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护体
,具体是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
技术介绍
[0002]采用巷道支护来保持巷道畅通和围岩稳定对底下空间建设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巷道进行支护的基本目的在于缓和及减少围岩的移动,使巷道断面不致过度缩小,同时防止已散离和破坏的围岩冒落。
[0003]巷道支护经历了木支护、砌碹支护、型钢支护到锚杆支护的漫长过程。多年来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锚杆支护是经济、有效的支护技术,与棚式支架支护相比,锚杆支护显著提高了巷道支护效果,降低了巷道支护成本,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0004]现有技术中,隧道或地下空间开挖后,通常采用敷设钢架及钢筋网片并喷射混凝土的方式形成临时支护,辅以打设系统锚杆,抑制围岩变形坍塌。其施工存在安全风险高、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材料浪费严重、质量难保证等问题,是一种高风险、重污染、低效率的施工作业。
[0005]现有技术中,亦有工程采用预制支撑面板进行支护,如此则存在结构刚度大,周边围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包括上支护面板(1)、侧支护面板(2)、锚杆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护面板(1)、侧支护面板(2)为弧形支护面板,其垂直于上表面方向上安装有多根锚杆组件(5),两个对称布置的上支护面板(1)贴合于巷道的横截面正上方,每个上支护面板(1)远离中心线方向上各连接有侧支护面板(2),每个侧支护面板(2)远离中心线方向上各连接有垂直于地面的底部支护面板(3);两个上支护面板(1)下方通过顶部衔接桁架(6)连接到水平的横梁(7)上,所述横梁(7)两侧各固定连接有一根侧梁(8),所述侧支护面板(2)、底部支护面板(3)通过多跟支撑连杆(9)与侧梁(8)连接,所述侧梁(8)底部通过侧梁支撑(12)固定在巷道底面上,所述底部支护面板(3)通过底部面板支撑(11)固定在巷道底面上,且所述底部面板支撑(11)和侧梁支撑(12)均能够调节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上支护面板(1)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护面板(1)与侧支护面板(2)间、侧支护面板(2)与底部支护面板(3)间的上表面铰接,下表面通过面板间阻尼器(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护面板(2)、底部支护面板(3)各通过一根支撑连杆(9)与侧梁(8)铰接,其与侧梁(8)的铰接点分别为上铰接口(91)和下铰接口(92),所述上铰接口(91)上还连接有另一根支撑连杆(9)到底部支护面板(3),所述下铰接口(92)上还连接有另一支撑连杆(9)到底侧支护面板(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护面板(2)与侧梁(8)间连接有面板侧梁阻尼器(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组件(5)包括锚杆外筒(51)、锚杆支撑组件(53),所述锚杆外筒(51)为有内螺纹的空心筒体,其内装有与之螺纹配合的锚杆螺杆(52),所述锚杆外筒(51)通过外筒连接板(54)与上支护面板(1)/侧支护面板(2)的外表面连接,所述锚杆螺杆(52)贯穿上支护面板(1)/侧支护面板(2),并通过可拆卸的螺杆连接板(55)与其内表面连接,且所述锚杆外筒(51)中还沿轴向排列有多个锚杆支撑组件(5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空间支护用锚支组合支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支撑组件(53)包括活动套筒(531)、上连杆(5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全,田好敏,万祥云,贾炳,杨艳辉,齐轩轩,付少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城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