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救援应急气囊通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8821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救援应急气囊通道装置,包括由阻燃材料制成的折叠气囊,折叠气囊两端分别固定有与端口相匹配的端盖,端盖上开有折叠气囊注气孔,注气孔通过高压气道与气囊鼓风机相接,折叠气囊充气打开后形成n形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气压胀大气囊形成支撑,水腔起到保护作用,可使救援人员迅速、安全穿越着火区域,人员通过气囊应急救援通道可向就近救援防护门处移动,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移铺设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救援应急气囊通道装置
本技术属于消防设备领域,涉及消防救援应急通道,具体涉及应用于铁路、公路隧道火灾救援中的隧道救援应急气囊通道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的增多,近年来隧道火灾事故频发,隧道火灾时,火源燃烧产生的高温、烟雾、有害气体等,都会对人员疏散逃生造成严重的影响。隧道火灾过程中,为保证人员能从最近的救援通道门进入救援通道,有时必须穿越火源燃烧区域,为保证人员安全、缩短疏散时间,必须解决人员穿越火灾区域时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易用的火灾救援应急通道,以实现安全穿越火灾区域,缩短疏散时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救援应急气囊通道装置,包括由阻燃材料制成的折叠气囊,折叠气囊两端分别固定有与端口相匹配的端盖,端盖上开有折叠气囊注气孔,注气孔通过高压气道与气囊鼓风机相接,折叠气囊充气打开后形成n形通道。进一步地,折叠气囊为双层结构,内层为气腔,外层为水腔,水腔与车载水箱通过泵送管路相接。进一步地,折叠气囊两端端盖的底端分别固定有运移导向底座。进一步地,运移导向底座包括凹型槽和和凹型槽两端底部安装的行走轮,端盖底部插装在凹型槽内。进一步地,折叠通道内设有通道支撑机构,通道支撑机构包括连杆机构、安装座和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为n形框,且与端盖相匹配,两支撑框架相对设置,分别位于通道前、后端,两支撑框架同一侧的长边上分别设有安装座,两安装座之间铰接有连杆机构,使救援通道形成可折叠的n形通道。进一步地,连杆机构由可折叠的单元依次铰接组成,每一单元由首、尾相铰接的4个连杆构成。进一步地,端盖的周身处安装有喷出水雾阻烟降温的水幕喷嘴。进一步地,折叠气囊前端的前方设有射流风机,射流风机安装在底座上。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端盖内侧上设有有害气体监测计,端盖外侧设有温度监测传感器,端盖的外端面上均布有闪光灯,端盖(6)的顶端固定有蜂鸣器,有害气体监测计、温度监测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控制器与闪光灯、蜂鸣器电连。进一步地,折叠气囊外表面涂刷有隔热防热辐射涂漆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折叠支撑气囊内腔通过鼓风机迅速充气使气囊胀大,通道纵向展开,利用气压胀大气囊形成支撑,形成n形隧道火灾救援应急通道,解决了救援或疏散人员无法穿越火源点实施逃生或灭火救援的问题,气囊支撑效果好、安装使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搬运。2.折叠气囊为双层结构,内层为气腔,外层为水腔,通过水泵向气囊外腔注入高压水,不仅起到增压作用,供给气囊伸长及膨胀所需的动力,同时水腔起到冷却降温保护内层气腔的作用。3.在折叠气囊中设置通道支撑机构起支撑作用,连杆机构与支撑框架上的安装座进行铰接,连杆机构由可折叠的单元依次铰接组成,随气囊膨胀伸长时延伸打开,给通道起到支撑作用,形成n形人行通道。4.气囊由阻燃材料制成,气囊外层涂有防辐射材料,以防止辐射吸热对气囊的损毁。5.端盖的周身设有高压喷嘴,喷嘴喷出高压水形成防烟水幕。6.设置有害气体监测计,监测通道内有害气体浓度;设置温度监测传感器,监测通道外表面温度;当气体浓度或外侧温度超过一定限值时发出警示光线和蜂鸣声进行警告,进一步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折叠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装置打开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端盖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内、外层管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通道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运移底座装置示意图。图中:1.运输车、2.车载水箱、3.水泵、4.连接软管、5.折叠气囊、6.端盖、7.喷嘴、8.连杆机构、9.安装座、10.支撑框架、11.运移底座、12.风机安装底座、13.射流风机、14.气囊鼓风机、15.内管、16.外层管、17.气道、18、气腔、19.水腔、20.水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隧道救援应急气囊通道装置,包括折叠通道支撑机构和折叠气囊5,折叠气囊5由阻燃材料制成,气囊外表面涂刷有隔热防热辐射涂漆层,以防止辐射吸热对气囊的损毁。折叠气囊5充气打开后形成n形通道,n形通道的前端为进口、后端为出口,折叠气囊5的前、后端分别固定有与气囊端口相匹配的矩形端盖6,前矩形端盖6上开有注气孔,注气孔通过高压气道与气囊鼓风机14相接,折叠气囊5的前、后端的端盖6底端分别固定有运移导向底座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朝向折叠气囊5前端口方向设置射流风机13,射流风机安装在底座12上,通过底座12支撑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如图6所示,为了通道支撑稳固,在折叠气囊5的通道内设置有可以折叠的通道支撑机构,通道支撑机构包括连杆机构8、安装座9和支撑框架10;支撑框架10为n形框,两支撑框架10相对设置,与端盖6相匹配,位于通道前、后端,且与对应的端盖6通过焊接或扣件的形式相固定。两支撑框架10对应的两侧边上分别安装有安装座9,两安装座9之间铰接有连杆机构8。连杆机构8由可折叠的单元依次铰接组成,每一单元由首、尾相铰接的4个连杆构成。折叠气囊5随连杆机构8收缩进行折叠,随连杆机构8的打开形成通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如图2-3所示,折叠气囊5采用双层结构,采用多个可压缩折叠的双层管依次罗列固接形成n形通道,如图5所示,内管15作为气腔18,内管15与外层管16之间的间隙作为水腔19,内管前端稍长出外层管16;前端盖6内设置与其相匹配的n形气道17和水道20;气道17与所有气腔18前端相接通,水道20与所有水腔19前端相接通;为了节约注水时间,相罗列的相邻外层管16之间可开有贯穿的通道。前端盖6外设置有通向水道的注水口和通向气道的注气孔;注水口通过连接软管4与水泵3输出端相接,水泵3输入端接车载水箱2,水泵3可将车载水箱2中水通过端盖冲入到水腔19中,起到增压作用,供给气囊伸长及膨胀所需的动力,同时水腔起到冷却降温保护内层气腔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控制器,端盖6内侧上安装CO、CO2、N形O2等有害气体监测计,监测通道内有害气体浓度;在前端盖6周身处可安装温度监测传感器或水幕喷嘴7,根据现场需求可围绕端盖周身均衡布置个数,温度监测传感器,监测通道外表面温度;端盖6的端面上可均布闪光灯,端盖6的顶端可固定蜂鸣器,有害气体监测计、温度监测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控制器与闪光灯、蜂鸣器电连。有害气体监测计监测的气体浓度信号和温度监测传感器监测的外侧温度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当气体浓度或外侧温度超过一定限值时,控制器向闪光灯和蜂鸣器控制阀发出信号,闪光灯开始发出警示光线,蜂鸣器发出蜂鸣声。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满足通道长度的需求,在折叠气囊前、后端的端盖上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救援应急气囊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阻燃材料制成的折叠气囊(5),折叠气囊(5)两端分别固定有与端口相匹配的端盖(6),端盖上开有折叠气囊(5)注气孔,注气孔通过高压气道与气囊鼓风机(14)相接,折叠气囊(5)充气打开后形成n形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救援应急气囊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阻燃材料制成的折叠气囊(5),折叠气囊(5)两端分别固定有与端口相匹配的端盖(6),端盖上开有折叠气囊(5)注气孔,注气孔通过高压气道与气囊鼓风机(14)相接,折叠气囊(5)充气打开后形成n形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救援应急气囊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叠气囊(5)为双层结构,内层为气腔,外层为水腔,水腔与车载水箱(2)通过泵送管路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救援应急气囊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叠气囊(5)两端端盖(6)的底端分别固定有运移导向底座(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救援应急气囊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运移导向底座(11)包括凹型槽、和凹型槽两端底部安装的行走轮,端盖(6)底部插装在凹型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一种隧道救援应急气囊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折叠通道内设有通道支撑机构,通道支撑机构包括连杆机构(8)、安装座(9)和支撑框架(10),支撑框架(10)为n形框,且与端盖(6)相匹配,两支撑框架相对设置,分别位于通道前、后端,两支撑框架同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孙三祥李国良李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