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自动化焊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745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气自动化焊接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驱动端延伸至机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机箱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单向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一单向螺纹杆的外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蜗轮,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两个蜗杆套筒,所述蜗轮与蜗杆套筒啮合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单向螺纹杆的外表面共同螺纹套接有升降操作台,所述升降操作台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该发明专利技术,占用空间小,方便收纳,便于进行移动运输和防护,能够对不同大小的薄板进行快速稳定的固定,避免薄板变形,并便于对薄板进行对焊,同时可通过调节固定机构的角度实现两个薄板不同角度的对焊。定机构的角度实现两个薄板不同角度的对焊。定机构的角度实现两个薄板不同角度的对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自动化焊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
,具体为一种电气自动化焊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焊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种或异种材料通过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结合和扩散连接成一体的工艺过程.促使原子和分子之间产生结合和扩散的方法是加热或加压,或同时加热又加压.。焊接过程中,工件和焊料熔化形成熔融区域,熔池冷却凝固后便形成材料之间的连接。这一过程中,通常还需要施加压力。焊接的能量来源有很多种,包括气体焰、电弧、激光、电子束、摩擦和超声波等。19世纪末之前,唯一的焊接工艺是铁匠沿用了数百年的金属锻焊。最早的现代焊接技术出现在19世纪末,先是弧焊和氧燃气焊,稍后出现了电阻焊。20世纪早期,随着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对军用器材廉价可靠的连接方法需求极大,故促进了焊接技术的发展。今天,随着焊接机器人在工业应用中的广泛应用,研究人员仍在深入研究焊接的本质,继续开发新的焊接方法,以进一步提高焊接质量。
[0003]现有的焊接装置在对两个薄板进行焊接时,不便于对两个薄板进行对接固定,且通过夹具对夹板进行夹持固定时容易对薄板造成损伤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自动化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10),所述双轴电机(10)的两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轴(11),所述机箱(1)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单向螺纹杆(14),两个所述第一单向螺纹杆(14)的外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蜗轮(12),两个所述转动轴(11)的外表面分别固定套接有蜗杆套筒(13),所述蜗轮(12)与蜗杆套筒(13)啮合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单向螺纹杆(14)的外表面共同螺纹套接有升降操作台(2),所述升降操作台(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下表面设置有X轴电动导轨组件(5)和Y轴电动导轨组件(6),所述X轴电动导轨组件(5)的下方设置有电动伸缩杆(7),所述电动伸缩杆(7)的伸缩端设置有焊接头(8),所述支撑架(3)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电气控制箱(15);所述升降操作台(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18),所述空腔(18)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9),所述双向螺纹杆(19)的中部位置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20),所述空腔(18)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单轴电机(22),所述第一单轴电机(22)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23),所述主动齿轮(23)与从动齿轮(20)啮合连接,所述双向螺纹杆(19)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两个第一螺纹块(21),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块(21)分别位于从动齿轮(20)的两侧,所述升降操作台(2)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移动板(16),两个所述移动板(16)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的一侧设置有真空发生器(32),所述固定板(17)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真空吸附头(29);两个所述移动板(16)的内部均呈中空设置,两个所述移动板(16)的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单轴电机(24),所述第二单轴电机(24)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螺纹杆(25),所述第二单向螺纹杆(25)的外表面螺纹套接有第二螺纹块(26),所述第二螺纹块(26)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7),两个所述移动板(16)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条形口(28),所述转动杆(27)的顶端贯穿第一条形口(28)延伸至移动板(16)的外部且与固定板(17)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机箱(1)的两侧壁顶端均设置有滑轨(34),所述滑轨(34)滑动连接有滑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兴李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精玖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