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用壳体以及电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8768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电气设备用壳体(2)以及以具备电气设备用壳体(2)和收容于电气设备用壳体(2)的电气设备(3)为特征的电力控制装置(1)。其中,电气设备用壳体(2)特征在于,收容电气设备(3),具备:壳体主体(10);外罩体(20),其具备平板状外罩部(21)、第1弯曲外罩部(24)和第2弯曲外罩部(25),安装于壳体主体(10)而覆盖开口(10b);第1密封构件(5)以及第2密封构件(6),其设于壳体主体(10)与平板状外罩部(21)之间,将壳体主体(10)与平板状外罩部(21)之间密封;和连通部(60),其在第1弯曲外罩部(24)以及第2弯曲外罩部(25)的内侧在沿着平板状外罩部(21)的一边(21a、21b)的方向上延伸而设,在第1弯曲外罩部(24)以及第2弯曲外罩部(25)与壳体主体(10)之间与外部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气设备用壳体以及电力控制装置关联申请的相互参考本申请主张在2018年10月29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8-203257号的优先权,将该在先的申请的公开整体为了参考而引入于此。
本公开涉及电气设备用壳体以及电力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将与太阳能电池连接并具备将来自太阳能电池的直流电力变换成交流电力的功能的电气设备收容在壳体的功率调节器(电力变换装置)等电力控制装置,以家庭用为中心不断普及。这样的电力控制装置由于多设置于室外,因此对收容电气设备的壳体要求高的防水性。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具备有开口的主体壳体和覆盖主体壳体的开口的前面外罩的壳体中,将前面外罩设为:除了覆盖主体壳体的开口的前面外罩正面以外还一体设置覆盖主体壳体的顶面的前面外罩顶面的结构,由此将壳体的上侧设为前面外罩顶面和主体壳体的顶面重叠的二重结构,来提高防水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特开2018-608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设备用壳体收容电气设备,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主体,其具有开口;外罩体,其具备矩形的平板状外罩部和与所述平板状外罩部的一边相连的弯曲外罩部,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而覆盖所述开口;密封构件,其设于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平板状外罩部之间,将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平板状外罩部之间密封;和连通部,其在所述弯曲外罩部的内侧在沿着所述平板状外罩部的所述一边的方向上延伸而设,在所述弯曲外罩部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与外部连通。另外,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力控制装置特征在于,具备:本公开所涉及的任意的电气设备用壳体;和收容于所述电气设备用壳体的电气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力控制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力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壳体主体的立体图。图4图1所示的电力控制装置的第4壁侧的部分以及第5壁侧的部分处的纵截面图。图5是图2所示的外罩体的立体图。图6是图1所示的电力控制装置的安装了外罩体以及电气设备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的隔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设于弯曲外罩部的内侧的连通部的截面图。图9是表示连通部的与壳体主体的第4壁一侧处的外部的连通结构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连通部的与壳体主体的第5壁一侧处的外部的连通结构的底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对现有的电力控制装置的壳体不仅谋求上述的防水等功能性,还谋求更高的设计性(审美性)。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确保功能性且提高了设计性的电气设备用壳体以及电力控制装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能提供确保功能性且提高了设计性的电气设备用壳体以及电力控制装置。以下参考附图来详细地例示说明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力控制装置1具备电气设备用壳体2和收容于电气设备用壳体2的电气设备3。图1中示意示出的电气设备3,例如与设置于住宅的屋顶等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且具备将太阳能电池发电的直流电力变换成交流电力并输出到住宅的电气系统的电力变换功能。即,电力控制装置1构成为家庭用的功率调节器(电力变换装置)。电力控制装置1还能设为在电气设备用壳体2中除了收容例如上述的具备电力变换功能的电气设备3以外,还收容燃料电池、蓄电池、换气用风扇等功能或结构不同的多种类的电气设备的结构。作为上述的蓄电池,例如能使用锂离子电池或镍氢电池。另外,在电气设备用壳体2中,除了收容电气设备3以外,还能收容例如隔热件、缓冲件等构件。进而,收容于电气设备用壳体2的电气设备3并不限于上述的具备太阳能电池用的电力变换功能的电气设备,例如也可以是燃料电池、变电装置、具备将电力向商用电力系统提供的功能的设备等、具有其他功能或结构的电气设备。电力控制装置1能设置于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力控制装置1例如在住宅的外壁使用安装配件、架台等来设置。电力控制装置1并不限于设置于室外,还能设置于室内等其他场所。电气设备用壳体2如图2所示那样具有壳体主体10、外罩体20、第1隔壁30、第2隔壁31、上外罩40以及下外罩50。如图3所示那样,壳体主体10成为具有第1壁11、第2壁12、第3壁13、第4壁14以及第5壁15的箱型。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10成为铝合金的铸造品,第1壁11、第2壁12、第3壁13、第4壁14以及第5壁15一体相连而设。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容易且生产率良好地制造具有上述形状的壳体主体10。壳体主体10并不限于上述的铝合金的铸造品,也可以为铸铁等其他金属的铸造品。另外,壳体主体10并不限于金属的铸造品,例如还能设为合成树脂材料的注塑品等用其他材质形成的壳体主体。进而,壳体主体10还能设为:将相互分体形成的第1壁11、第2壁12、第3壁13、第4壁14以及第5壁15通过焊接、粘接、紧固等手段相互一体连结的结构。第1壁11具有相互平行的第1边11a以及第2边11b。另外,第1壁11具有分别与第1边11a以及第2边11b正交且相互平行的第3边11c以及第4边11d。如此地,第1壁11成为具有4个边11a~11d的外形为矩形的板状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壁11构成壳体主体10的背面。第2壁12成为细长的矩形的板状,在第1边11a与第1壁11直角地相连。第3壁13成为与第2壁12同样的细长的矩形的板状,在第2边11b与第1壁11直角地相连,使得与第2壁12对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壁12以及第3壁13相互平行地对置,分别构成朝向壳体主体10的侧方的侧面。第4壁14成为细长的板状,与第1壁11的第3边11c直角地相连,并且与第2壁12的以及第3壁13的成为图3中上方侧的上边直角地相连。第4壁14成为具有向相对于第2壁12以及第3壁13从第1壁11离开的方向突出的梯形的突出部分的形状,该突出部分的与第1壁11的面平行的面成为第4壁14的朝向与第1壁11相反侧的端面14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壁14构成朝向壳体主体10的上方的顶面。第5壁15成为具有与第4壁14同样的梯形的突出部分的细长的板状,与第1壁11的第4边11d直角地相连,并且与第2壁12以及第3壁13的成为图3中下方侧的下边直角地相连,使得与第4壁14对置。第5壁15的突出部分的与第1壁11的面平行的面,成为第5壁15的朝向与第1壁11相反侧的端面15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5壁15构成朝向壳体主体10的下方的底面。如图4所示那样,壳体主体10的内部成为收容空间10a,电气设备3配置于收容空间10a。壳体主体10的与第1壁11对置侧成为开口10b,通过将外罩体20从壳体主体10拆下来使开口10b与外部连通,能通过开口10b在收容空间10a配置电气设备3。如图5所示那样,外罩体20成为截面U字形状,具有:平板状外罩部21;覆盖第2壁12的第1侧面外罩部22;覆盖第3壁13的第2侧面外罩部23;与平板状外罩部2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设备用壳体,收容电气设备,所述电气设备用壳体的特征在于,具备:/n壳体主体,其具有开口;/n外罩体,其具备矩形的平板状外罩部和与所述平板状外罩部的一边相连的弯曲外罩部,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而覆盖所述开口;/n密封构件,其设于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平板状外罩部之间,将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平板状外罩部之间密封;和/n连通部,其在所述弯曲外罩部的内侧在沿着所述平板状外罩部的所述一边的方向上延伸而设,在所述弯曲外罩部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与外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29 JP 2018-2032571.一种电气设备用壳体,收容电气设备,所述电气设备用壳体的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主体,其具有开口;
外罩体,其具备矩形的平板状外罩部和与所述平板状外罩部的一边相连的弯曲外罩部,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而覆盖所述开口;
密封构件,其设于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平板状外罩部之间,将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平板状外罩部之间密封;和
连通部,其在所述弯曲外罩部的内侧在沿着所述平板状外罩部的所述一边的方向上延伸而设,在所述弯曲外罩部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与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主体是箱型,具有:
矩形的第1壁;
与所述第1壁的第1边相连的第2壁;
与所述第2壁对置且与所述第1壁的第2边相连的第3壁;
与所述第1壁的第3边、所述第2壁以及所述第3壁相连的第4壁;和
与所述第4壁对置且与所述第1壁的第4边、所述第2壁以及所述第3壁相连的第5壁,
所述密封构件在所述第4壁的朝向与所述第1壁相反侧的端面与所述平板状外罩部之间与所述一边平行地延伸而设,
所述弯曲外罩部从所述平板状外罩部的所述一边向所述第1壁侧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设备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体是截面U字形状,具有:
所述平板状外罩部;
覆盖所述第2壁的第1侧面外罩部;
覆盖所述第3壁的第2侧面外罩部;
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贵文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