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结构及航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304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通风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通风结构及航行设备,其中通风结构包括:通风管,用于连通航行设备的通风设备;防水罩,与通风管连接,内设通风腔和连通通风腔的第一通风口,通风腔连通通风管,第一通风口朝下设置;以及防水板,罩设于防水罩上,防水板设有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通风口,每一第二通风口上罩设有防水片,第二通风口匹配防水片,且连通第一通风口;航行设备包括船体和上述的通风结构,通风结构与船体的通风设备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通风结构及航行设备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防水罩和防水板以形成至少两道防水结构,提高了通风结构的防水性能。提高了通风结构的防水性能。提高了通风结构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风结构及航行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的通风防水结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通风结构及航行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面无人船是一种依靠自身携带的能源进行自主航行的水面平台,其体量小、吃水浅、机动灵活,可以替代工作人员从事水上作业,目前在水环境检测、水文测量、安防、核安全、抗洪抢险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0003]由于无人船的功能要求复杂,体积小等特点,提高了船体设计难度,在保证功能的完整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结构件设计从而减轻船体重量。通风口的设计尤为关键,不仅起到通风换气作用,而且要阻止外界海水进入。
[0004]然而,常规的通风结构为甲板面设计,例如鹅颈设计、通风罩设计等,这种设于甲板面的通风结构的防水能力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结构及航行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船的通风设计防水能力有限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风结构,包括:
[0007]通风管,用于连通航行设备的通风设备;
[0008]防水罩,与所述通风管连接,内设通风腔和连通所述通风腔的第一通风口,所述通风腔连通所述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口朝下设置;以及
[0009]防水板,罩设于所述防水罩上,所述防水板设有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通风口,每一所述第二通风口上罩设有防水片,所述第二通风口匹配所述防水片,且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为弯曲管,所述通风管的远离所述防水罩的一端高于所述通风管的靠近所述防水罩的一端。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为倾斜管,所述通风管的远离所述防水罩的一端高于所述通风管的靠近所述防水罩的一端。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板上还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的两侧,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防水板和所述防水片。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板、所述防水片和所述支撑板一体成型。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板的防水面朝向斜上方。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管的一端伸入所述通风腔中形成防水凸沿。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凸沿的伸出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通风口的朝向。
[001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行设备,包括船体和上述的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结构与所述船体的通风设备连通。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结构安装于所述船体的船舷上。
[0019]本技术提供的通风结构及航行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通风管通过通风腔、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连通外部,防水板为第一道防水结构,通过设置多个第二通风口保证通风效率,同时在每一第二通风口上设置防水片,阻挡大部分的海水从第二通风口流入;另外,防水罩为第二道防水结构,通过在防水罩上设置第一通风口保证通风效率,防水罩可阻挡从第二通风口进入的少量海水,同时第一通风口朝下设置,溅射的海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难以进入第一通风口,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基于上述通风结构的航行设备具有防水性能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的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的爆炸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的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0025]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0026]100

通风结构;
[0027]1‑
通风管;2

防水罩;3

防水板;
[0028]11

防水凸沿;21

通风腔;22

第一通风口;31

第二通风口;32

防水片;33

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0031]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0033]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风结构100,用于航行设备上,连通通风设备;航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无人船和有人船。
[0034]通风结构100包括:通风管1、防水罩2和防水板3。通风管1用于连通航行设备的通风设备,用于保持通风设备与外部空气连通;防水罩2与通风管1连接,防水罩2内设通风腔21和连通通风腔21的第一通风口22,通风腔21连通通风管1,第一通风口22朝下设置;防水板3,罩设于防水罩2上,防水板3设有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通风口31,每一第二通风口31上罩设有防水片32,第二通风口31匹配防水片32,且连通第一通风口22。
[0035]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100的防水原理如下:
[0036]通风管1的内部、通风腔21、第一通风口22和第二通风口31形成风道,该风道连通外部空气,而海水容易流入该风道中;通风管1用于容置于船体的内部,而防水板3设于船体的外侧,从海面冲击上来的海水被防水板3上的防水片32阻挡,防水板3形成第一道防水结构,当少部分的海水从第二通风口31进入,那么会被防水罩2阻挡,同时海水难以进入朝下设置的第一通风口22,防水罩2形成第二道防水结构。
[0037]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100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8]通风管1通过通风腔21、第一通风口22和第二通风口31连通外部,防水板3为第一道防水结构,通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1),用于连通航行设备的通风设备;防水罩(2),与所述通风管(1)连接,内设通风腔(21)和连通所述通风腔(21)的第一通风口(22),所述通风腔(21)连通所述通风管(1),所述第一通风口(22)朝下设置;以及防水板(3),罩设于所述防水罩(2)上,所述防水板(3)设有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二通风口(31),每一所述第二通风口(31)上罩设有防水片(32),所述第二通风口(31)匹配所述防水片(32),且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2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1)为弯曲管,所述通风管(1)的远离所述防水罩(2)的一端高于所述通风管(1)的靠近所述防水罩(2)的一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1)为倾斜管,所述通风管(1)的远离所述防水罩(2)的一端高于所述通风管(1)的靠近所述防水罩(2)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结构(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魁鑫高剑客何正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