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公共交通基于客流的调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475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公共交通基于客流的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站点实时客源和在途车辆实时客源的精确数据采集;步骤2,通过实时客源数据调整车辆的调度发车时间间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获取实时客源信息,自动动态调整调度发车时间间隔,使发车数与客源数量正相关。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障客流疏导的情况下,实现运营成本趋向最小化。本发明专利技术调度方法成功解决了针对客流异常的增加、车辆拥挤度高,乘客乘车体验差,出现大量乘客的现象,不能及时得到疏导;或者在客流稀少的时候,过度派发车辆,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缓解了上述现象,节省了资源浪费,降低了运营成本。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公共交通基于客流的调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交调度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公共交通基于客流的调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公交调度领域,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方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能够实时把握车辆的精确位置信息,到离站信息以及车上直观的视频信息等等,能够无纸化的进行车辆的管理与调度,效率显著提高,同时也能够实现一人调度多条线路,远程集中调度。
[0003]尽管调度效率提升、人员成本下降、公众乘车更加便捷,有一个行业痛点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现有智能调度的计划编制依然按照经验进行,并没与依据于客流的实时需要进行调整。必然会导致在疏导客流的时候存在弊端,客流异常增加的时候,车辆拥挤度高,乘客乘车体验差,甚至可能出现大量乘客得不到疏导;或者在客流稀少的时候,过度派发车辆,导致社会资源浪费,成本增加。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迫切需要在当前智能调度的基础上,加入实时客流的维度,根据客流调整车辆发车计划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智能公共交通基于客流的调度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公共交通基于客流的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步骤1,对站点实时客源和在途车辆实时客源的精确数据采集;
[0007]步骤2,通过实时客源数据调整车辆的调度发车时间间隔。
[0008]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站点实时客源的精准数据采集具体为:集线路上的每个站点乘客的实时乘车意图及数量。例如:实时采集当前乘客候车线路及人数。
[0009]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在途车辆实时客源的精确数据采集具体为:精确采集线路上运营的每辆在途车辆实时乘客数量。
[0010]优选地,步骤2中,通过实时客源数据调整车辆的调度发车时间间隔的具体步骤如下:
[0011](1)数据采集模型:站点n客源数量C

,最近前行车辆(将到站车辆)乘客数C

,车辆满载数人数C

,到站下车人数C


[0012]车辆过后站台剩余人数:M
n
=C


(C


C

)

C

(当M
n
<0时,M
n
=0);
[0013]站台剩余总人数:
[0014](2)调度方法:触发条件:在途车辆离站时刻;统计周期:上一发车时间间隔;在一个统计周期,R为站台剩余总人数设定阀值;当站台剩余总人数M

为0,延长下一个发车间隔20%(原有发车间隔的20%,比如原来间隔为100分钟,那么现在间隔为120分钟);当站台剩
余总人数为0

R,站台剩余总人数大于设定阀值R,缩短下一个发车间隔20%。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获取实时客源信息,自动动态调整调度发车时间间隔,使发车数与客源数量正相关。在保障客流疏导的情况下,让运营成本趋向最小化。
[0017](2)本专利技术方法成功解决了因客流异常增加的时候,车辆拥挤度高,乘客乘车体验差,出现大量乘客得不到疏导的现象;或者在客流稀少的时候,过度派发车辆,导致社会资源浪费,成本增加。
[0018](3)本专利技术大大节省了资源浪费,降低了运营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指出的是,以下的实施实例只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0]实施例
[002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公共交通基于客流的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步骤1,对站点实时客源和在途车辆实时客源的精确数据采集;
[0023]步骤2,通过实时客源数据调整车辆的调度发车时间间隔。
[0024]步骤1中,所述站点实时客源的精准数据采集具体为:集线路上的每个站点乘客的实时乘车意图及数量。例如:实时采集当前乘客候车线路及人数。
[0025]步骤1中,所述在途车辆实时客源的精确数据采集具体为:精确采集线路上运营的每辆在途车辆实时乘客数量。
[0026]步骤2中,通过实时客源数据调整车辆的调度发车时间间隔的具体步骤如下:
[0027](1)数据采集模型:站点n客源数量C

,最近前行车辆(将到站车辆)乘客数C

,车辆满载数人数C

,到站下车人数C


[0028]车辆过后站台剩余人数:M
n
=C


(C


C

)

C

(当M
n
<0时,M
n
=0);
[0029]站台剩余总人数:
[0030](2)调度方法:触发条件:在途车辆离站时刻;统计周期:上一发车时间间隔;在一个统计周期,R为站台剩余总人数设定阀值;当站台剩余总人数M

为0,延长下一个发车间隔20%(原有发车间隔的20%,比如原来间隔为100分钟,那么现在间隔为120分钟);当站台剩余总人数为0

R,站台剩余总人数大于设定阀值R,缩短下一个发车间隔20%。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2](1)本专利技术通过获取实时客源数据信息,自动动态调整调度发车的间隔时间,实现了发车数与客源数量相关;在保障客流疏导的情况下,实现运营成本趋向最小化。
[0033](2)本专利技术方法成功解决了因客流异常增加的时候,车辆拥挤度高,乘客乘车体验差,出现大量乘客得不到疏导的现象;或者在客流稀少的时候,过度派发车辆,导致社会资源浪费,成本增加。
[0034](3)本专利技术大大节省了资源浪费,降低了运营成本。
[0035]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
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公共交通基于客流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站点实时客源和在途车辆实时客源的精确数据采集;步骤2,通过实时客源数据调整车辆的调度发车时间间隔;步骤1中,所述站点实时客源的精准数据采集具体为:集线路上的每个站点乘客的实时乘车意图及数量;所述在途车辆实时客源的精确数据采集具体为:精确采集线路上运营的每辆在途车辆实时乘客数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共交通基于客流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通过实时客源数据调整车辆的调度发车时间间隔的具体步骤如下:(1)数据采集模型:站点n客源数量C

,最近前行车辆乘客数C

,车辆满载数人数C

,到站下车人数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强赵岩凌源刘华李峰巍
申请(专利权)人:华录智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