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461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大剪举升机构、设于大剪举升机构中间的船体型面举升机构、设于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的操作面板以及设于大剪举升机构和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的液压控制系统;船体型面举升机构包括设于大剪举升底机构中间的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设于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上的船体举升臂、设于船体举升臂上的船体举升顶平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上设有中部平面支撑、第一斜面支撑以及第二斜面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船体型面举升部设计专用的自动升降、角度可调的斜面支撑结构,使得该举升系统能够适应多种车型底部举升,同时解决了水陆两栖车底部喷泵、四轮及其轮边附件等部件不便维修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属于车辆举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陆两栖车辆是同时具备车与船的特性,既可在陆地行驶,又可泛水浮渡的特种车辆。由于两栖车辆具有卓越的水陆通行性能,可从行进中渡越江河湖海,而不受桥或船的限制,因而在交通运输上,特别是军事上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0003]为了达到高速轻型要求,将水陆两栖车下部设计为船体型面,采用碳纤维轻型材料,做防腐密封处理。其外观要求不能划伤、不能挤压变形,因此水陆两栖车进行底部喷泵、轮边悬架、转向、制动灯部件维护时,必须进行举升作业,在举升该型面结构的车辆时需要的技术要求极高,无法像传统汽车那样维修时举升车辆底部平面。
[0004]现有的举升机多是用于陆地车,少见能用于水陆两栖的举升装置,在对该型车辆底部喷泵、轮边悬架、转向、制动灯部件维护时常常存在作业困难;因此急需一种安装使用环境要求低,可以实现快速、便携的对水陆两栖车底部喷泵、四轮及其轮边附件等部件维修的专用举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通过在大剪举升机构上设船体型面举升机构、在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设操作面板,在大剪举升机构上设剪式举升臂,在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设液压系统控制的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本专利技术的船体举升臂与车轮举升臂的结构相同,均采用剪式液压举升臂,使得该举升系统便携可移动,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高;通过对船体型面举升部设计专用的自动升降、角度可调的斜面支撑结构,使得该举升机构能够适应多种车型的车辆底部举升,从而可以实现车轮及轮边维修、底盘维修、四轮定位的需求;解决了水陆两栖车维修时举升困难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包括大剪举升机构、设于所述大剪举升机构中间的船体型面举升机构、设于所述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的操作面板以及设于所述大剪举升机构和所述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的液压控制系统;其中,
[0007]所述大剪举升机构包括大剪举升底平台、设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上的车轮举升臂以及安装于所述车轮举升臂上的车轮举升顶平台;
[0008]所述船体型面举升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中间的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设于所述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上的船体举升臂、设于所述船体举升臂上的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
[0009]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上设有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
[0010]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的中部设有中部平面支撑;
[0011]所述中部平面支撑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支撑,另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支撑。
[0012]进一步地,所述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斜面支撑和所述第二斜面支撑上的支撑臂和设于所述支撑臂和所述第一顶平台之间的第二液压缸。
[0013]进一步地,所述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设于所述第一斜面支撑和所述第二斜面支撑与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之间;
[0014]所述第一斜面支撑和所述第二斜面支撑的斜面上安装有滑道;
[0015]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平台固定铰接,另一端通过轴与所述滑道活动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车轮举升臂包括安装在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和所述车轮举升顶平台之间的第一剪刀臂、第二剪刀臂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剪刀臂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之间的第一液压缸;
[0017]所述第一剪刀臂与所述第二剪刀臂的中部交叉活动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剪刀臂的一端与所述车轮举升顶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滑动连接;
[0019]所述第二剪刀臂的一端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轮举升顶平台滑动连接;
[0020]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剪刀臂滑动连接。
[0021]进一步地,所述车轮举升顶平台包括互相平行间隔安置的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
[0022]所述第一支撑台和所述第二支撑台上安装有车轮止挡机构。
[0023]进一步地,所述船体举升臂与所述车轮举升臂的结构相同,均采用剪式液压举升臂。
[0024]进一步地,所述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的长度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的长度保持一致;
[0025]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的长度大于被举升车辆的纵向轴距,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的宽度大于被举升车辆的横向轴距。
[0026]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面板设于所述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上;
[0027]所述操作面板包括多个控制按钮。
[0028]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剪式液压举升的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S100:整车车轮举升,将整车行驶到大剪举升平台上,使车轮位于车轮举升顶平台的前后左右止挡内,并停放妥当;
[0030]S200:通过操作面板连接的液压系统和电机控制大剪举升平台上升,使剪臂的角度变化,同步地带动车轮举升平台上升,到达合适高度时控制大剪举升平台停止上升,进而完成整车车轮举升;
[0031]S300:整车船体型面举升,通过操作面板控制船体举升臂打开,使举升臂的角度变化,带动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上升;
[0032]S400:当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的中部平面支撑接触到船体底部时,控制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停止上升;
[0033]S500:通过操作面板控制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打开,使第一斜面支撑和第二斜面支撑打开,当第一斜面支撑和第二斜面支撑接触到船体斜面时,控制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关闭;
[0034]S600:检查确认船体型面中部平面支撑、第一斜面支撑和第二斜面支撑与船体型面贴合到位后,控制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上升,车轮离开车轮举升顶平台,到达需要高度后停止上升;
[0035]S700:如此便完成了对水陆两栖车的举升操作。
[0036]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37](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通过在大剪举升机构上设船体型面举升机构、在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设操作面板,在大剪举升机构上设剪式举升臂,在船体型面举升机构上设液压系统控制的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通过对船体型面举升部设计专用的自动升降、角度可调的斜面支撑结构,使得该举升机构能够适应多种车型的车辆底部举升,从而可以实现车轮及轮边维修、底盘维修、四轮定位的需求;解决了水陆两栖车维修时举升困难的问题。
[0038](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船体型面专用举升部分,采用液压缸控制支撑斜面进而实现角度可调,使其既可满足船体型面举升,实现了水陆两栖车喷泵、悬架、转向、轮边驱动、制动等部件快速维护更换,也能适用于车轮间距与该举升系统车轮举升顶平台宽度、距离等尺寸相匹配且整车重量在该举升系统承受范围内的多种车型的整车举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剪举升机构(1)、设于所述大剪举升机构(1)中间的船体型面举升机构(2)、设于所述船体型面举升机构(2)上的操作面板以及设于所述大剪举升机构(1)和所述船体型面举升机构(2)上的液压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大剪举升机构(1)包括大剪举升底平台(11)、设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上的车轮举升臂(12)以及安装于所述车轮举升臂(12)上的车轮举升顶平台(13);所述船体型面举升机构(2)包括设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中间的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21)、设于所述船体型面举升底平台(21)上的船体举升臂(22)、设于所述船体举升臂(22)上的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23);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23)上设有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234);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23)的中部设有中部平面支撑(231);所述中部平面支撑(231)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支撑(232),另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支撑(2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234)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斜面支撑(2322)和所述第二斜面支撑(2323)上的支撑臂(235)和设于所述支撑臂(235)和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23)之间的第二液压缸(23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型面专用举升臂(234)设于所述第一斜面支撑(232)和所述第二斜面支撑(233)与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23)之间;所述第一斜面支撑(232)和所述第二斜面支撑(233)的斜面上安装有滑道;所述支撑臂(235)的一端与所述船体型面举升顶平台(23)固定铰接,另一端通过轴与所述滑道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举升臂(12)包括安装在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和所述车轮举升顶平台(13)之间的第一剪刀臂(111)、第二剪刀臂(112)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剪刀臂(112)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之间的第一液压缸(113);所述第一剪刀臂(111)与所述第二剪刀臂(112)的中部交叉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陆两栖车移动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刀臂(111)的一端与所述车轮举升顶平台(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剪刀臂(112)的一端与所述大剪举升底平台(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轮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玲张轶斌邓飞何拥军陈湘云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