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多功能模型试验开采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447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煤矿多功能模型试验开采装置与方法,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组合切削组件、集煤保护组件、强力出煤组件和动力组件。组合切削组件包括若干拼接在一起的切削单元和可拆卸的切缝组件,对工作面进行旋转切削和巷道顶板切缝;集煤保护组件包括若干拼接在一起的集煤保护单元,集煤保护单元内设有集煤器;强力出煤组件包括大功率吸煤装置,大功率吸煤装置通过软管连接导向管的一端,导向管的另一端与集煤器相连;动力组件包括动力源、与动力源相连的伸缩定位杆,伸缩定位杆的端部与导向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工作面的自动开采与巷道顶板的超前切缝,能够真实还原工作面周围应力和采掘过程,为煤矿开采模型试验研究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矿多功能模型试验开采装置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模型试验领域,尤其涉及煤矿多功能模型试验开采装置与方法。
技术介绍
煤矿井工开采以长壁开采技术为主,根据开采工艺的不同,可分为“121”工法、“110”工法和“N00”工法。其主要区别在于,“121”工法开采1个工作面,需掘出2条回采巷道,留设一个煤柱。而“110”工法和“N00”工法是提前对巷道顶板进行切缝,利用矿压自动形成巷道,只需掘1条巷道(“110”工法)或不掘巷道(“N00”工法)。对于以上开采技术的研究目前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的方法为主,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理论分析模型过于简化,数值模拟本构参数选取困难,现场监测投入大、周期长、受无关因素干扰大,而模型试验通过将研究区域按照一定比例缩尺后制成模型体,在还原开采过程中实施全面监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当前,在开展煤矿开采试验模拟时,多采用人工开挖或预埋件置换的方式,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人工开挖的方式仅适用于平面模型试验,而工作面开采是一个三维问题,采用平面模型极大的影响了结果的真实性,同时人工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煤矿多功能模型试验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组合切削组件,包括若干拼接在一起的切削单元,切削单元能够对工作面进行旋转切削;/n集煤保护组件,包括若干拼接在一起的集煤保护单元,集煤保护单元内设有集煤器;/n强力出煤组件,包括吸煤装置,其通过软管连接导向管的一端,导向管的另一端与集煤器相连;/n动力组件,包括动力源、与动力源相连的伸缩定位杆,伸缩定位杆的端部与导向管连接;动力源通过伸缩定位杆提供动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煤矿多功能模型试验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组合切削组件,包括若干拼接在一起的切削单元,切削单元能够对工作面进行旋转切削;
集煤保护组件,包括若干拼接在一起的集煤保护单元,集煤保护单元内设有集煤器;
强力出煤组件,包括吸煤装置,其通过软管连接导向管的一端,导向管的另一端与集煤器相连;
动力组件,包括动力源、与动力源相连的伸缩定位杆,伸缩定位杆的端部与导向管连接;动力源通过伸缩定位杆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多功能模型试验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单元包括切削滚筒、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与切削滚筒相连以驱动切削滚筒旋转;切削滚筒外侧可拆卸连接若干齿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多功能模型试验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滚筒表面开设有螺纹槽,齿牙通过螺纹槽安装于切削滚筒外侧;所述齿牙沿切削滚筒交错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多功能模型试验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位于切削滚筒内部,轮毂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轴承;所述集煤保护组件两端安装定位板,定位板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轴承通过定位槽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多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马玉琨黄玉兵江贝王亚军马凤林蒋振华高红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