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向悬臂总成和具有其的转向架、轨道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悬臂总成和具有其的转向架、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的转向架采用在导向框上安装回转支承、导向轮和拉杆等部件来实现轨道车辆的转向。然而,由于导向框的重量大、体积大,从而不利于转向架的轻量化,以及回转支承、导向轮和拉杆等部件的布置和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悬臂总成,所述导向悬臂总成的重量小、体积小,有利于转向架的轻量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导向悬臂总成的转向架。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转向架的轨道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悬臂总成,包括:四个导向悬臂,每个所述导向悬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导向悬臂段、第二导向悬臂段和第三导向悬臂段,四个所述导向悬臂的所述第一导向悬臂段沿周向依次相连,四个所述导向悬臂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悬臂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n四个导向悬臂,每个所述导向悬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导向悬臂段、第二导向悬臂段和第三导向悬臂段,四个所述导向悬臂的所述第一导向悬臂段沿周向依次相连,四个所述导向悬臂的所述第三导向悬臂段朝向远离所述四个所述导向悬臂中心的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导向悬臂的宽度沿朝向远离所述四个所述导向悬臂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n回转支承,所述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和设在所述内圈外侧的外圈,所述内圈和外圈可相对转动,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其中一个与四个所述导向悬臂的所述第一导向悬臂段固定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悬臂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四个导向悬臂,每个所述导向悬臂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导向悬臂段、第二导向悬臂段和第三导向悬臂段,四个所述导向悬臂的所述第一导向悬臂段沿周向依次相连,四个所述导向悬臂的所述第三导向悬臂段朝向远离所述四个所述导向悬臂中心的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导向悬臂的宽度沿朝向远离所述四个所述导向悬臂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
回转支承,所述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和设在所述内圈外侧的外圈,所述内圈和外圈可相对转动,所述内圈和所述外圈中的其中一个与四个所述导向悬臂的所述第一导向悬臂段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悬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悬臂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导向悬臂段的厚度,所述第二导向悬臂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三导向悬臂段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悬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沿从所述第一导向悬臂段到所述第三导向悬臂段的方向,所述导向悬臂的厚度均逐渐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悬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向悬臂的上表面的高度沿对应的所述导向悬臂的所述第一导向悬臂段朝向所述第三导向悬臂段的方向逐渐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悬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悬臂段和所述第二导向悬臂段的下部具有下侧敞开的空腔部,所述空腔部内设有多个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悬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部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在所述第二导向悬臂段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包括彼此相连的内凹曲面段和外凸曲面段,所述第三侧壁形成为朝向所述第一侧壁凹入的曲面段,所述第二侧壁连接在所述内凹曲线段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三侧壁的靠近所述第一导向悬臂段的一端之间,所述第四侧壁连接在所述外凸曲面段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三侧壁的靠近所述第三导向悬臂段的一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悬臂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筋包括:
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悬臂段和所述第二导向悬臂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段、第二加强段和第三加强段,所述第一加强段的一端、所述第二加强段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加强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加强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壁相连,所述第二加强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加强段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悬臂总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筋还包括:
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悬臂段上,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沿导向悬臂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悬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悬臂段上设有转向拉杆安装座,所述转向拉杆安装座上形成有转向拉杆定位孔和转向拉杆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导向悬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拉杆安装座凸出所述第二导向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岩,李道林,谭志成,郑刘江,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