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桥箱一体化直驱型车桥框架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5444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量化桥箱一体化直驱型车桥框架及其组装方法,包括外轮毂机构、内轮毂机构、连接机构和动力机构,外轮毂机构、内轮毂机构和连接机构均设置有两个,外轮毂机构与内轮毂机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机构位于内轮毂机构的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桥技术领域。该一种轻量化桥箱一体化直驱型车桥框架及其组装方法,现有的车桥框架多数为钢构结构,在使用时为了达到承载强度,车桥本身会增加较多的加强板来提高车桥的强度,进而实现车桥的承载力,但车桥的自重也会增加,这样就会降低动力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轻量化结构,通过对机罩、内轮毂和外轮毂结构精简化,降低车桥结构的自重,实现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桥箱一体化直驱型车桥框架及其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桥
,具体为一种轻量化桥箱一体化直驱型车桥框架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节能环保”越来越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轻量化也广泛应用到普通汽车领域,在提高操控性的同时还能有出色的节油表现。汽车的油耗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排量和汽车的总质量,在保持汽车整体品质、性能和造价不变甚至优化的前提下,降低汽车自身重量可以提高输出功率、降低噪声、提升操控性、可靠性,提高车速、降低油耗、减少废气排放量、提升安全性。有研究数字显示,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若滚动阻力减少10%,燃油效率可提高3%;若车桥、变速器等装置的传动效率提高10%,燃油效率可提高7%。汽车车身约占汽车总质量的30%,空载情况下,约70%的油耗用在车身质量上。因此,车身变轻对于整车的燃油经济性、车辆控制稳定性、碰撞安全性都大有裨益。现有的车桥框架多数为钢构结构,在使用时为了达到承载强度,车桥本身会增加较多的加强板来提高车桥的强度,进而实现车桥的承载力,但车桥的自重也会增加,这样就会降低动力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量化桥箱一体化直驱型车桥框架及其组装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车桥框架多数为钢构结构,在使用时为了达到承载强度,车桥本身会增加较多的加强板来提高车桥的强度,进而实现车桥的承载力,但车桥的自重也会增加,这样就会降低动力输出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轻量化桥箱一体化直驱型车桥框架,包括外轮毂机构、内轮毂机构、连接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外轮毂机构、内轮毂机构和连接机构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外轮毂机构与内轮毂机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位于内轮毂机构的内侧,两个所述内轮毂机构分别分布于动力机构的两侧,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机罩;所述机罩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封板,所述封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套,所述第一盖板套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套,所述第二盖板套的表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盖板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在第一盖板套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动力保护罩,所述动力保护罩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转动卡子,所述转动卡子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动卡子在动力保护罩的内腔均匀分布,所述动力保护罩内腔的表面开设有动力输入孔,所述动力输入孔的表面与机罩的表面连通;所述机罩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在机罩的表面分布,所述机罩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盖板套,所述第三盖板套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防护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的表面与第三盖板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机罩的表面套设有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的表面与封板的内腔抵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轮毂机构包括第一钢圈,所述第一钢圈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内腔开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轴承孔的内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形螺栓,所述齿形螺栓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齿形螺栓在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均匀分布。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轮毂机构包括第二钢圈,所述第二钢圈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内腔开设有第二轴承孔,所述第二轴承孔的表面与传动轴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钢圈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底座,所述螺纹底座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螺纹底座在第二钢圈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钢圈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钢圈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柱和第三限位柱,所述第三限位柱的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与传动轴表面的保护套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轴的表面分别与第一连接孔的内腔和第二连接孔的内腔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表面与机罩内腔的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钢圈的表面与第一钢圈的内腔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柱的表面与第一钢圈的内腔抵接,所述螺纹底座的表面与第一钢圈的内腔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孔的表面与第一轴承孔的表面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罩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表面通过第三盖板套与第二连接孔连通。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轻量化桥箱一体化直驱型车桥框架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组装前准备:将需要组装的车桥框架根据图纸准备好材料,将动力机构的机罩铸造后取出,将封板与机罩的表面螺纹孔对齐,当对不齐时,更换新的封板,将封板表面的第一盖板套与第二盖板套进行匹配,将第一盖板套和第二盖板套连接处配置的密封圈,将动力保护罩的表面匹配的密封圈,将第三盖板套表面与防护板表面对齐,并检查螺纹孔是否匹配、将外轮毂机构的第一钢圈取出,对第一钢圈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尺寸检查,将第一连接轴上的第一轴承孔与传动轴进行匹配,将第一钢圈与内轮毂机构的第二钢圈进行匹配,对第二钢圈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板进行尺寸检查,将第二连接轴上的第二轴承孔与传动轴进行匹配;步骤二、开始组装:将动力机构的机罩内部装上动力器材,将机罩的表面与封板的表面对齐,将螺栓通过螺纹孔拧入并拧紧,将第二盖板套与第一盖板套对齐,将第一盖板套与第二盖板套内部放入密封圈,将螺栓通过螺纹孔拧入并拧紧,将动力保护罩与封板对齐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将动力保护罩上的转动卡子与动力输入源卡接,将传动轴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穿入,将传动轴与机罩内腔的动力器材连接,将内轮毂机构的第二钢圈套设在传动轴上,将第二支撑板的第三限位柱套上套筒,将连接器与套筒固定连接,将第二钢圈与第一钢圈安装,并通过螺栓拧入螺纹底座内,当第一限位柱抵接到第一钢圈内腔时,安装完成;步骤三、安装测试:将已安装好的车桥框架进行测试,输入动力源,观察在转动过程中的偏差大小,根据偏差数值进行安装调整。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量化桥箱一体化直驱型车桥框架及其组装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一种轻量化桥箱一体化直驱型车桥框架及其组装方法,通过包括外轮毂机构、内轮毂机构、连接机构和动力机构,外轮毂机构、内轮毂机构和连接机构均设置有两个,外轮毂机构与内轮毂机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机构位于内轮毂机构的内侧,两个内轮毂机构分别分布于动力机构的两侧,动力机构包括机罩;机罩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封板,封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套,第一盖板套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套,第二盖板套的表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盖板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在第一盖板套的表面均匀分布,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动力保护罩,动力保护罩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转动卡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化桥箱一体化直驱型车桥框架,包括外轮毂机构(1)、内轮毂机构(2)、连接机构(3)和动力机构(4),所述外轮毂机构(1)、内轮毂机构(2)和连接机构(3)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外轮毂机构(1)与内轮毂机构(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机构(3)位于内轮毂机构(2)的内侧,两个所述内轮毂机构(2)分别分布于动力机构(4)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4)包括机罩(41);/n所述机罩(41)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封板(42),所述封板(4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套(43),所述第一盖板套(43)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套(44),所述第二盖板套(44)的表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5),所述第一盖板套(4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46),所述第一加强筋(46)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46)在第一盖板套(43)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封板(4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动力保护罩(47),所述动力保护罩(4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转动卡子(48),所述转动卡子(48)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动卡子(48)在动力保护罩(47)的内腔均匀分布,所述动力保护罩(47)内腔的表面开设有动力输入孔(49),所述动力输入孔(49)的表面与机罩(41)的表面连通;/n所述机罩(41)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410),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410)在机罩(41)的表面分布,所述机罩(4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盖板套(411),所述第三盖板套(411)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防护板(412),所述防护板(41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连接孔(413),所述防护板(4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油口(414),所述进油口(414)的表面与第三盖板套(41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机罩(41)的表面套设有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的表面与封板(42)的内腔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桥箱一体化直驱型车桥框架,包括外轮毂机构(1)、内轮毂机构(2)、连接机构(3)和动力机构(4),所述外轮毂机构(1)、内轮毂机构(2)和连接机构(3)均设置有两个,所述外轮毂机构(1)与内轮毂机构(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机构(3)位于内轮毂机构(2)的内侧,两个所述内轮毂机构(2)分别分布于动力机构(4)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4)包括机罩(41);
所述机罩(41)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封板(42),所述封板(4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盖板套(43),所述第一盖板套(43)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盖板套(44),所述第二盖板套(44)的表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5),所述第一盖板套(4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筋(46),所述第一加强筋(46)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46)在第一盖板套(43)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封板(4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动力保护罩(47),所述动力保护罩(4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转动卡子(48),所述转动卡子(48)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动卡子(48)在动力保护罩(47)的内腔均匀分布,所述动力保护罩(47)内腔的表面开设有动力输入孔(49),所述动力输入孔(49)的表面与机罩(41)的表面连通;
所述机罩(41)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加强筋(410),多个所述第二加强筋(410)在机罩(41)的表面分布,所述机罩(4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盖板套(411),所述第三盖板套(411)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防护板(412),所述防护板(41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连接孔(413),所述防护板(4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油口(414),所述进油口(414)的表面与第三盖板套(41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机罩(41)的表面套设有密封胶条,所述密封胶条的表面与封板(42)的内腔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桥箱一体化直驱型车桥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毂机构(1)包括第一钢圈(11),所述第一钢圈(1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2),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13),所述第一连接轴(13)的内腔开设有第一轴承孔(14),所述第一轴承孔(14)的内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5),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形螺栓(16),所述齿形螺栓(16)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齿形螺栓(16)在第一支撑板(12)的表面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桥箱一体化直驱型车桥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毂机构(2)包括第二钢圈(21),所述第二钢圈(2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二支撑板(2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轴(23),所述第二连接轴(23)的内腔开设有第二轴承孔(24),所述第二轴承孔(24)的表面与传动轴(15)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钢圈(2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底座(25),所述螺纹底座(25)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螺纹底座(25)在第二钢圈(21)的表面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钢圈(2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限位柱(26),所述第二钢圈(2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柱(27)和第三限位柱(28),所述第三限位柱(28)的表面套设有套筒(29),所述套筒(2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器(2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四海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海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