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移动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987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移动充电装置,包括支架、主体基座和移动充电模块;所述支架和主体基座通过第一转轴或可复位弹性构件机械连接;所述移动充电模块包括电芯和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芯与电子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电芯和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安装在所述支架和/或所述主体基座。该新型移动充电装置自带支架功能,避免了手动护持移动设备,优化移动充电的使用体验,提高移动充电装置的便携性和适配性,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移动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移动充电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移动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是通过预先给电芯充电,然后在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对移动设备(待充电设备)进行供电。目前,传统的移动充电装置通常设计简单,功能单一,使用者需要用手把持移动设备或借助外力支撑以固定移动设备。或部分自带支架的移动充电设备因为支架设计不合理,无法匹配手机壳厚度、或支架易损、或支架遮挡视频、或支架角度不适等,总而言之操作麻烦,可靠性差,用户体验不好。因此,传统的移动充电设备无法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尤其是将手机很好固定在一定角度并易于收纳的需求,从而导致使用者需要借助外力或用手把持才能固定,带来一定的操作复杂性或不便,从而导致交互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移动充电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移动充电设备需要人工手持或借助外力支撑固定、或支架设计不合理(支架易损、或支架遮挡视频、或支架角度不适等),导致交互性和可靠性差的问题。新型移动充电装置包括支架、主体基座和移动充电模块;...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主体基座(2)和移动充电模块(5);/n所述支架(1)和主体基座(2)通过第一转轴或可复位弹性构件(3)机械连接;/n所述移动充电模块(5)包括电芯(50)和电子控制单元(51),所述电芯(50)与电子控制单元(51)电连接,所述电芯(50)和所述电子控制单元(51)安装在所述支架(1)和/或所述主体基座(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主体基座(2)和移动充电模块(5);
所述支架(1)和主体基座(2)通过第一转轴或可复位弹性构件(3)机械连接;
所述移动充电模块(5)包括电芯(50)和电子控制单元(51),所述电芯(50)与电子控制单元(51)电连接,所述电芯(50)和所述电子控制单元(51)安装在所述支架(1)和/或所述主体基座(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或可复位弹性构件(3)使得所述支架(1)和主体基座(2)可收拢或打开到预设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或可复位弹性构件(3)设有自锁构件和/或自闭合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或可复位弹性构件(3)包括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使得所述支架(1)相对于主体基座(2)能够收拢或张开到任意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脚托(4),所述第一脚托(4)与所述支架(1)或者所述主体基座(2)机械连接,或者第一脚托(4)与所述第一转轴或可复位弹性构件(3)机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托(4)与所述支架(1)形成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托(4)与所述支架(1)或者所述主体基座(2)为一体式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和/或主体基座(2)设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与电子控制单元(51)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移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仕桥张毅姜红军戴华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一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