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碳管制作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54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碳管制作工装,包括工装平台及位于所述工装平台上两侧用于搬运工装平台的搬运螺杆;所述工装平台的一端部设置有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通过定位销固定,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的上方设置有钻套安装孔,该工装提高了对旋翼管的制作便捷性,各轴向定位,角度定位均有限位块固定;旋翼管的互换性,一致性等性能提高,与工装上出来的其他部件体可以进行方便替换;开孔定位固定,均是在工装限位中开孔固定,减少了转矩,震动等问题对装配精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碳管制作工装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零部件制造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发动机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碳管制作工装。
技术介绍
目前无人机系统采用旋翼垂直起降的不在少数,然而在制造经济性、互换性、操作性、方便性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制作时候,通常使用整机适配、装配实际测量的方式,进行少量生产。现有技术中,旋翼碳管的制作方式存在如下缺点:1、互换性差:由于制作的旋翼管电机座部分通常会存在一定的角度,而控制这些角度通常采用整机适配、测量等方法同时进行完成制作装配,这样一来,每个旋翼管只能和制作时适配的机体进行较好的配合装配。2、操作性差:整机适配+角度测量+旋翼管轴向位置控制,每一次都需要装好后测量,钻孔定位,在这些操作中,零件容易发生偏移,可能会出现打好的孔位不对,需要修正扩孔的问题,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碳管制作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碳管制作工装,包括工装平台及位于所述工装平台上两侧用于搬运工装平台的搬运螺杆;所述工装平台的一端部设置有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通过定位销固定,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的上方设置有钻套安装孔,所述的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外侧设置有轴向限位块;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的内侧的工装平台上依次设置有电机卡箍定位块、电调卡箍定位块、锁紧卡箍和打磨钢套,其中,所述打磨钢套设置于所述工装平台相对钻套的一端部;进一步的,所述搬运螺杆与所述工装平台上的螺孔配合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上方设置有钻孔用的打孔钻套;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卡箍定位块通过位于其四角的螺钉和中间的两枚内螺纹定位销进行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对旋翼管的制作便捷性,各轴向定位,角度定位均有限位块固定,使得旋翼管的互换性,一致性等性能提高,与工装上出来的其他部件体可以进行方便替换;开孔定位固定,均是在工装限位中开孔固定,减少了转矩,震动等问题对装配精度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搬运螺杆,2.钻套,3.定位销,4.轴向限位块,5.打孔限位夹片B,6.打孔限位夹片A,7.电机卡箍定位块,8.内螺纹定位销,9.电调卡箍定位块,10.锁紧卡箍,11.工装平台,12.打磨钢套;A.尾撑接头,B.电机安装板,C.电机卡箍,D.电调卡箍,E.碳管,F.机翼挂点卡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发动机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碳管制作工装,包括工装平台11及位于所述工装平台上两侧用于搬运工装平台的搬运螺杆1;所述工装平台11的一端部设置有打孔限位夹片A6和打孔限位夹片B5,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通过定位销3固定,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的上方设置有钻套安装孔,所述的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外侧设置有轴向限位块4;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的内侧的工装平台11上依次设置有电机卡箍定位块7、电调卡箍定位块9、锁紧卡箍10和打磨钢套12,其中,所述打磨钢套12设置于所述工装平台11相对钻套2的一端部;工作原理:将对应的工装定位块放入工装主体对应的安装位置安装上,后将零件套入碳管,整体放入工装主体中,实现各零件定位,定位后螺钉固定使卡箍和碳管卡紧,之后打孔、打上铆钉,实现固定,完成碳管的制作装配。更具体的,所述搬运螺杆1与所述工装平台11上的螺孔配合可拆卸连接;更具体的,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上方设置有钻孔用的打孔钻套;更具体的,所述电机卡箍定位块通过位于其四角的螺钉和中间的两枚内螺纹定位销8进行固定;具体制作时,将轴向限位块、打孔限位夹片B、打孔限位夹片A、电机卡箍定位块、电调卡箍定位块放入工装平台内相应的安装槽内,将尾撑接头、电机卡箍、电调卡箍、机翼挂点卡箍按照、顺序套入碳管内,之后将其整体和电机安装板通过内螺纹定位销放入/固定入工装平台11(工装平台11上有对应的定位孔、定位槽和已经固定的定位块),放入后,借助轴向限位块、打孔限位夹片、打孔限位夹片A将尾撑接头A的限位键槽定位和末端端面定位,将锁紧卡箍安装入工装,拧紧已经在各自定位槽中的电机卡箍、电调卡箍、机翼挂点卡箍;锁紧后给尾撑接头和碳管开铆钉孔,用于尾撑接头限位键槽与电机卡箍、电调卡箍、机翼挂点卡箍之间的相对角度的固定。固定后将打磨钢套套入碳管,固定在工装平台的安装面上,将多出打磨钢套外端面的碳管截掉,打磨干净。通过机翼挂点卡箍上的预留孔给碳管打孔,后将尾撑接头A、机翼挂点卡箍F和碳管E通过铆钉连接在一起。最后拆除打孔限位夹片A6、内螺纹定位销8、锁紧卡箍10、打磨钢套12后将成品碳管取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碳管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平台及位于所述工装平台上两侧用于搬运工装平台的搬运螺杆;所述工装平台的一端部设置有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通过定位销固定,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的上方设置有钻套安装孔,所述的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外侧设置有轴向限位块;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的内侧的工装平台上依次设置有电机卡箍定位块、电调卡箍定位块、锁紧卡箍和打磨钢套,其中,所述打磨钢套设置于所述工装平台相对钻套的一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垂直起降无人机旋翼碳管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平台及位于所述工装平台上两侧用于搬运工装平台的搬运螺杆;所述工装平台的一端部设置有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通过定位销固定,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的上方设置有钻套安装孔,所述的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外侧设置有轴向限位块;所述打孔限位夹片A和打孔限位夹片B的内侧的工装平台上依次设置有电机卡箍定位块、电调卡箍定位块、锁紧卡箍和打磨钢套,其中,所述打磨钢套设置于所述工装平台相对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罗成梁旭辜鑫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德知航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