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径减震刀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442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径减震刀杆,属于加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长径比大的刀杆的减震,弥补刀杆长径比限制的不足,一种变径减震刀杆,包括刀体、调整堵、胶圈、减震体、连接体、小刀头、螺钉;刀体采用由顶端至底端依次变粗的变径结构;连接体后部的刀体圆孔内依次为减震体、调整堵;调整堵中段外壁具有楔形面,螺钉前端圆锥顶在斜面上调整堵的楔形面、螺钉的锥面接触配合;螺钉进入的深度不同,调整堵在轴向的左右位置不同。刀杆在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振动、颤刀情况,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得到了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径减震刀杆
本技术属于加工
,涉及一种用于加工弹体内径的变径减震刀杆。
技术介绍
弹体内径加工是我公司加工重点工序之一。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弹体内径深度较深,受刀杆长径比限制,在加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内径刀杆振动严重,给生产加工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因此用于弹体内径加工用的减震刀杆的设计弥补了这一领域的加工不足。常规普通内孔车刀刀杆长径比一般在4以下,如刀杆悬伸过长,刀杆的刚性及强度大幅度降低,容易发生较大的振动。一般等径减震刀杆的长径比可以达到6,超过6以上的等径减震刀杆在加工过程中,依然会出现振动,工件表面波纹,粗糙度降低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根据产品加工的特点及结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径减震刀杆,即一种用于加工弹体内径的变径减震刀杆,用于解决长径比大的刀杆的减震,减震刀杆的设计可以弥补刀杆长径比限制的不足,一般长径比可以达到8以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径减震刀杆,包括刀体、调整堵、胶圈、减震体、连接体、小刀头、螺钉;该刀体外周结构为变径圆柱体,刀体采用由顶端至底端依次变粗的变径结构;连接体前端内具有小圆孔,小圆孔内插入小刀头后端的杆,刀体前端具有圆孔,连接体的后端插入刀体的圆孔内,连接体后部的刀体圆孔内依次为减震体、调整堵;减震体后端部直径小于前端直径,后端小直径外周套胶圈,胶圈抵在减震体端面和调整堵前端面之间;减震体后面与调整堵前端面之间具有间隙;调整堵中段外壁具有楔形面,螺钉前端圆锥顶在斜面上,调整堵的楔形面、螺钉的锥面接触配合;螺钉进入的深度不同,调整堵在轴向的左右位置不同。进一步地,减震体与刀杆前端的连接体接触连接。进一步地,胶圈抵在连接体和减震体端面之间。进一步地,安装后,胶圈处于压缩状态、调整堵轴向能够克服胶圈的弹力而移动。进一步地,胶圈在轴向作用力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径向作用于减震体外周。进一步地,减震体采用钨合金,且比重要大于17。进一步地,连接体与刀体配合装配后由下端销钉紧固预紧。进一步地,刀体材料为40CR,长度为290mm,刀杆顶端直径为34mm,刀杆底端直径为44mm。进一步地,调整堵的楔形面与竖直面成30度夹角。进一步地,螺钉更深入则调整堵位置较左侧。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通过变径减震刀杆的设计,刀杆的长径比值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不但可以加工弹体内径较深的弹体,而且刀杆在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振动、颤刀等情况,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得到了保证,产品的加工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刀体,2、调整堵,3、胶圈,4、减震体,5、连接体,6、螺钉,7、销钉,8、螺钉,9、小刀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一种变径减震刀杆,由刀体1、调整堵2、胶圈3、减震体4、连接体5、小刀头9、标准螺丝螺钉等结构组成。具体结构如下:该刀杆主体结构为变径圆柱体,刀体1采用由顶端至底端依次变粗的变径结构。连接体5内具有小圆孔,小圆孔内插入小刀头后端的杆,刀体前端具有圆孔,连接体的后端插入刀体的圆孔内。刀体的圆孔为阶梯孔,连接体后部的刀体圆孔内为减震体4、调整堵2;减震体4两端部直径小于中间直径,两端部的小直径外周套胶圈3,前端的胶圈3抵在连接体5和减震体4端面之间,后端的胶圈3抵在减震体4端面和调整堵2前端面之间。调整堵2与减震体4中间由胶圈3连接,通过调整螺钉8的预紧力,调整堵2的相对位移发生变化,改变了调整堵2、胶圈3、减震体4之间的预紧力及配合间隙,进而对整个刀体的减震效果进行调整。安装后,胶圈3处于压缩状态、调整堵2轴向能够克服胶圈3的弹力移动,调整堵2中段外壁具有楔形面(与竖直面成30度夹角),与螺钉内侧端顶在斜面上,通过螺钉进入的深度,调整调整堵2的轴向位移,从而实现见真题和胶圈3之间的预紧力。胶圈3被压缩后膨胀缩小内径,实现对减震体4的径向压紧。螺钉进入的深度不同,调整堵2在轴向的左右位置不同,例如:螺钉更深入则调整堵2位置较左侧。调整堵2、螺钉8通过楔形面接触配合,螺钉8调整时,调整堵2受楔形面挤压,发生轴向位移,将轴向力作用与胶圈3端面上,胶圈3轴向作用力下发生弹性形变,作用于减震体4外周和端部,减震体4发生轴向和径向位移。减震体4材料采用钨合金,且比重要大于17,该减震体有很好的减震效果,可以很好的消除减震子的阻尼。减震体4与刀杆1前端的连接体5接触连接,连接体5与刀体1配合装配后由下端销钉紧固预紧,防止连接体发生位移。小刀头安装在连接体中,小刀头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振动经小刀头传递到连接体,由于减震体与连接体接触,可以消除来自小刀头造成的振动。通过刀体底端的调整螺钉,可以对减震体的减震效果进行微调,避开整个刀杆的共振频率,进而达到最佳的减震效果。进一步地,以其中一个产品减震刀杆为例,根据产品结构特点,该刀杆主体结构为变径圆柱体,材料为40CR,长度为290mm,刀杆顶端直径为34mm,刀杆底端直径为44mm。由于刀体1采用由顶端至底端依次变粗的变径结构,其刀体的刚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径减震刀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刀体(1)、调整堵(2)、胶圈(3)、减震体(4)、连接体(5)、小刀头(9)、螺钉(8);/n该刀体外周结构为变径圆柱体,刀体采用由顶端至底端依次变粗的变径结构;/n连接体(5)前端内具有小圆孔,小圆孔内插入小刀头后端的杆,刀体前端具有圆孔,连接体的后端插入刀体的圆孔内,连接体后部的刀体圆孔内依次为减震体(4)、调整堵(2);/n减震体(4)后端部直径小于前端直径,后端小直径外周套胶圈(3),胶圈(3)抵在减震体(4)端面和调整堵(2)前端面之间;减震体(4)后面与调整堵(2)前端面之间具有间隙;调整堵(2)中段外壁具有楔形面,螺钉(8)前端圆锥顶在斜面上,调整堵(2)的楔形面、螺钉(8)的锥面接触配合;螺钉进入的深度不同,调整堵(2)在轴向的左右位置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径减震刀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刀体(1)、调整堵(2)、胶圈(3)、减震体(4)、连接体(5)、小刀头(9)、螺钉(8);
该刀体外周结构为变径圆柱体,刀体采用由顶端至底端依次变粗的变径结构;
连接体(5)前端内具有小圆孔,小圆孔内插入小刀头后端的杆,刀体前端具有圆孔,连接体的后端插入刀体的圆孔内,连接体后部的刀体圆孔内依次为减震体(4)、调整堵(2);
减震体(4)后端部直径小于前端直径,后端小直径外周套胶圈(3),胶圈(3)抵在减震体(4)端面和调整堵(2)前端面之间;减震体(4)后面与调整堵(2)前端面之间具有间隙;调整堵(2)中段外壁具有楔形面,螺钉(8)前端圆锥顶在斜面上,调整堵(2)的楔形面、螺钉(8)的锥面接触配合;螺钉进入的深度不同,调整堵(2)在轴向的左右位置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减震刀杆,其特征在于,减震体(4)与刀体(1)前端的连接体(5)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径减震刀杆,其特征在于,胶圈(3)抵在连接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裕涛孔晓玲庞丹朱雪峰於胜军张林李帅孝郭峰冯伟
申请(专利权)人: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