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骨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582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31
汽车骨架构件(1)包括第一钢板(10)、第二钢板(20)以及接合第一钢板(10)与第二钢板(20)的界面的第一焊接金属部(40),第一钢板(10)的拉伸强度为1.0GPa以上且1.6GPa以下,第二钢板(20)的拉伸强度为1.8GPa以上且2.5GPa以下,第一钢板(10)具备槽部(18),第二钢板(20)与槽部(18)叠合,第二钢板(20)的第一焊接金属部(40)的周围4mm以内的区域的最低维氏硬度为第二钢板(20)的所述区域的外侧的硬度的80%以上。80%以上。8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汽车骨架构件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汽车骨架构件。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为了削减汽车的排气所含有的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提高燃料消耗率,要求车身的轻量化。为了实现车身的进一步轻量化,例如期望通过增厚需要较高的强度的部位的板厚并减薄不需要较高的强度的部位的板厚等,来谋求构件形状的最佳化。
[0003]另外,在汽车的骨架构件中,要求进一步提高强度,并且还要求进一步提高碰撞时保护车身骨架内部所需要的冲击吸收特性。
[0004]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技术:在汽车的骨架构件中,将加强构件与主体构件以局部地叠合的状态焊接,兼顾高强度和轻量化。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这样的技术:在将第一坯料和第二坯料焊接之后进行热压成型。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71532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891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0]然而,已知有这样的情况:在将构件彼此焊接的情况下,在焊接部的焊接金属部的周边区域中,由焊接时的热量输入而引起特性、组织与母材相比发生变化。该周边区域被称为热影响部(HAZ;Heat Affected Zone)。
[0011]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未考虑主体构件和加强构件的HAZ处的强度下降,存在从提高强度的观点出发有改善的余地这样的问题。另外,还存在骨架构件所要求的冲击吸收特性也有改善的余地这样的问题。
[0012]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虽然通过热压成型能够期待HAZ处的强度的改善,但构件彼此的接合强度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0013]因此,本公开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兼顾包含焊接部在内的构件整体的强度的提高和冲击吸收特性的提高进而能够改善构件彼此的接合强度的新颖且改良了的骨架构件。
[001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汽车骨架构件,其中,
[0016]该汽车骨架构件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以及接合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二钢板的界面的第一焊接金属部,
[0017]所述第一钢板的拉伸强度为1.0GPa以上且1.6GPa以下,
[0018]所述第二钢板的拉伸强度为1.8GPa以上且2.5GPa以下,
[0019]所述第一钢板具备槽部,
[0020]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槽部叠合,
[0021]所述第二钢板的所述第一焊接金属部的周围4mm以内的区域的最低维氏硬度为所述第二钢板的所述区域的外侧的硬度的80%以上。
[0022]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焊接金属部的维氏硬度为400以上且540以下。
[0023]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钢板在所述槽部的外侧具备凸缘部,
[0024]该汽车骨架构件包括第三钢板和接合所述第三钢板与所述凸缘部的界面的第二焊接金属部,
[0025]所述第三钢板的拉伸强度为0.45GPa以上且1.6GPa以下。
[0026]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7]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以较高的水平兼顾骨架构件整体的强度提高和冲击吸收特性的提高进而改善构件彼此的接合强度的汽车骨架构件。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汽车骨架构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0029]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汽车骨架构件的强度比与第二钢板的拉伸强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0030]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汽车骨架构件的一例的X

Z平面剖视图。
[0031]图4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焊接部的一例的放大图。
[0032]图5A是表示现有例的焊接部的硬度变化的曲线图。
[0033]图5B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焊接部的硬度变化的一例的曲线图。
[0034]图6是测量第一焊接金属部的拉伸剪切强度的试验的说明图。
[0035]图7是表示测量第一焊接金属部的拉伸剪切强度的试验结果的曲线图。
[0036]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汽车骨架构件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0037]图9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汽车骨架构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图。
[0038]图10是表示有可能应用该实施方式的汽车骨架构件的汽车骨架部件的图。
[0039]图11A是表示作为B柱而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汽车骨架构件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0040]图11B是图11A中的II-II

剖视图。
[0041]图12A是表示作为B柱而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汽车骨架构件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0042]图12B是图12A中的III-III

剖视图。
[0043]图13A是表示作为上边梁而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汽车骨架构件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0044]图13B是表示作为上边梁而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汽车骨架构件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0045]图14A是表示作为下边梁而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汽车骨架构件的一例的外观立体图。
[0046]图14B是图14A中的V-V

剖视图。
[0047]图15A是表示作为后纵梁而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汽车骨架构件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0048]图15B是图15A中的VI-VI

剖视图。
[0049]图15C是表示作为地板梁而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汽车骨架构件的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通过对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记,而省略重复说明。
[0051]<1.第一实施方式>
[0052][骨架构件的外观例][0053]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汽车骨架构件1的概略结构。此外,以下有时将“汽车骨架构件”略称为“骨架构件”。
[0054]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骨架构件1的一例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骨架构件1作为一例是这样的构件:将图1所示的Y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地延伸,在沿着宽度方向的截面(X

Z平面)剖视时成为Z方向开口的矩形形状。特别是,骨架构件1在沿着宽度方向的截面(X

Z平面)剖视时具有大致帽形状。在骨架构件1中,第一钢板10与第二钢板20叠合。第一钢板10和第二钢板20借助多个第一焊接金属部40焊接而一体化。
[0055]第一钢板10是在图1的X

Z平面剖视时形成为大致帽形状的构件,形成骨架构件1的外形。第一钢板10具有第一顶壁部11、自第一顶壁部11经由第一弯折部13弯折的第一纵壁部15、以及自第一纵壁部15的与第一顶壁部1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外方弯折的凸缘部17。第一钢板10在第一顶壁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汽车骨架构件,其中,该汽车骨架构件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以及接合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二钢板的界面的第一焊接金属部,所述第一钢板的拉伸强度为1.0GPa以上且1.6GPa以下,所述第二钢板的拉伸强度为1.8GPa以上且2.5GPa以下,所述第一钢板具备槽部,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槽部叠合,所述第二钢板的所述第一焊接金属部的周围4mm以内的区域的最低维氏硬度为所述第二钢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泰弘富士本博纪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