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5646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物流车出发信号控制物流车进入升降台,根据入轨条件控制物流车进入轨道;根据相邻两辆物流车的行驶速度和位置控制相邻距离处于安全距离内;根据物流车行驶过程中采集的管廊内部图像对管廊进行安全监测;获取物流车终点信号,控制物流车进入升降台,以使物流车返回物流仓库。将地下综合管廊的预留通道内设置为物流通道,同时通过物流车实现对已建管廊的监控,即解决现有地下综合管廊利用率的问题,也避免在地下综合管廊内单独设置监控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城市及物流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地下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用于容纳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专利技术人发现,在建设综合管廊时,会预留人行通道,以用于巡检及安装运输管件;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容纳较大直径管线的管廊(如容纳热力、给水等管线的管廊),为了管线及补偿器的运输,其预留通道的宽度较为宽敞,经常可超过一米半,其较低的使用频率,会造成建设空间的浪费。另外,地下综合管廊中需要对管线进行定时巡检;人工定时巡检不能保证及时发现问题,且易出现漏洞。若在地下综合管廊中额外增设用于安全监测的传感装置,会大大的增加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及系统,将地下综合管廊的预留通道设置为物流通道,同时通过物流车上的高清摄像头实现对已建管廊的监控,既解决现有地下综合管廊利用率的问题,也避免在地下综合管廊内单独设置监控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包括:根据物流车出发信号控制物流车进入升降台,根据入轨条件控制物流车进入轨道;根据相邻两辆物流车的行驶速度和位置控制相邻距离处于安全距离内;根据物流车行驶过程中采集的管廊内部图像对管廊进行安全监测;获取物流车终点信号,控制物流车进入升降台,以使物流车返回物流仓库;同时可将物流车接入充电桩进行充电。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廊中控台,包括:入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物流车出发信号控制物流车进入升降台,根据入轨条件控制物流车进入轨道;距离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相邻两辆物流车的行驶速度和位置控制相邻距离处于安全距离内;管廊监测模块,用于根据物流车行驶过程中采集的管廊内部图像对管廊进行安全监测;返回控制模块,用于获取物流车终点信号,控制物流车进入升降台,以使物流车返回物流仓库。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慧管廊物流系统,包括:管廊中控台、设置于管廊内部的轨道和运行于轨道上的物流车;通过管廊中控台控制在轨道上的物流车的入轨、行驶速度以及与相邻物流车的车距,同时根据物流车采集的管廊内部图像对管廊进行安全监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将地下综合管廊的预留通道内设置为物流通道,该物流通道即不占用地面空间,又不受地面空间复杂路线的影响,也无需在地面空间保证正常路线运行的情况下单独开辟物流通道,同时还解决了现有地下综合管廊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利用5G和智慧地下城市建设的优势,通过物流车实现对已建管廊的监控,通过物流车装载监控装置,避免了在地下综合管廊内单独设置监控装置,降低成本,而且也无需对额外的监控装置进行定时校验,保证监控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保证地下综合管廊监控的准确度。本专利技术的物流车在地下综合管廊内移动,可以实现多个位置的实时采集,并且通过指定坐标点可以实现重点位置的重点监测。本专利技术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慧管廊物流系统框架图;其中,1、管廊;2、物流车;3、控制芯片;4、轨道;5、Y字型轨道定向轮;6、物流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内增设物流通道,通过设置轨道以及运行于轨道上的物流车,由管廊中控台控制物流车的行驶,完成物流管理与运输,同时还实现对管廊内部环境的监控;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系统及管廊中控台,并提供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包括:S1:根据物流车出发信号控制物流车进入升降台,根据入轨条件控制物流车进入轨道;S2:根据相邻两辆物流车的行驶速度和位置控制相邻距离处于安全距离内;S3:根据物流车行驶过程中采集的管廊内部图像对管廊进行安全监测;S4:获取物流车终点信号,控制物流车进入升降台,以使物流车返回物流仓库。所述步骤S1中,控制物流车进入轨道前,判断物流车是否满足入轨条件,包括,接收物流车出发信号,对物流车内部的物流货物进行扫描检测,判断物流车内部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优选地,随物流货物的扫描检测可以通过在智慧管廊的入廊位置处设置安全监测系统,用于对所运输的物流货物进行扫描监测,确保里面无易燃易爆物品,保障管廊的安全。优选地,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并不是一个对外的公共场所,所以必须要考虑运输时的安全,在本实施例中,该物流通道还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早晚高峰时运送人员以缓解交通压力,其余时间进行物流运输;那么需要对人员身份进行核查,通过认证后方可进入;此时可将物流车进行改造,在物流箱内部增加座位,方便人员休息,兼顾特定人员的运输服务。优选地,对经过安全检测的物流车,控制其进入特定的定向单轨道,确保运输的安全性,且不会对管廊内部管线发生碰撞;本实施例设定定向单轨道的原因是由于管廊内部空间有限,物流车可以沿铺设的既定轨道单向行驶运营,物流车的动力采用电能,全程无污染,到达终点后通过有充电桩进行充电。在本实施例中,对物流车进行改造,采用牵引车头和物流箱的组合结构;牵引车头由现电力驱动车辆改造而成,在牵引车头位置加装Y字型轨道定向轮,通过Y字型定向轮导引物流车进入轨道并沿轨道运行;在物流箱位置处同样加装定向轮,用于稳定物流车运行,同时物流箱采用展翼开启式,方便物流货物放入和移出。在本实施例中,物流车通过升降台完成从地面到地下管廊的移动,在升降台的第一升降口对应发送端物流仓库,在第二升降口对应接收端物流仓库,物流车通过第一升降口,从发送端物流仓库接收物流商品后,经安全检测后进入管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根据物流车出发信号控制物流车进入升降台,根据入轨条件控制物流车进入轨道;/n根据相邻两辆物流车的行驶速度和位置控制相邻距离处于安全距离内;/n根据物流车行驶过程中采集的管廊内部图像对管廊进行安全监测;/n获取物流车终点信号,控制物流车进入升降台,以使物流车返回物流仓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物流车出发信号控制物流车进入升降台,根据入轨条件控制物流车进入轨道;
根据相邻两辆物流车的行驶速度和位置控制相邻距离处于安全距离内;
根据物流车行驶过程中采集的管廊内部图像对管廊进行安全监测;
获取物流车终点信号,控制物流车进入升降台,以使物流车返回物流仓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物流车出发信号,对物流车内部的物流货物进行扫描检测,判断物流车内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采用定向单轨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流车包括牵引车头和物流箱,在牵引车头和物流箱上安装定向轮,以导引物流车进入轨道并沿轨道运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流车上设置的定位系统实时获取物流车当前的位置和行驶车速,控制物流车以指定的速度和车距运行,以使物流车相邻距离处于安全距离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管廊物流方法,其特征在于,预设管廊内指定点坐标,控制物流车在指定点坐标下进行重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刚李军郑召怡郑志超张光利王胜华马正葛丰源杨帆匡伟王冬明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