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装置、北斗终端设备和无人船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305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发射装置、北斗终端设备和无人船,其中,发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功放电路、微带滤波电路和天线,微带滤波电路包括介质基板、设置于介质基板底部的金属接地板、设置于介质基板的表面的金属微带线以及相对设置于介质基板的两侧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微带线构成多个谐振腔,形成小型化的带通滤波器,射频信号发送时,谐振腔结构的带通滤波器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对通带外的信号表现为高阻抗或者为短路阻抗并进行信号衰减,从而抑制GPS定位频段的底噪,降低通信终端设备对定位导航设备的影响,提高定位导航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可靠性。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射装置、北斗终端设备和无人船


[0001]本技术属于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发射装置、北斗终端设备和无人船。

技术介绍

[0002]手机、车载设备、无人船等装置通常设置有用于通信的通信终端设备以及用于定位的定位导航设备,通信终端设备可为zigbee终端设备、北斗终端设备等,其中,北斗终端设备是一种常用于远程无线传输数据的通信设备,北斗终端设备通常包含RDSS天线、基带电路、射频收发电路、功放电路。
[0003]定位导航设备是手机、车载设备、无人船等装置重要的感知系统,为获得高精度的位置和方向信息通常使用组合导航系统,系统中集成了陀螺仪、加速度计、GPS接收机。
[0004]当手机、车载设备、无人船等装置同时装有通信终端设备和定位导航设备时,并使用通信终端设备例如北斗终端设备发短报文,容易造成定位导航设备定向失败,专利技术人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通信终端设备的发射频段和GPS的L1频段间隔比较近,以北斗终端设备为例,北斗终端设备报文发送的时候,瞬间功率可达到40dBm,带外非线性会影响GPS的L1频段的接收,造成L1的接收机底噪抬高,甚至造成阻塞和邻道选择性继续恶化,导致GPS接收机的灵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射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通信终端设备发送射频信号造成定位导航设备定位失败的问题。
[000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了一种发射装置,用于发射射频信号,包括依次连接的功放电路、微带滤波电路和天线;
[0007]所述微带滤波电路包括介质基板、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底部的金属接地板、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的表面的金属微带线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的两侧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0008]所述金属微带线包括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第三谐振腔、第四谐振腔和第五谐振腔;
[0009]所述第二谐振腔(222)和所述第三谐振腔(223)构成U型结构且所述第二谐振腔(222)的后段谐振腔和所述第三谐振腔(223)的前段谐振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谐振腔(221)的后段谐振腔与所述第二谐振腔(222)的前段谐振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谐振腔(224)的前段谐振腔与所述第三谐振腔(223)的后段谐振腔平行间隔设置;
[0010]所述第四谐振腔(224)的后段谐振腔与所述第四谐振腔(224)的前段谐振腔弯折设置且与所述第五谐振腔(225)的前段谐振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谐振腔(221)的前段谐振腔与所述第一谐振腔(221)的后段谐振腔弯折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端口(P1)连接,所述第五谐振腔(225)的后段谐振腔从所述第五谐振腔(225)的前段谐振腔直线延伸且与所述第二端口(P2)连接。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谐振腔包括相连接且垂直弯折设置的第一段谐振腔和第二段谐振腔,所述第二谐振腔包括相连接且垂直弯折设置的第三段谐振腔和第四段谐振腔,所述第三谐振腔包括相连接且垂直弯折设置的第五段谐振腔和第六段谐振腔,所述第四谐振腔包括相连接且垂直弯折设置的第七段谐振腔和第八段谐振腔,所述第五谐振腔包括直线延伸连接的第九段谐振腔和第十段谐振腔;
[0012]所述第二段谐振腔与所述第三段谐振腔沿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且首尾齐平,所述第四段谐振腔和所述第五段谐振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且首尾齐平,所述第六段谐振腔和所述第七段谐振腔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且首尾齐平,所述第八段谐振腔和所述第九段谐振腔沿所述第二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且首尾齐平,所述第一段谐振腔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十段谐振腔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
[0013]其中,所述第二段谐振腔和所述第七段谐振腔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第四段谐振腔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段谐振腔和所述第八段谐振腔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第四谐振腔的同一侧。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谐振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所述第四段谐振腔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第二段谐振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依次变大。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谐振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所述第六段谐振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第八段谐振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相等。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谐振腔与所述第十段谐振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相等。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谐振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范围为4mm~6mm;
[0018]所述第四段谐振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范围为25mm~27mm;
[0019]所述第二段谐振腔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范围为26mm~28mm。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谐振腔与所述第三段谐振腔的金属距离的范围为0.10mm~0.18mm。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段谐振腔与所述第七段谐振腔的金属距离的范围为0.5mm~0.7mm。
[0022]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了一种北斗终端设备,北斗终端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射装置。
[0023]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了一种无人船,无人船包括定位导航设备和如上所述的北斗终端设备。
[002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采用功放电路、微带滤波电路和天线组成发射装置,微带滤波电路包括由微带线构成的多个谐振腔,形成小型化的带通滤波器,射频信号发送时,谐振腔结构的带通滤波器对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对通带外的信号表现为高阻抗或者为短路阻抗并进行信号衰减,从而抑制GPS定位频段的底噪,降低通信终端设备对定位导航设备的影响,提高定位导航设备的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所示的发射装置中微带滤波电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2所示的发射装置中微带滤波电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船的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0]1000

无人船,100

北斗终端设备,200

定位导航设备,10

功放电路,20

微带滤波电路,210

介质基板,220

微带线,221

第一谐振腔,222

第二谐振腔,223

第三谐振腔,224

第四谐振腔,225

第五谐振腔,1

第一段谐振腔,2

第二段谐振腔,3

第三段谐振腔,4

第四段谐振腔;5

第五段谐振腔;6

第六段谐振腔;7

第七段谐振腔,8

第八段谐振腔,9...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射装置,用于发射射频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功放电路(10)、微带滤波电路(20)和天线(Y);所述微带滤波电路(20)包括介质基板(210)、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210)底部的金属接地板、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210)表面的金属微带线(220)以及相对设置于所述介质基板(210)的两侧的第一端口(P1)和第二端口(P2);所述金属微带线(220)包括第一谐振腔(221)、第二谐振腔(222)、第三谐振腔(223)、第四谐振腔(224)和第五谐振腔(225);所述第二谐振腔(222)和所述第三谐振腔(223)构成U型结构且所述第二谐振腔(222)的后段谐振腔和所述第三谐振腔(223)的前段谐振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谐振腔(221)的后段谐振腔与所述第二谐振腔(222)的前段谐振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谐振腔(224)的前段谐振腔与所述第三谐振腔(223)的后段谐振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四谐振腔(224)的后段谐振腔与所述第四谐振腔(224)的前段谐振腔弯折设置且与所述第五谐振腔(225)的前段谐振腔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谐振腔(221)的前段谐振腔与所述第一谐振腔(221)的后段谐振腔弯折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端口(P1)连接,所述第五谐振腔(225)的后段谐振腔从所述第五谐振腔(225)的前段谐振腔直线延伸且与所述第二端口(P2)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腔(221)包括相连接且垂直弯折设置的第一段谐振腔(1)和第二段谐振腔(2),所述第二谐振腔(222)包括相连接且垂直弯折设置的第三段谐振腔(3)和第四段谐振腔(4),所述第三谐振腔(223)包括相连接且垂直弯折设置的第五段谐振腔(5)和第六段谐振腔(6),所述第四谐振腔(224)包括相连接且垂直弯折设置的第七段谐振腔(7)和第八段谐振腔(8),所述第五谐振腔(225)包括直线延伸连接的第九段谐振腔(9)和第十段谐振腔(11);所述第二段谐振腔(2)与所述第三段谐振腔(3)沿第一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且首尾齐平,所述第四段谐振腔(4)和所述第五段谐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贤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