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机器人用移动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90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用移动底座,包括安装座、机架和支撑地脚;安装座上设置有套管,套管从凹槽中伸出,套管的内部设置有转向杆,转向杆的底部设置有转向轮;机架包括两根安装管和一根稳定杆;安装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横板,横板上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下的弹性件;安装管远离转轴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驱动轮;安装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丝杆,驱动电机驱动传动丝杆转动;传动丝杆的底部设置有接触板,接触板位于安装架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的进行移动,同时停止时驱动轮与地面不接触,整个机器人保持稳定不会发生晃动,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机器人用移动底座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用移动底座。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随着人们对机器人技术智能化本质认识的加深,机器人技术开始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结合这些领域的应用特点,人们发展了各式各样的具有感知、决策、行动和交互能力的特种机器人和各种智能机器人。现在虽然还没有一个严格而准确的机器人定义,但是我们希望对机器人的本质做些把握: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它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在工业、医学、农业、服务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在医院中经常使用机器人转运部分药品物料,机器人需要经常进行移动和停止,静止状态下需要保持稳定不会发生晃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移动机器人用移动底座。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移动机器人用移动底座,具有能够方便的进行移动,同时停止时驱动轮与地面不接触,整个机器人保持稳定不会发生晃动,使用更加方便的特点。(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机器人用移动底座,包括安装座、机架和支撑地脚;安装座的中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安装座上设置有套管,套管从凹槽中伸出,套管的内部设置有转向杆,转向杆的底部设置有转向轮;机架包括两根安装管和一根稳定杆;两根安装管和一根稳定杆配合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机架的一端设置有转轴,转轴嵌入套管的内部并与套管转动连接;安装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横板,横板上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下的弹性件;弹性件的顶部与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弹性件的底部伸入横杆上的通孔内,并与通孔的内壁焊接连接;安装管远离转轴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置有驱动轮;安装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丝杆,驱动电机驱动传动丝杆转动;传动丝杆的底部设置有接触板,接触板位于安装架的正上方。优选的,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机器人主体进行连接的安装板。优选的,安装座为圆形座,安装座的外周上设置有防撞护板,防撞护板上粘贴有反光贴纸。优选的,支撑地脚设置在安装座的底部,支撑地脚包括基座和缓冲垫;缓冲垫设置在基座的底部;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弹性球和吸盘;弹性球与吸盘交错设置。优选的,安装管为铝合金空心方管。优选的,驱动轮上安装有轮式电机;轮式电机的供电线嵌入在机架内,并与机器人主体的供电模块电性连接。优选的,接触板与安装架的接触面均为光滑面,接触板与安装架滑动连接。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安装座为圆形座,安装座的外周上设置有防撞护板,防撞护板上粘贴有反光贴纸。防撞护板起到防护作用,防撞护板为弹性板,发生碰撞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进行吸能,从而减少整个机器人受到的冲击力;而在防撞护板上粘贴的反光贴纸能够起到警示作用。2、地脚设置在安装座的底部,支撑地脚包括基座和缓冲垫;缓冲垫设置在基座的底部;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弹性球和吸盘;弹性球与吸盘交错设置。吸盘与地面接触时与地面保持吸附状态,同时弹性球受到压力发生弹性形变,压在吸盘上对吸盘起到挤压作用。3、安装管为铝合金空心方管。铝合金材质不易出现锈蚀,而空心管相比于实心管重量更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机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支撑地脚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安装座;2、安装板;3、防撞护板;4、支撑地脚;41、基座;42、缓冲垫;43、弹性球;44、吸盘;5、横板;6、弹性件;7、机架;8、转轴;9、套管;10、转向轮;11、驱动轮;12、驱动电机;13、传动丝杆;14、接触板;15、通孔;16、稳定杆;17、安装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机器人用移动底座,包括安装座1、机架7和支撑地脚4;安装座1的中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安装座1上设置有套管9,套管9从凹槽中伸出,套管9的内部设置有转向杆,转向杆的底部设置有转向轮10;机架7包括两根安装管和一根稳定杆16;两根安装管和一根稳定杆16配合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机架7的一端设置有转轴8,转轴8嵌入套管9的内部并与套管9转动连接;安装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5;安装座1的内部设置有横板5,横板5上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下的弹性件6;弹性件6的顶部与横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弹性件6的底部伸入横杆上的通孔15内,并与通孔15的内壁焊接连接;安装管远离转轴8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17,安装架17上设置有驱动轮11;安装座1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丝杆13,驱动电机12驱动传动丝杆13转动;传动丝杆13的底部设置有接触板14,接触板14位于安装架17的正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上设置有与机器人主体进行连接的安装板2。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为圆形座,安装座1的外周上设置有防撞护板3,防撞护板3上粘贴有反光贴纸。需要说明的是,防撞护板3起到防护作用,防撞护板3为弹性板,发生碰撞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进行吸能,从而减少整个机器人受到的冲击力;而在防撞护板3上粘贴的反光贴纸能够起到警示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地脚4设置在安装座1的底部,支撑地脚4包括基座41和缓冲垫42;缓冲垫42设置在基座41的底部;基座41上设置有多个弹性球43和吸盘44;弹性球43与吸盘44交错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吸盘44与地面接触时与地面保持吸附状态,同时弹性球43受到压力发生弹性形变,压在吸盘44上对吸盘44起到挤压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管为铝合金空心方管。需要说明的是,铝合金材质不易出现锈蚀,而空心管相比于实心管重量更轻。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轮11上安装有轮式电机;轮式电机的供电线嵌入在机架7内,并与机器人主体的供电模块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供电模块为轮式电机供电从而控制驱动轮11转动;两个驱动轮独立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接触板14与安装架17的接触面均为光滑面,接触板14与安装架17滑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接触板14与安装架17接触后沿着安装架17的表面滑动,并对安装架17施加压力最终将机架7顶起。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机器人用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机架(7)和支撑地脚(4);/n安装座(1)的中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安装座(1)上设置有套管(9),套管(9)从凹槽中伸出,套管(9)的内部设置有转向杆,转向杆的底部设置有转向轮(10);机架(7)包括两根安装管和一根稳定杆(16);两根安装管和一根稳定杆(16)配合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机架(7)的一端设置有转轴(8),转轴(8)嵌入套管(9)的内部并与套管(9)转动连接;安装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5);安装座(1)的内部设置有横板(5),横板(5)上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下的弹性件(6);弹性件(6)的顶部与横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弹性件(6)的底部伸入横杆上的通孔(15)内,并与通孔(15)的内壁焊接连接;安装管远离转轴(8)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17),安装架(17)上设置有驱动轮(11);/n安装座(1)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丝杆(13),驱动电机(12)驱动传动丝杆(13)转动;传动丝杆(13)的底部设置有接触板(14),接触板(14)位于安装架(17)的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机器人用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机架(7)和支撑地脚(4);
安装座(1)的中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槽;安装座(1)上设置有套管(9),套管(9)从凹槽中伸出,套管(9)的内部设置有转向杆,转向杆的底部设置有转向轮(10);机架(7)包括两根安装管和一根稳定杆(16);两根安装管和一根稳定杆(16)配合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机架(7)的一端设置有转轴(8),转轴(8)嵌入套管(9)的内部并与套管(9)转动连接;安装管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5);安装座(1)的内部设置有横板(5),横板(5)上设置有多个竖直向下的弹性件(6);弹性件(6)的顶部与横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弹性件(6)的底部伸入横杆上的通孔(15)内,并与通孔(15)的内壁焊接连接;安装管远离转轴(8)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17),安装架(17)上设置有驱动轮(11);
安装座(1)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丝杆(13),驱动电机(12)驱动传动丝杆(13)转动;传动丝杆(13)的底部设置有接触板(14),接触板(14)位于安装架(17)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岩张连军王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施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