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27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炸炉,包括炉体、至少一个缸体和控制器,缸体设在炉体上,缸体中设有发热管和提手,发热管的一端与炉体铰接,提手的一端铰接在发热管的另一端上,提手上设有挂钩,炉体上设有插槽,发热管与控制器电连接。缸体中的发热管可以转动,需要清洁缸体时,将提手抬起,提手会带动发热管的另一端同步抬起,发热管在炉体上翻转,当提手抬起到一定位置时,将挂钩插接在炉体上的插槽中即可,发热管被完全抬起,此时,可以非常方便地清洁缸体,另外,被抬起的发热管也可以被清洁干净,清洁完毕后,将提手上的挂钩从炉体上的插槽中抽出,然后将提手以及发热管重新复位到缸体中即可,清洁操作非常方便,而且清洁完全,可以确保食用卫生。食用卫生。食用卫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炸炉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炸炉。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市场上的炸炉,油缸中的加热部件都是固定的,每次清洁油缸时都非常不方便,加热部件遮挡的部位以及加热部件自身的一些角位很难清洁干净,时间久了,未被彻底清洁的部位很容易滋生细菌,影响食用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炸炉。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炸炉,包括炉体、至少一个缸体和控制器,缸体设在炉体上,缸体中设有发热管和提手,发热管的一端与炉体铰接,提手的一端铰接在发热管的另一端上,提手上设有挂钩,炉体上设有插槽,
[0005]当转动提手并抬起提手的另一端时,提手带动发热管转动,提手上的挂钩可插接在插槽中,
[0006]发热管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7]本技术中,缸体中的发热管可以转动,需要清洁缸体时,将提手抬起,由于发热管的一端与炉体铰接,提手会带动发热管的另一端同步抬起,发热管在炉体上翻转,当提手抬起到一定位置时,将提手上的挂钩插接在炉体上的插槽中即可,发热管被完全抬起,此时,可以非常方便地清洁缸体,由于不会被发热管遮挡,缸体可以被清洁干净,另外,被抬起的发热管也可以被清洁干净,清洁完毕后,将提手上的挂钩从炉体上的插槽中抽出,然后将提手以及发热管重新复位到缸体中即可,清洁操作非常方便,而且清洁完全,可以确保食用卫生,另外,控制器可以控制发热管的开/关。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收油箱,收油箱位于缸体的下方,缸体的底部设有与缸体连通的排油管,排油管上设有泄油阀,排油管位于收油箱的上方,收油箱底部设有滚轮。由此,需要更换缸体中的油或需要排油时,打开排油管上的泄油阀,缸体中的油就可以直接排到缸体底部的收油箱中,而且排油后可以将收油箱拉出进行进一步处理,排油非常方便。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循环泵和回油管,收油箱上设有抽油管,抽油管的一端设在收油箱的底部且与收油箱连通,抽油管的另一端与循环泵的入油口可拆卸插接,循环泵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与缸体连通,循环泵与控制器电连接。由此,收油箱中的油,可以通过抽油管、循环泵、回油管重新注入缸体中,缸体清洁完毕后,收油箱中的油可以重新注入缸体中使用,当收油箱中安装有过滤网时,收油箱中过滤后的油可以重新注入缸体中,另外,由于收油箱上的抽油管与循环泵的入油口可拆卸插接,收油箱的移动也非常方便,直接拉出即可,需要排油时,将抽油管对准循环泵的入油口,然后把收油箱推入缸体的底部即可,非常方便。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三通阀,缸体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缸体并列排布,循环泵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与三通阀的进口连通,三通阀的两个出口分别与两个缸体连通,三通阀的两个出口上分别设有球阀A 和球阀B。由此,两个缸体可以同时炸食物,提高效率,通过操作球阀A 和球阀B,收油箱中的油可以选择性地回流到对应的缸体中。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手柄A和手柄B,手柄A与球阀A的转动柄连接,手柄B与球阀B的转动柄连接。由此,转动手柄A时,手柄 A可以带动球阀A的转动柄转动,球阀A打开,循环泵工作时,收油箱中的油通过回油管、三通阀上安装有球阀A的出口回流至对应的缸体中,同理,转动手柄B时,手柄B可以带动球阀B的转动柄转动,球阀B打开,循环泵工作时,收油箱中的油通过回油管、三通阀上安装有球阀B的出口回流至对应的缸体中,通过转动手柄A和手柄B就可以实现将收油箱中的油回流到对应的缸体中,操作简单、方便。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三通阀上可以设有接近开关A和接近开关B,手柄A上设有磁铁部件A,手柄B上设有磁铁部件B,接近开关A和接近开关B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3]转动手柄A时,球阀A开通,磁铁部件A靠近接近开关A,循环泵工作,
[0014]转动手柄B时,球阀B开通,磁铁部件B靠近接近开关B,循环泵工作。
[0015]由此,转动手柄A时,手柄A上的磁铁部件A靠近接近开关A,此时接近开关A会发送一个检测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循环泵启动,循环泵将收油箱中的油抽入到球阀A对应的缸体中,转动手柄B时,手柄B上的磁铁部件B靠近接近开关B,此时接近开关B会发送一个检测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循环泵启动,循环泵将收油箱中的油抽入到球阀B对应的缸体中,通过接近开关A和接近开关B就可以实现循环泵的自动启动,非常方便。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缸体中可以设有温度传感器,炉体上可以设有显示板,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显示板电连接。由此,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缸体中油的温度,当油温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发热管停止工作,当油温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发热管启动,从而实现对缸体中油的精准控温,同时,显示板上可以实时显示油温。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油箱的顶部可以设有过滤网,排油管位于过滤网的上方。由此,排油时,缸体中的油会通过过滤网再进入收油箱中,过滤网可以对油进行过滤。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油箱的内底部可以设有隔架,隔架上设有油纸,油纸上设有固定架,固定架将油纸压置在隔架上。由此,隔架与固定架之间的油纸可以对排到收油箱中的油进行二次过滤,进一步过滤掉油中细小的残渣,需要更换油纸时,将固定架取出,然后直接更换油纸即可,更换后,将固定架重新压置在隔架上,固定架可以防止油纸挪动影响过滤。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收油箱的外底部可以设有抽油槽,抽油槽与收油箱连通,抽油管的一端设在抽油槽上且与抽油槽连通,抽油槽呈斜坡状。由此,收油箱中的油通过底部呈斜坡状的抽油槽可以非常顺畅地流入抽油管中,便于油的循环流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炸炉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所示的炸炉隐藏部分炉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所示的炸炉的侧视图;
[0023]图4为图2所示的炸炉中发热管、提手和部分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1所示的炸炉中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1所示的炸炉隐藏部分炉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所示的炸炉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8]图1至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炸炉的结构。
[0029]参考图1至图7,炸炉,包括炉体1、缸体2和控制器3。此外,炸炉还可以包括收油箱4、循环泵5、回油管6、三通阀7、手柄A8、手柄B9、温度传感器10和显示板。
[0030]参考图1,缸体2安装在炉体1的顶部。
[0031]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缸体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缸体2并行排布在炉体1的顶部,两个缸体2可以同时炸食物,提高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使用场景以及炸食要求,缸体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三个或三个以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炸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至少一个缸体(2)和控制器(3),缸体(2)设在炉体(1)上,缸体(2)中设有发热管(21)和提手(22),发热管(21)的一端与炉体(1)铰接,提手(22)的一端铰接在发热管(21)的另一端上,提手(22)上设有挂钩(23),炉体(1)上设有插槽(11),当转动提手(22)并抬起提手(22)的另一端时,提手(22)带动发热管(21)转动,提手(22)上的挂钩(23)可插接在插槽(11)中,发热管(21)与控制器(3)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炸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油箱(4),所述收油箱(4)位于缸体(2)的下方,缸体(2)的底部设有与缸体(2)连通的排油管(29),排油管(29)上设有泄油阀(24),排油管(29)位于收油箱(4)的上方,收油箱(4)底部设有滚轮(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炸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泵(5)和回油管(6),所述收油箱(4)上设有抽油管(42),抽油管(42)的一端设在收油箱(4)的底部且与收油箱(4)连通,抽油管(42)的另一端与循环泵(5)的入油口可拆卸插接,循环泵(5)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6)与缸体(2)连通,循环泵(5)与控制器(3)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炸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阀(7),所述缸体(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缸体(2)并列排布,循环泵(5)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6)与三通阀(7)的进口连通,三通阀(7)的两个出口分别与两个缸体(2)连通,三通阀(7)的两个出口上分别设有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小兰陈坤祝攀峰周敏魏文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英迪尔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