离子注入方式,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且在所述P型阱区的上表面形成所述P型重掺杂源极区;
[0036]S14、电极的形成:去除P型重掺杂源极区定义的光刻胶,对步骤S13形成的半导体衬底进行源极、漏极和栅极的金属沉积,形成源极电极、漏极电极和栅极电极。
[0037]有益效果
[0038]本专利技术专利为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型衬底(1),N型轻掺杂缓冲区(2),P型阱区(3),P型重掺杂源极区(4),N型重掺杂区(5),P型掺杂区(6),N型重掺杂源极区(7),高K绝缘层(8),栅极多晶硅区(9),栅极电极(G),源极电极(S)和漏极电极(D);其中所述漏极电极(D)形成在所述N型衬底(1)的下表面,在所述N型衬底(1)的上表面设有所述N型轻掺杂缓冲区(2),在所述N型轻掺杂缓冲区(2)的上表面设有两个P型阱区(3)和一个N型重掺杂区(5),所述N型重掺杂区(5)设置在所述两个P型阱区(3)之间,在所述N型重掺杂区(5)的上表面设有所述P型掺杂区(6),在所述P型掺杂区(6)的上表面设有N型重掺杂源极区(7),在所述N型重掺杂源极区(7)的中间设有槽型栅结构区,所述槽型栅结构区包括高K绝缘层(8)和栅极多晶硅区(9),所述高K绝缘层(8)设置在所述栅极多晶硅区(9)的侧面和底面上,所述槽型栅结构区贯穿N型重掺杂源极区(7)和P型掺杂区(6),并延伸到N型重掺杂区(5),所述两个P型阱区(3)的上表面都设置所述P型重掺杂源极区(4),在所述P型重掺杂源极区(4)和所述N型重掺杂源极区(7)的上表面设有所述源极电极(S),在所述栅极多晶硅区(9)的上表面设有所述栅极电极(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衬底(1)的厚度大于所述N型轻掺杂缓冲区(2)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轻掺杂缓冲区(2)的厚度大于所述P型阱区(3)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K绝缘层(8)为一种单质或者化合物的高K绝缘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电极(S)、栅极电极(G)和漏极电极(D)的材料为铜材料或者铝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掺杂区(6)的厚度大于所述N型重掺杂源极区(7)的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掺杂区(6)的厚度小于所述N型重掺杂区(5)的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半导体衬底材料为半导体SiC基材料。9.一种新型的槽栅型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清洗、曝光:将半导体衬底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芯一代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