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动式气液混输压缩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527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动式气液混输压缩撬,包括压缩机组,所述压缩机组设置有压缩缸体、过滤器、电机油泵总成一、液压油箱、电机油泵总成二、减压装置、冷却装置。所述压缩缸体与气室之间采用了两级密封与防漏油措施,所述油密封装置与气密封装置之间的配合使用,所述气密封装置与油密封装置之间设计了排污口,如果液压油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油密封装置渗透出来,此时漏出的液压油将聚集在油密封装置与气密封装置之间,沿排污口排到压缩缸缸体外,检修人员发现数据异常后,就会对油密封装置进行更换处理,油无法通过气密封装置进入气室,形成液压油与天然气的完全分离。形成液压油与天然气的完全分离。形成液压油与天然气的完全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动式气液混输压缩撬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动式气液混输压缩撬,具体属于流体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沙漠、海洋等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油气集输配套技术的发展,油液气多项混输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井口开采出的低压油气介质增压后通过管道混输是目前油气长距离、高效运输的最佳有效途径,对社会有着极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传统的气井经过长期开采,井口压力从高压慢慢降低至0.3

2MPa,从气井出来的天然气(含少量水)需增压至3

3.5MPa以上,然后通过长输管道输送至处理站集中处理,针对放空气、低压井、集输站放空气;充分挖掘老井潜力,实现产量最大化,提高气藏最终采收率,增产增效,降低放空带来的环境污染。
[0003]目前常采用的压缩橇,一种是气体和液体分开输送,通常使用中高压井口上常规设备,压缩,脱水塔脱硫等配备到低压井口上使用,没有实际价值意义,并且由于产气量交底,井口压力也低,常规设备配备的价格大于回收这些气体的价值。
[0004]目前还有一种往复式压缩机气液混输系统:专利CN206111488U号公开了一种往复式压缩机气液混输系统具有气液混输罐,使两个分离器中的液体集中到一处,通过文丘里管将液体以高压气体输送到主管道中,以进入压缩机的排气管中,并且当气液混输罐中液体高于某液体表面时,利用该气液混输罐连接得排气管上的气动开关,将液体输送到处理厂等地,具有投资较低,节约能效的功能,但是产品适用范围较窄,液压油与天然气分离效果较差,占地面积较大实用性较差。
[0005]由此本技术专利一种液动式气液混输压缩撬仅一台设备既可以将这种低压井口的气和液体混合输送到集输站,在集输站中进行集中处理,降低生产成本,气液混输压缩机油缸与气室之间采用两级密封与防漏油措施,形成液压油与天然气的完全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动式气液混输压缩撬,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仅一台设备既可以将这种低压井口的气和液体混合输送到集输站,在集输站中进行集中处理,降低生产成本,气液混输压缩机油缸与气室之间采用两级密封与防漏油措施,形成液压油与天然气的完全分离。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液动式气液混输压缩撬,包括压缩机组,所述压缩机组设置有压缩缸体、粗脱水塔一、过滤器、电机油泵总成一、液压油箱、电机油泵总成二、粗脱水塔二、减压装置、冷却装置、进气口、出气口、排污口、减压出口、防爆控制柜、控制系统,所述压缩机组最外侧设置有防爆控制柜。
[0009]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采用上位机客户管理方式,所述控制系统采用数据总线、网络传输机控制技术,所述控制系统能充分体现设备运行的参数和运行状态,提高设备的控
制精度和响应速度,为设备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0010]优选的,所述压缩机组为橇装结构,所述橇体尺寸为4500mm
×
2800mm
×
2900mm,所述压缩机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压缩缸体,所述压缩缸体长度为420mm,所述压缩缸体采用卧式安装、二级压缩形式,所述压缩缸体设置有油缸缸体、气缸缸体、水缸缸体、油密封装置、气密封装置、连接螺杆、轴端定位板一、轴中间定位板一、轴中间定位板二、轴端定位板二、微脉冲位移传感器、压紧螺塞。
[0011]优选的,所述压缩缸体左侧设置有微脉冲位移传感器,所述压缩缸体内部设置有压缩缸单向阀,所述压缩缸体内部设置有轴,所述轴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轴端定位板一、轴端定位板二,所述轴端定位板一右侧设置有水缸缸体,所述水缸缸体设置有水套密封圈,所述水缸缸体右侧设置有气缸缸体。
[0012]优选的,所述水缸缸体与油缸缸体通过连接螺杆进行连接,所述水缸缸体与油缸缸体之间设置有轴中间定位板一,所述油缸缸体右侧设置有轴中间定位板二,所述轴中间定位板二右侧设置有轴端定位板二,所述轴端定位板二右侧设置有垫片。
[0013]优选的,所述压缩缸体左下侧设置有压紧螺塞,所述压紧螺塞左侧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左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气缸缸体设置有气密封装置,所述气密封装置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气缸活塞组件,所述两侧气缸活塞组件中间设置有磁铁固定块,所述磁铁固定块一侧设置有磁环,所述气缸活塞组件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塞密封件,所述活塞密封件左侧设置有气缸活塞铜环。
[0014]优选的,所述油缸缸体设置有油密封装置,所述油密封装置设置有油缸活塞密封、油缸轴封铜环、活塞杆密封件、挡圈、油封挡圈、油封支架、油缸活塞组件。
[0015]优选的,所述左右两侧压缩缸体中间设置有电机油泵总成一、电机油泵总成二,所述电机油泵总成一、电机油泵总成二设置有防爆电机、油泵组装,所述电机油泵总成一与电机油泵总成二中间设置有液压油箱。
[0016]优选的,所述右侧压缩缸体右侧设置有粗脱水塔二、冷却装置,所述粗脱水塔二一侧设置有防爆控制柜所述粗脱水塔二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压缩机组底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右侧设置有排污口。
[0017]优选的,所述压缩机组设置有减压装置,所述减压装置设置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左侧设置有调压器,所述调压器左侧设置有复热器,所述复热器左侧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减压装置右侧设置有粗脱水塔一,所述粗脱水塔一下侧设置有减压出口。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9]1.本技术所述压缩缸体左下侧设置有压紧螺塞,所述压紧螺塞左侧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左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气缸缸体设置有气密封装置,所述气密封装置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气缸活塞组件,所述两侧气缸活塞组件中间设置有磁铁固定块,所述磁铁固定块一侧设置有磁环,所述气缸活塞组件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塞密封件,所述活塞密封件左侧设置有气缸活塞铜环,所述油缸缸体设置有油密封装置,所述油密封装置设置有油缸活塞密封、油缸轴封铜环、活塞杆密封件、挡圈、油封挡圈、油封支架、油缸活塞组件。所述压缩缸体与气室之间采用了两级密封与防漏油措施。所述油缸缸体之外安装了油密封装置,所述气缸缸体之外安装了气密封装置,并在气密封装置与油密封装置之间设计了排污口,如果液压油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油密封装置渗透出来,此时漏出的液压油将聚集在油
密封装置与气密封装置之间,沿排污口排到压缩缸缸体外,检修人员发现数据异常后,就会对油密封装置进行更换处理,油无法通过气密封装置进入气室,形成液压油与天然气的完全分离。
[0020]2.本技术所述压缩机机组设置有压缩缸体、粗脱水塔一、过滤器、电机油泵总成、液压油箱、电机油泵总成、粗脱水塔、减压装置、冷却装置、防爆控制柜将其有机集成一体,所述压缩机组为橇装结构,并且所述橇体尺寸为4500mm
×
2800mm
×
2900mm,有效利用空间,占地面积更小,TCP/IP协议抗干扰,安装维护简单。
[0021]3、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动式气液混输压缩撬,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组(12),所述压缩机组(12)设置有压缩缸体(1)、粗脱水塔一(3)、过滤器(4)、电机油泵总成一(5)、液压油箱(6)、电机油泵总成二(7)、粗脱水塔二(8)、减压装置(9)、冷却装置(10)、进气口(45)、出气口(46)、排污口(47)、减压出口(48)、防爆控制柜(11),所述压缩机组(12)最外侧设置有防爆控制柜(11);所述压缩机组(12)为橇装结构,所述压缩机组(12)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压缩缸体(1),所述压缩缸体(1)设置有油缸缸体(41)、气缸缸体(18)、水缸缸体(17)、油密封装置(1

3)、气密封装置(1

2)、连接螺杆(39)、轴端定位板一(14)、轴中间定位板一(40)、轴中间定位板二(42)、轴端定位板2(43)、微脉冲位移传感器(13)、压紧螺塞(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液动式气液混输压缩撬,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缸体(1)左侧设置有微脉冲位移传感器(13),所述压缩缸体(1)内部设置有压缩缸单向阀(15),所述压缩缸体(1)内部设置有轴(38),所述轴(38)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轴端定位板一(14)、轴端定位板2(43),所述轴端定位板一(14)右侧设置有水缸缸体(17),所述水缸缸体(17)设置有水套密封圈(16),所述水缸缸体(17)右侧设置有气缸缸体(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液动式气液混输压缩撬,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缸缸体(17)与油缸缸体(41)通过连接螺杆(39)进行连接,所述水缸缸体(17)与油缸缸体(41)之间设置有轴中间定位板一(40),所述油缸缸体(41)右侧设置有轴中间定位板二(42),所述轴中间定位板二(42)右侧设置有轴端定位板2(43),所述轴端定位板2(43)右侧设置有垫片(4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液动式气液混输压缩撬,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缸体(1)左下侧设置有压紧螺塞(20),所述压紧螺塞(20)左侧设置有密封环(19),所述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民李康梁理李德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东燃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