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调节的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109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角度调节的汽车座椅,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固定座内腔且位于第一丝杆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一种多角度调节的汽车座椅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滑动块与检测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座椅面无法每次移动至适合驾驶人员的位置的问题,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二丝杆转动,使得第二丝杆带动移动块沿着限位杆的外侧滑动,使得移动块带动座椅面进行移动,当移动块一侧设置的检测板碰触到滑动块一侧设置的第一轻触开关时,第一伺服电机停止转动,使得座椅面每次都能移动至适合驾驶人员的位置,通过对滑动块的位置进行改变,使得本座椅能够满足不同驾驶人员的需要。人员的需要。人员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角度调节的汽车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角度调节的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座椅按形状可分为分开式座椅、长座椅;按功能可分为固定式、可卸式、调节式;按乘座人数可分为单人、双人、多人椅。根据座椅的使用性能,从最早的固定式座椅,一直发展到多功能的动力调节座椅,有气垫座椅、电动座椅、立体音响座椅、精神恢复座椅,直到电子调节座椅。按材质分为真皮座椅和绒布座椅等。还有一些特殊使用对象的座椅,如儿童座椅和赛车座椅等。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目前的座椅前后每次调整时,座椅的位置不能保障每次都能移动至驾驶人员需要的位置,使得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大大降低。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多角度调节的汽车座椅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多角度调节的汽车座椅,通过滑动块与检测板的配合使用,以解决座椅面无法每次移动至适合驾驶人员的位置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角度调节的汽车座椅,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固定座内腔且位于第一丝杆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滑动块,所述第二丝杆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靠近滑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板,所述滑动块靠近检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轻触开关,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延伸至固定座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座椅面,所述座椅面的顶部设置有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内部设置有靠枕机构,所述座椅靠背内部且位于靠枕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靠枕机构包括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开设在座椅靠背内部,所述连接槽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活塞杆延伸至座椅靠背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靠枕垫。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三传动槽,所述第三传动槽开设在座椅靠背内部且位于连接槽的一侧,所述第三传动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顶部延伸至座椅靠背的上方并与靠枕垫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第三传动槽内腔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齿条通过齿牙内啮合连接,所述座椅靠背内部且位于第三传动槽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并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固定槽内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移动板,所述固定槽内腔的底部且位于第一螺纹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靠近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轻触开关,所述座椅靠背内部且位于固定槽的下方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移动板远离第二螺纹杆的一侧与固定槽内腔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远离第一螺纹杆的一侧与固定槽内腔的一侧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内部且位于第二丝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传动槽,所述固定座内部且位于第一传动槽的下方开设有第二传动槽,所述第一传动槽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槽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底部与固定座内腔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座内腔的一侧且位于第二丝杆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端穿过移动块并与固定座内腔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内部与限位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固定槽与第一锥齿轮的齿牙数量一致。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通过滑动块与检测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座椅面无法每次移动至适合驾驶人员的位置的问题,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二丝杆转动,使得第二丝杆带动移动块沿着限位杆的外侧滑动,使得移动块带动座椅面进行移动,当移动块一侧设置的检测板碰触到滑动块一侧设置的第一轻触开关时,第一伺服电机停止转动,使得座椅面每次都能移动至适合驾驶人员的位置,通过对滑动块的位置进行改变,使得本座椅能够满足不同驾驶人员的需要。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使得电动伸缩杆能够推动靠枕垫每次都能移动至适合驾驶人员的高度,从而提高了本汽车座椅的实用性,进而提高了本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二轻触开关,通过改变第二轻触开关的位置,使得不同的驾驶人员坐在座椅面上时,使得靠枕垫的伸出高度,符合驾驶人员的需要,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本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固定座内部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图1的A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座椅靠背部分剖视图。
[0019]图中:1、固定座;2、第一丝杆;3、滑动块;4、第一轻触开关;5、第二丝杆;6、移动块;7、检测板;8、第一传动槽;9、第一伺服电机;10、第二传动槽;11、第二伺服电机;12、座椅面;13、座椅靠背;14、靠枕机构;1401、连接槽;1402、电动伸缩杆;1403、靠枕垫;17、传动机构;1701、第三传动槽;1702、移动柱;1703、齿条;1704、转动杆;1705、传动齿轮;1706、固定槽;1707、第一锥齿轮;1708、第一螺纹杆;1709、移动板;1710、第二锥齿轮;1711、第二螺纹杆;1712、连接板;1713、第二轻触开关;1714、安装槽;1715、第三伺服电机;18、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实施例1,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角度调节的汽车座椅,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2,所述固定座1内腔且位于第一丝杆2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5,所述第一丝杆2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滑动块3,所述第二丝杆5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6,所述移动块6靠近滑动块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板7,所述滑动块3靠近检测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轻触开关4,所述移动块6的顶部延伸至固定座1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座椅面12,所述座椅面12的顶部设置有座椅靠背13,所述座椅靠背13内部设置有靠枕机构14,所述座椅靠背13内部且位于靠枕机构14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17,所述靠枕机构14包括连接槽1401,所述连接槽1401开设在座椅靠背13内部,所述连接槽140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402,所述电动伸缩杆1402的活塞杆延伸至座椅靠背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调节的汽车座椅,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内腔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2),所述固定座(1)内腔且位于第一丝杆(2)的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二丝杆(5),所述第一丝杆(2)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滑动块(3),所述第二丝杆(5)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移动块(6),所述移动块(6)靠近滑动块(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板(7),所述滑动块(3)靠近检测板(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轻触开关(4),所述移动块(6)的顶部延伸至固定座(1)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座椅面(12),所述座椅面(12)的顶部设置有座椅靠背(13),所述座椅靠背(13)内部设置有靠枕机构(14),所述座椅靠背(13)内部且位于靠枕机构(14)的一侧设置有传动机构(17);所述靠枕机构(14)包括连接槽(1401),所述连接槽(1401)开设在座椅靠背(13)内部,所述连接槽(140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1402),所述电动伸缩杆(1402)的活塞杆延伸至座椅靠背(13)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靠枕垫(14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调节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17)包括第三传动槽(1701),所述第三传动槽(1701)开设在座椅靠背(13)内部且位于连接槽(1401)的一侧,所述第三传动槽(1701)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柱(1702),所述移动柱(1702)的顶部延伸至座椅靠背(13)的上方并与靠枕垫(140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柱(17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1703),所述第三传动槽(1701)内腔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704),所述转动杆(1704)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1705),所述传动齿轮(1705)与齿条(1703)通过齿牙内啮合连接,所述座椅靠背(13)内部且位于第三传动槽(1701)的一侧开设有固定槽(1706),所述转动杆(1704)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槽(1706)的内部并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1707),所述固定槽(1706)内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708),所述第一螺纹杆(1708)的顶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锥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杨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青林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