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超桂专利>正文

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0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内锅、外壳、锅盖、锁盖机构、发热盘、支撑机构及控制机构组成,其中支撑机构承受锁盖作用力并将压力信号转为一位移信号,控制机构利用此位移信号控制发热盘工作线路的通断,使发热盘提供的热量刚好使内锅工作压力保持在限压阀限定的压力值内,从而保证整个烹煮过程无蒸汽外泄,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简单、造价低,使用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节能效果显著,适用性广,是一种理想实用的(*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压力锅,特别是一种全自动电压力锅,属于离任用品的改进。现有的全自动电压力锅一般的结构形式是在一压力锅下加设一套电发热装置而成,其锅盖上设置有一测压装置,当锅内压力达到某一设定值时,测定装置便输出一控制信号,使发热丝功率变档,以达到节能及适应不同烹饪食品的目的,这种全自动电压力锅设定的功率档次有限,烹煮食品时还是有相当部分的蒸汽喷出,造成热量损失,另外其测压装置以及执行机构结构复杂,工艺复杂,造价高,难于为一般消费者接受。中国专利CN87203776公开了另一种结构形式的电压力锅,其由内、外锅组成,烹煮食物时工作压力完全由外锅体承受,内锅壁得以做得较薄,且在锁盖机构的作用下压紧在发热盘上,故其热效率较高,可节能15%~20%(与电饭煲相比),但这种电压力锅由于只设有单一功率档次,无法实现自动控制,蒸汽热量损失较大,节能效果还不够理想。本技术对中国专利CN87203776提供的电压力锅结构加以改进,以提供一种可利用锅的工作压力来自动调节发热盘热量的全自动电压力锅。本技术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其基本组成包括内锅(1)、外壳(2)、锅盖(3)、锁盖机构(4)、发热盘(5)、支撑机构(6)、控制机构(7)组成,其中支撑机构(6)包括有二个竖杆(601)、上撑板(602)、下撑板(603)、弹簧座(604),二竖杆(601)对称布置,其位于外壳(2)内,上撑板(602)一端铰接在一边竖杆(601)底部,另一端为自由端,下撑板(603)位于上撑板(602)下方,其一端铰接在另一竖杆(601)的底部,其自由端由弹簧座(604)的弹簧支持在上撑板(602)上。当烹煮食物时,支撑机构(6)和固定在竖杆上端的锁盖机构(4)一起承受由锅盖(3)、发热盘(5)传递出来的工作压力,支撑机构(6)的上撑板(602)受力后,其自由端向下产生稍许位移,下撑板(603)在上撑板(602)的作用下,自由端克服弹簧座(604)的作用力,也向下产生位移,由于上撑板(602)自由端对下撑板(603)的作用点靠近铰接点一端,根据杠杆原理,上撑板(602)自由端的微小位移将会放大许多倍,在下撑板(603)的自由端得到一较大位移。由此可见,内锅的工作压力可由支撑机构(6)转换为一位移信号,且此信号随内锅压力情况同步变化,可随时反映出内锅的压力情况,如对此位移信号加以利用,用于调节发热盘的发热量,使发热盘提供的热量达到最佳值,便可达到节能的目的。对位移信号的利用有多种方式,较简单的如图3所示,控制机构(7)包括控制片(701)和一触点开关(702),控制片(701)固定在下撑板(603)的自由端,触点开关(702)设置在发热盘(5)在工作线路上,其固定安装在底板(8)上。控制片(701)位于触点开关(702)一较长的金属片上。图4给出另一种结构方式,其控制机构(7)与上述不同的是触点开关(702)为双触点开关,其触点1接通时发热盘功率较大,触点2接通时发热盘(5)功率较小。图5给出一种较完善的结构形式,控制机构(7)除包括控制片(701)、触点开关(702)(可以是单、双触点开关)外,还包括有一控制杠杆1(703),控制片(701)通过控制杠杆1(703)间接控制触点开关(702)的通断或换档。采用上述几种结构,可实现根据内锅压力情况,自动调节发热盘的发热量,其工作原理如下事先调节好弹簧座(604)的作用力,使下撑板(603)在内锅接近工作压力时,在自由端得到一适量的位移。当烹煮食物时,随着内锅压力升高,下撑板(603)自由端逐渐向下位移,在内锅压力接近工作压力时,下撑板(603)自由端带动控制片(701)使触点开关(702)断开或换档,内锅压力靠发热盘余热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工作压力值左右(在触点开关断开的情况下),当发热盘(5)提供的热量不足,导致内锅压力下降时,撑板结构位移变小向上复位,控制片(701)也随之复位;当复位到一定距离时,触点开关(702)又导通或切换成大功率档,发热盘(5)又开始工作,如此循环,则在整个烹煮过程中,发热盘(5)的发热量始终自动受到内锅压力的控制,使发热盘(5)提供的热量刚好使内锅压力保持在工作压力值左右,锅内蒸汽始终不外泄,减少蒸汽所造成的热量损失,从而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对于图5给出的控制机构(7),控制杠杆1(703)的上、下方可设有磁铁(703a),其可使触点开关(702)断开或接通动作加快,避免触点开关(702)因接触不完全而烧坏。为了便于控制烹煮时间,发热盘(5)工作线路上可设有机械式、电子式等各种各样的定时装置,这样用户可根据烹煮的食品设定不同的烹煮时间,到时间工作线路自动彻底断开,从而方便使用。对于图5所示的控制机构(7)方案,下面提供一种利用程序控制方式以控制烹煮时间的结构,如图5所示,该程序控制机构(9)由单向齿轮(901)、控制轮(902)、控制杠杆2(903)、轮轴(904)组成,其中单向齿轮(901)、控制轮(902)起记忆发热盘接通次数的作用,其固定安装在轮轴(904)上,轮轴(904)一端支承在撑板边壁上,或底板(8)上,另一端支承在外壳(2)上,并且轮轴(904)在外壳(2)外部设有手轮(905)以便用手转动轮轴(904),选择单向齿轮及控制轮需转过的角度;控制杠杆2(903)安装在底板(8)上,其一端压在控制轮(902)上,另一端位于触点开关(702)金属片下方。为使控制杠杆2(903)压紧在控制轮(902)曲面上,其下方设有压紧弹簧(903a)。控制轮(902)为一半径渐变的曲线轮,其起点与终点有一较大的半径差,使曲线轮上形成一凹位。程序控制机构(9)的工作原理如下。在烹煮食物时,控制片(701)每下落一次,便使触点开关(702)断开一次,并推动单向齿轮(901)转过一个或数个齿位,从而带动控制轮(902)转过一定的角度,如此反复数次,当单向齿轮(901)转过预调好的齿数时,控制杠杆2(903)刚好压在控制轮(902)凹位的边缘,当控制片(701)再次下降时,带动单向齿轮(901)转动又一个或数个齿数,使控制轮也相应转动,此时控制杠杆2(903)一端跌落凹位里,其另一端使触点开关(702)断开,此后如控制片(701)再复位,控制杠杆1(703)也复位,但由于有控制杠杆2(903)顶住触点开关(702)的金属片彻底断开,从而完成整个烹煮过程。由于触点开关(702)在控制片(701)的控制下每次从断→通→断都有一较固定的时间值,故根据每种食物用压力锅烹煮所需的经验时间值,可推算出煮每种食物所需转过的齿数,通过手轮(905)转动轮轴(904),选择单向齿轮(901)的齿数,便可使触点开关(702)在预定时间彻底断开,程序控制机构(9)起到机械式或电子式定时器同等的定时作用,达到全自动控制烹煮过程的目的。本技术有较显著的节能效果,一方面是由于采用原有的外壳体承力的结构方式,已有较好的节能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支撑结构的测压及控制功能使发热盘始终保持最佳发热值,内锅蒸汽始终不外泄,减少了蒸汽热量损失,其总体节能率达到20%~25%(与普通电饭煲相比)。具有独创性的支撑机构一方面使原由外壳承受的工作压力现由二对称竖杆来承受,使外壳体的厚度及材料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其包括有内锅(1)、外壳(2)、锅盖(3)、锁盖机构(4)、发热盘(5)、支撑机构(6)、控制机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是支撑机构(6)包括有二个竖杆(601)、上撑板(602)、下撑板(603)、弹簧座(604),其中二竖杆(601)对称布置,上撑板(602)一端铰接在一竖杆(601)底部,另一端为自由端,下撑板(603)在上撑板(602)下方,其一端铰接在另一竖杆(601)的底部,另一端为自由端,其由弹簧座(604)的弹簧支持在上撑板(602)。

【技术特征摘要】
1.压控式全自动电压力锅,其包括有内锅(1)、外壳(2)、锅盖(3)、锁盖机构(4)、发热盘(5)、支撑机构(6)、控制机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是支撑机构(6)包括有二个竖杆(601)、上撑板(602)、下撑板(603)、弹簧座(604),其中二竖杆(601)对称布置,上撑板(602)一端铰接在一竖杆(601)底部,另一端为自由端,下撑板(603)在上撑板(602)下方,其一端铰接在另一竖杆(601)的底部,另一端为自由端,其由弹簧座(604)的弹簧支持在上撑板(6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7)包括有一控制片(701)和一触点开关(702),其中控制片(701)固定在下撑板(603)的自由端,触点开关(702)设置在发热盘(5)工作线路上,其固定安装在底板(8)上。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触点开关(702)为双触点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7)还包括有一控制杠杆1(703),其一端位于控制片(701)下,另一端控制触点开关(702)的上、下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3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7)还包括有一控制杠杆1(703),其一端位于控制片(701)下,另一端控制触点开关(702)的上、下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杠杆1(703)的上、下方设有磁铁(703a)。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盘(5)的工作线路上设有机械式或电子式定时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控制机构(7)还包括程序控制机构(9),其由单向齿轮(901)、控制轮(902)、控制杠杆2(903)、轮轴(904)组成,其中单向齿轮(901)、控制轮(902)固定安装在轮轴(904)上,轮轴(904)一端支承在撑板边壁上或底板(8)上,另一端支承在外壳(2)上。9.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桂
申请(专利权)人:王超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