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尤其涉及一种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
技术介绍
1、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2、无线充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其原理和变压器相似,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各安置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在电力的作用下向外界发出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收到电磁信号并且将电磁信号转变为电流,从而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无线充电技术是一种特殊的供电方式,它不需要电源线,依靠电磁波传播,然后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最终实现无线充电。
3、目前,无线充电器的功能较为局限,大部分仅能提供充电功能,缺少便携性及其他的实用性功能,无法满足多种使用场景,不能很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4、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无线充电器功能比较单一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中,包括:
4、底座,所述底座内部
5、第一充电座,通过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座包括第一上盖和第一下盖,所述第一上盖和第一下盖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充电座相对于所述底座折叠时,所述第一下盖与所述底座贴合,所述第一下盖设有安装槽;
6、第一充电线圈,设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充电线圈的发射方向朝向所述第一上盖;
7、镜子,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8、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包括可复位的弹力结构件、阻尼件、自锁构件、自闭合构件和转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活动件的旋转角度大于90度;
9、控制模块,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三充电线圈和所述第一充电线圈均电连接。
10、可选的,所述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还包括可充电电芯,所述可充电电芯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可充电电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11、可选的,所述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还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发光单元设于所述镜子的四周;或,所述发光单元设于所述镜子与所述第一上盖之间。
12、可选的,所述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还包括第一磁吸模块,所述第一磁吸模块设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磁吸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磁铁。
13、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围设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充电线圈和所述控制模块均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三充电线圈的发射方向朝向所述上壳。
14、可选的,所述上壳的表面边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上壳的表面朝向所述下壳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充电座的第一下盖表面周缘设有凸缘,所述凸缘自所述第一下盖的表面朝向远离第一上盖的方向延伸,当所述第一充电座相对于所述底座折叠时,所述凸缘设于所述凹槽内。
15、可选的,所述上壳的表面设有收纳槽,所述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还包括第二活动件、第二充电座和设于所述第二充电座内的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二充电座通过所述第二活动件与所述底座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充电座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转轴或导轨。
16、可选的,所述底座还包括数据线和用于收纳所述数据线的数据线容纳槽,所述数据线容纳槽设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所述数据线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线的另一端设于所述数据线容纳槽内。
17、可选的,所述底座的端部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槽内。
18、可选的,所述镜子包括pc镜子、pvc镜子、ps镜子、亚克力镜子或pet镜子中的一种。
19、可选的,所述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还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一充电座相对于所述底座折叠时,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第一下盖贴合的面为顶面,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接收方向背离所述顶面。
2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1、本技术的无线充电装置,当第一充电座相对于底座折叠时,用户可以将待充电设备放置在第一充电座上进行无线充电。在这个状态下,镜子被隐藏在第一充电座和底座之间。而当第一充电座相对于底座展开时,镜子会形成一个预设的角度,并面向使用者,令使用者能够便捷地使用镜子,此时,用户可以将待充电设备放置在底座上进行无线充电。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镜子可以按预设角度打开和收纳,使用方便且不易破碎,并且,无论镜子是展开状态还是收纳的状态下,都能进行无线充电,极大地提高了充电装置的实用性,满足多种使用场景尤其是方便使用者出行途中携带和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还包括可充电电芯,所述可充电电芯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可充电电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还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发光单元设于所述镜子的四周;或,所述发光单元设于所述镜子与所述第一上盖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还包括第一磁吸模块,所述第一磁吸模块设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磁吸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围设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充电线圈和所述控制模块均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三充电线圈的发射方向朝向所述上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表面设有收纳槽,所述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还包括第二活动件、第二充电座和设于所述第二充电座内的第二充电线圈,所述第二充电座通过所述第二活动件与所述底座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充电座可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转轴或导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数据线和用于收纳所述数据线的数据线容纳槽,所述数据线容纳槽设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所述数据线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线的另一端设于所述数据线容纳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端部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子包括PC镜子、PVC镜子、PS镜子、亚克力镜子或PET镜子中的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还包括无线充电接收线圈,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一充电座相对于所述底座折叠时,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第一下盖贴合的面为顶面,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线圈的接收方向背离所述顶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还包括可充电电芯,所述可充电电芯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可充电电芯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还包括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发光单元设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发光单元设于所述镜子的四周;或,所述发光单元设于所述镜子与所述第一上盖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还包括第一磁吸模块,所述第一磁吸模块设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磁吸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围设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充电线圈和所述控制模块均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三充电线圈的发射方向朝向所述上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镜子的多功能无线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表面边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由所述上壳的表面朝向所述下壳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充电座的第一下盖表面周缘设有凸缘,所述凸缘自所述第一下盖的表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上盖的方向延伸,当所述第一充电座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红军,张毅,戴华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一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