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378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及车辆,包括底座、液压油缸推拉机构、升降机构和托盘。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包括油缸安装座、油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分别通过第四支座、第五支座和底座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相平行,且所述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四支座、第五支座和第五连杆共同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通过第八支座铰接;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升降机构在托盘两侧各有一组;所述托盘的两侧分别和两侧的第五连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和底座相平行。所述升降平台结构简单、可方便快速地搬运货物,减轻劳动强度,增加工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运输装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及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的货物运输车体积和质量均较大,车厢通常处于较高的位置,车因此车载物品在外取放需要从较高的位置搬下或者是从地面搬至处于较高位置的车厢内,现有的搬运方式通常是采用人力手动进行搬运,该方式对对取放造成一定困难,对人工要求高,并有危险,尤其对于搬运重量较重的货物时,就显得更加的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物品取放费时费力问题。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包括底座、液压油缸推拉机构、升降机构和托盘;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包括油缸安装座、油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油缸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油缸的一端和油缸安装座铰接,另一端和第一连杆通过第一支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通过第二支座铰接,另一端和所述底座之间通过第三支座铰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分别通过第四支座、第五支座和底座铰接,所述第五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分别通过第六支座、第七支座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相平行,且所述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四支座、第五支座和第五连杆共同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通过第八支座铰接;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升降机构在托盘两侧各有一组;所述托盘的两侧分别和两侧的第五连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和底座相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五连杆包括倾斜部分和连接在所述倾斜部分下方的竖直部分,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分别通过所述第六支座和第七支座与所述倾斜部分铰接,所述倾斜部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四支座和第五支座共同组成所述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托盘固定连接在所述竖直部分的底部,且与所述底座平行。进一步地,两侧的第三连杆通过第六连杆连接。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所述底座固定安装在所述车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采用油缸作为驱动部件,连杆机构作为传动部件,放大托盘运行行程,结构简单,且使用可靠;所述连杆机构构成平行四边形,使托盘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平衡,增加取的物品稳定性和安全性。安装有所述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的车辆,通过所述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辅助货物的取放能够提高车辆装载或者是卸载货物的效率,同时减小工人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的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打开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收拢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安装有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1-底座、2-液压油缸推拉机构、21-油缸、22-第一连杆、23-第二连杆、24-油缸安装座、25-第一支座、26-第二支座、27-第三支座、28-第八支座、3-升降机构、31-第三连杆、32-第四连杆、33-第五连杆、34-第五支座、35-第四支座、36-第七支座、37-第六支座、4-托盘、5-第六连杆、6-车辆、7-货物、8-车载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载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8,包括底座1、液压油缸推拉机构2、升降机构3和托盘4。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2和升降机构3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底座1固定安装在所述车辆6上,其中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2作为驱动部件,所述升降机构3作为传动部件,用于放大托盘4的运动行程。所述托盘4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机构3上,且在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2和升降机构3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在高度方向上的往复运动,从而实现货物的升降。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2包括油缸安装座24、油缸21、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3。所述油缸安装座24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油缸21的一端和油缸安装座24铰接,另一端和第一连杆22通过第一支座25铰接;所述第一连杆22的一端和第二连杆23通过第二支座26铰接,另一端和所述底座1之间通过第三支座27铰接。所述油缸21作伸缩运动时,可带动第一连杆22沿第三支座27作圆周运动,所述第一连杆22进而带动第二连杆23作前后往复运动。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第三连杆31、第四连杆32和第五连杆33;所述第三连杆31、第四连杆32分别通过第四支座35、第五支座34和底座1铰接,所述第五连杆33包括倾斜部分和连接在所述倾斜部分下方的竖直部分,所述第三连杆31和第四连杆32分别通过所述第六支座37和第七支座36与所述倾斜部分铰接,所述倾斜部分、第三连杆31、第四连杆32、第四支座35和第五支座34共同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杆23和第三连杆31通过第八支座28铰接。第二连杆23带动第三连杆31和第四连杆32沿第四支座35、第五支座34作圆周运动,进而带动第五连杆33作圆周运动。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2、升降机构3在托盘4两侧各有一组。所述托盘4的两侧分别和两侧的所述第五连杆33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和底座1相平行。在使用时,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油缸21作伸缩运动,带动第一连杆22沿第三支座27作圆周运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杆23作前后往复运动;第二连杆23带动第三连杆31和第四连杆32分别沿第四支座35、第五支座34作圆周运动,所述第三连杆31和第四连杆32带动第五连杆33作圆周运动,进而带动托盘4作圆周运动,从而实现托盘4向前下方或者是后上方做往复运动,并保证托盘4平面和底面始终平行。当所述托盘4在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2和升降机构3的作用下向前下方运动时,所述车载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8打开,用于货物7的下降,具体参见图3。当所述托盘4在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2和升降机构3的作用下向后上方运动时,所述车载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8折叠收拢,用于货物7的提升,具体参见图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五连杆33也可以设置为不包括倾斜部分和竖直部分,而是整体为倾斜设置,只需要满足所述第五连杆33、第三连杆31、第四连杆32、第四支座35和第五支座34之间共同构成平行四边形,均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方式仅仅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保证两侧的第三连31运行的平稳性,两侧的第三连杆31通过第六连杆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车载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8采用油缸21作为驱动部件,连杆机构作为传动部件,放大托盘4运行行程,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所述连杆机构构成平行四边形,使托盘4在运行过程中保持平衡,增加取物品稳定和安全性。采用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载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辅助货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液压油缸推拉机构、升降机构和托盘;/n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包括油缸安装座、油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油缸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油缸的一端和油缸安装座铰接,另一端和第一连杆通过第一支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通过第二支座铰接,另一端和所述底座之间通过第三支座铰接;/n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分别通过第四支座、第五支座和底座铰接,所述第五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分别通过第六支座、第七支座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相平行,且所述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四支座、第五支座和第五连杆共同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通过第八支座铰接;/n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升降机构在托盘两侧各有一组;/n所述托盘的两侧分别和两侧的所述第五连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并且和底座相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放物品用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液压油缸推拉机构、升降机构和托盘;
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包括油缸安装座、油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油缸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油缸的一端和油缸安装座铰接,另一端和第一连杆通过第一支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通过第二支座铰接,另一端和所述底座之间通过第三支座铰接;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分别通过第四支座、第五支座和底座铰接,所述第五连杆与所述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分别通过第六支座、第七支座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相平行,且所述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四支座、第五支座和第五连杆共同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通过第八支座铰接;
所述液压油缸推拉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远洋王钧盛刘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六一一应急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