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系统和远程复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5791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计算机连接的具有第1盘装置和第1控制器的第1存储装置系统;    具有第2盘装置和第2控制器的第2存储装置系统;以及    与上述第1存储装置系统和上述第2存储装置系统相连接的,具有第3存储区域和第3控制器的第3存储装置系统,其中    上述第1控制器    对应于从上述计算机接收的写入要求,把包含从上述计算机接收的写入数据和表示该写入数据被写入的位置的地址信息的运行记录发送到上述第3存储装置系统;    把上述写入数据存储在上述第1盘装置中;    在发送上述运行记录以后,向上述计算机返回对上述写入要求的应答,    上述第2控制器    接收由上述第1控制器发出的,被用于上述第2存储装置系统取得上述运行记录时的,包含上述运行记录的存储位置的第1控制信息;    根据该第1控制信息,从上述第3存储装置系统取得上述运行记录;    根据上述运行记录含有的地址信息,把上述写入数据存储在上述第2盘装置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存储由计算机使用的数据的存储装置。特别涉及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控制部件、内置有存储数据的盘装置的存储子系统、在与这个存储子系统离开一定距离的地方存在的别的存储子系统的相互连接,不经过计算机而复制存储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使数据二重化的远程复制技术。
技术介绍
已有从大型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网络上的个人计算机或其他高级计算机系统(以下称作主机)接受数据的存储装置(以下称作存储子系统)向在远方设置的第2存储子系统,在保证数据的顺序性的同时非同步地传送接收的数据,第2存储子系统写入传送来的数据的非同步远程复制的技术。这里所说的非同步传送的意思是存储子系统从主机接收数据,把通知对该接收数据的处理结束的应答返送给主机后,执行向第2存储子系统的数据传送。另外,还有使主机和与它连接的第1存储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更新处理同步,在设置在第1存储子系统和第1存储装置系统的附近地区或远离地区的第2存储子系统之间同步传送数据的同步远程复制技术。这里所说的同步传送的意思是,存储子系统从主机接收数据,把接收到的数据传送给第2存储子系统后,向主机返回应答。如果使用同步远程复制技术,宏观上看,两个存储子系统存储的数据一致,也保证了数据的存储顺序。另外如果选择适当的数据传送途径,即使在两个存储子系统的距离超过100公里的情况下,仍可以通过周期传送进行复制。进而在三个以上的存储子系统之间组合同步远程复制和非同步远程复制,保证数据的更新顺序,实现数据二重化的技术在特开2000-305856号公报和特开2003-122509号公报中被公开。在现有技术中,组合多个在两个地点的数据存储点(站点)之间的远程复制来在n个站点之间实现远程复制。这样由于有必要在各站点中保持数据的备份,各站点与不执行远程复制处理的情况相比,最低也需要n倍的存储容量,成本非常高。另外由于所有的站点都需要安装了远程复制程序的存储子系统,所以需要高性能并且高价格的多台存储子系统。由于需要对n个站点上运行的多个远程复制对的状态进行监视、控制,所以管理、控制变得复杂以至开发成本上升。另外,由于一般涉及远程复制的处理的负荷很大,所以位于正站点与副站点的中间,需要执行正站点、副站点的远程复制处理的中间站点的负荷变得特别大。中间站点的存储子系统可以处理的I/O数却被限制。这样一来就需要更加合适的n个站点之间的远程复制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所以,申请人针对适当的n个站点之间的远程复制技术提出以下方案。即通过第3存储装置系统连接第1存储装置系统和第2存储装置系统。在执行远程复制处理时,第1存储装置系统对应于从计算机接收的写要求,把具有从计算机接收的写入数据和表示写入数据的写入的存储位置的地址信息的运行记录传送给第3存储装置系统并写入第3存储装置。第2存储装置系统接收由第1存储装置系统发出的控制信息,基于控制信息从第3的存储装置读取运行记录。然后第2存储装置系统依据运行记录包含的地址信息,把运行记录中包含的写入数据写入第2存储装置系统内的盘中。附图说明图1是数据处理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2是存储子系统构成例子的示意图。图3是具有中间存储子系统的存储区域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4是在中间存储子系统中存储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5是保护数据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6是中间存储子系统所具有的信息构成例子的示意图。图7是要求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8是初始设定的步骤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9是正存储子系统中的更新处理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0是控制信息更新处理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1是发生故障时在正存储子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2是副存储子系统中的更新处理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3是发生故障时在副存储子系统中执行的处理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4是再同步处理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15、图16、图17和图18是数据处理系统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展示了涉及第1实施例的数据处理系统(以下也叫做远程复制系统)的构成例子。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正/副/中间通过符号a、b、c来区别。另外,可以不区别正/副/中间的时候,也有省略符号a、b、c的情况。数据处理系统具备具有正主机计算机(以下叫做正主机或第1主机)102a和正存储子系统104a(以下也有叫做第1存储子系统的情况)的正站点(以下也有叫做第1站点的情况)101a、具有副主机(以下也有叫做第2主机的情况)102b和副存储子系统(以下也有叫做第2存储子系统的情况)104b的副站点(以下也有叫做第2站点的情况)101b、具有中间存储子系统(以下,也有叫做第3存储子系统的情况)104c的中间站点(以下,也有叫做第3站点的情况)101c。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存储子系统104的盘阵列装置,但存储子系统104并不特别限定在盘阵列装置。另外,有关各站点101内的主机102存储子系统104的数量,只要是一台以上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各主机102是工作站、微型计算机或者是大型计算机等计算机。存储子系统104通过具有一个以上接口110的存储区域网络(SAN103)与主机102连接。这里的接口110是SCSI、光纤信道、FICON或ESCON等面向存储装置的接口。有关接口110的种类和SAN103的构成没有特别的限制。以下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使用光纤信道为例说明接口110。不同站点101中存在的存储子系统104之间也同样通过接口110连接(不同站点101中存在的存储子系统104之间的连接所使用的接口在下面也被叫做远程复制连接116)。正存储子系统104a和中间存储子系统104c可以在同一房间或建筑物中,为了安全性(避免两台装置同时出现同样故障),也可以保持距离。在正存储子系统104a与中间存储子系统104c之间执行同步远程复制,由于数据的更新是同步进行,所以正存储子系统104a与中间存储子系统104c的距离以短为好。但是,该距离应当由系统的选址条件等环境来决定,没有特别的限制。另外,因为通常通信的传播延迟被认为是每公里5us,所以如果该距离大约有100公里的话,则可以认为对主机102a不会有显著的影响。副存储子系统104b为了提高安全性,理想的是设置在与正存储子系统104a和中间存储子系统104c离开的远离地点另外当存储子系统104之间的距离加长,超过了光纤信道的数据传送的可能距离的情况下,可以在光纤信道的基础上通过扩展装置,经由ATM、SONET、DWDM、IP等广域线路把存储子系统104之间连接起来。管理控制台117是用来监视、管理存储子系统104的软件,被安装在安装了CPU 202和存储器205的主机102上。管理控制台117考虑到灾害时的情况,被设置在第4站点(管理中心)101d上,在第4站点内的主机上工作。管理控制台117通过管理网络111与各存储子系统104连接,在监视存储子系统104的状态的同时,执行数据处理系统的构成变更,并控制远程复制的处理。一般使用IP协议在网络上构成管理网络111,也可以是使用其他协议的网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远程复制连接116和管理网络111是不同的网络,作为管理网络使用IP网络等,进而也可以把管理网络111作为远程复制连接116来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正存储子系统104a和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直企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