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结构、电主轴及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4197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电主轴及机床,冷却结构包括:密封部,密封部用于与电主轴的拉杆的一端连接,密封部上设置有密封腔;第一通道,第一通道设置在拉杆上并沿拉杆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通道与密封腔连通,以使密封腔内的冷却液进入第一通道内;第二通道,第二通道设置在电主轴的轴体上并沿轴体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连通,以使第一通道内的冷却液进入第二通道内,以当冷却液在第二通道内流动时,对套设在轴体上的转子进行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主轴的冷却结构不能对其转子进行冷却处理的问题。对其转子进行冷却处理的问题。对其转子进行冷却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结构、电主轴及机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主轴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结构、电主轴及机床。

技术介绍

[0002]高速电主轴是高速加工机床的核心部件,其将主轴电动机内置于机床主轴中,具有结构紧凑、振动小、噪音低、响应快、易于实现主轴定位和准停等突出优点。
[0003]然而,电主轴中电机高速旋转所产生的热量和轴承的摩擦发热,也是不可避免的。机床工作时,在内、外热源的作用下,主轴系统的各个部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温升;升温后,主轴和机床其他部件的空间相对位置和尺寸都将与温升前不同,形成不同的温度场,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热膨胀,导致加工误差。在超高速机床中,热膨胀引起的误差尤为突出,因为主轴系统各零件的刚度和精度都较高,负荷却不是很大,主轴因受力产生的弹性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往往很小,而主轴单元的热膨胀己经成为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0004]因此通过对高速电主轴的冷却系统的设计改良,来控制电主轴的温升,减小电主轴的热膨胀,对于保证电主轴性能和提高其使用寿命,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r/>[0005]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部(10),所述密封部(10)用于与电主轴的拉杆(20)的一端连接,所述密封部(10)上设置有密封腔(11);第一通道(21),所述第一通道(21)设置在所述拉杆(20)上并沿所述拉杆(20)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通道(21)与所述密封腔(11)连通,以使所述密封腔(11)内的冷却液进入所述第一通道(21)内;第二通道(31),所述第二通道(31)设置在所述电主轴的轴体(30)上并沿所述轴体(30)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通道(31)与所述第一通道(21)连通,以使所述第一通道(21)内的冷却液进入所述第二通道(31)内,以当冷却液在所述第二通道(31)内流动时,对套设在所述轴体(30)上的转子(41)进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0)穿设在所述轴体(30)上,所述第二通道(31)为环形通道,所述第二通道(31)环绕所述拉杆(20)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0)穿设在所述轴体(30)上,所述第二通道(31)为条形通道,所述第二通道(3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道(31)绕所述拉杆(20)的周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第三通道(22),所述第三通道(22)设置在所述拉杆(20)上并与所述第一通道(21)连通;第四通道(32),所述第四通道(32)设置在所述轴体(30)上并与所述第二通道(31)连通,所述第三通道(22)的出口与所述第四通道(32)的进口对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22)位于所述拉杆(20)的第二端;和/或,所述第四通道(32)位于所述轴体(30)的第二端。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运尧马徐武张天翼张博张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