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41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护材料,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防水抗菌布层、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层、第二防水抗菌布层和防滑内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防护材料可以有效保证接触人员的安全性;具体的,具有缓释杀灭细菌、抗病毒功效,持续48小时以上;具有防水、抗菌、抗静电、阻燃、透湿等优点;适用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安全防护,有效避免病毒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防护材料。
技术介绍
在一些人员密集的车站、商场以及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人员不可避免会接触到门把手、楼梯扶手以及座椅扶手等区域,如果有病毒携带者接触后,病毒和细菌就会残留在接触物品的表面,很容易造成后续接触人员的交叉感染。因此,急需一种防护措施或防护材料,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避免大面积的公共卫生事件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护材料,该防护材料具有缓释杀灭细菌、抗病毒功效,持续48h以上,且具有防水、抗菌、抗静电、阻燃和透湿等优点。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护材料,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防水抗菌布层、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层、第二防水抗菌布层和防滑内层。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抗菌布层由无纺布经过缓释抗菌浸渍液浸渍得到,所述缓释抗菌浸渍液由缓释杀毒剂、缓释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剂和拒水防油剂组成。优选的,所述缓释抗菌剂的含量为70~90重量份,所述缓释杀毒剂的含量为10~30重量份,所述纳米银抗菌剂的含量为10~20重量份,所述拒水防油剂的含量为1~10重量份。优选的,所述缓释抗菌剂选自金银花、甲壳素和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和聚丙烯、碳酸钙和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拒水防油剂选自含氟硅烷。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水抗菌布层由无纺布经过缓释抗菌浸渍液浸渍得到,所述缓释抗菌浸渍液由缓释杀毒剂、缓释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剂和拒水防油剂组成。优选的,所述缓释抗菌剂的含量为70~90重量份,所述缓释杀毒剂的含量为10~30重量份,所述纳米银抗菌剂的含量为10~20重量份,所述拒水防油剂的含量为1~10重量份。优选的,所述缓释抗菌剂选自金银花、甲壳素和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和聚丙烯、碳酸钙和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拒水防油剂选自含氟硅烷。优选的,所述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层的孔径为20~200nm,孔隙率≥85%,厚度为10~20μm。本申请还提供了所述的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层与第二防水抗菌布层采用高温热覆膜工艺进行压合,得到覆膜滤料层;将第一防水抗菌布层、覆膜滤料层和防滑内层结合,得到防护材料。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抗菌布层由无纺布经过缓释抗菌浸渍液浸渍后烘干、定型得到,所述第二防水抗菌布层由无纺布经过缓释抗菌浸渍液浸渍后烘干、定型得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护材料,其由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防水抗菌布层、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层、第二防水抗菌布层和防滑内层。本申请所述防护材料由于上述各层的设置,使得防护材料具有缓释杀灭细菌、抗病毒的功效,进一步的,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层的设置,纳米级的孔径可以有效去除PM2.5微尘,有效阻隔病毒、细菌的进入,同时具有抗病毒和杀菌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护材料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护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覆膜滤布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限制。鉴于目前防护的需求,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护材料,其可以有效保证接触人员的安全性。具体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护材料,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防水抗菌布层、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层、第二防水抗菌布层和防滑内层。本申请所述防护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2中1为防水抗菌布层,2为覆膜滤布层,3为防滑内层,其中覆膜滤布层2是由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层21和防水抗菌布层22组成;即本申请中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层和第二防水抗菌布层构成了覆膜滤布层。所述第一防水抗菌布层由无纺布经过缓释抗菌浸渍液浸渍得到,所述缓释抗菌浸渍液由缓释杀毒剂、缓释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剂和拒水防油剂组成;具体的,所述缓释抗菌剂的含量为70~90重量份,所述缓释杀菌剂的含量为10~30重量份,所述纳米银抗菌剂的含量为10~20重量份,所述拒水防油剂的含量为1~10重量份;更具体地,所述缓释抗菌剂选自金银花、甲壳素和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和聚丙烯、碳酸钙和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拒水防油剂选自含氟硅烷,所述缓释杀毒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杀菌剂,对此本申请不进行特别的限制。所述纳米银抗菌剂属于无机载体抗菌剂,对人体安全无害,纳米银颗粒可以与蛋白酶结合,产生物理、化学反应分解蛋白酶,使有害菌失去活性,可以广谱杀菌650种,具有持久抑菌,防霉、防螨以及除臭功能。上述缓释抗菌剂、缓释杀毒剂、纳米银抗菌剂和拒水防油剂协同作用,使得防水抗菌布层具有优异的抗菌、杀菌、耐久的防水性,保证缓释药剂持续有效释放48h,提高了防护效果。所述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层为聚四氟乙烯树脂经膨化拉伸后形成的一种纳米级多微孔的薄膜,孔径为20nm~200nm,孔隙率高达85%以上,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优异的过滤效率,微孔膜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层复合于所述第二防水抗菌布层,所述第二防水抗菌布层与所述第一防水抗菌布层的制备方法相同,可以选择与第一防水抗菌布层相同的缓释抗菌浸渍液,也可以选择与第一防水抗菌布层不同的缓释抗菌浸渍液,对此本申请不进行特别的限制。所述防护材料中第一防水抗菌布层设置于最外层,与空气相接触的一侧,所述防滑内层设置于最内层,与皮肤相接触的一侧。所述防滑内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材料层,对此本申请不进行特别的限制。本申请还提供了所述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层与第二防水抗菌布层采用高温热覆膜工艺进行压合,得到覆膜滤料层;将第一防水抗菌布层、覆膜滤料层和防滑内层结合,得到防护材料。根据图1的流程图本申请防护材料的制备流程具体为:布料材料-(缓释抗菌浸渍液配制)整体浸渍处理-抗菌布烘干定型-防水抗菌布-防水抗菌布覆膜加工制成覆膜滤布层-上述两层与防滑内层复合制成防护材料-经过收卷检验-裁剪分切-护套加工-检验入库。在制备防护材料的过程中,本申请优先制备了第一防水抗菌布层和第二防水抗菌布层,即首先将无纺布引入到浸渍槽中的缓释抗菌浸渍液中进行整体浸渍,浸渍处理温度为23~26℃,浸渍处理速度为3m~5m/min。浸渍后将缓释抗菌浸渍液浸渍后的无纺布进行烘干和定型,制成防水抗菌布层;烘干温度为90~98℃,定型温度150~160℃,烘干定型速度为3m~6m/min。完成上述烘干定型后备用,其中一部分则进行覆膜加工,将防水抗菌布层与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引入覆膜机,采用高温热覆膜工艺,通过加热辊将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和防水抗菌布层压合在一起,制成覆膜滤布层;加热辊温度200℃~220℃,压力0.3MPa~0.5MPa。本申请最后进行防护材料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材料,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防水抗菌布层、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层、第二防水抗菌布层和防滑内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材料,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防水抗菌布层、膨化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层、第二防水抗菌布层和防滑内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抗菌布层由无纺布经过缓释抗菌浸渍液浸渍得到,所述缓释抗菌浸渍液由缓释杀毒剂、缓释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剂和拒水防油剂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抗菌剂的含量为70~90重量份,所述缓释杀毒剂的含量为10~30重量份,所述纳米银抗菌剂的含量为10~20重量份,所述拒水防油剂的含量为1~10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抗菌剂选自金银花、甲壳素和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和聚丙烯、碳酸钙和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拒水防油剂选自含氟硅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抗菌布层由无纺布经过缓释抗菌浸渍液浸渍得到,所述缓释抗菌浸渍液由缓释杀毒剂、缓释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剂和拒水防油剂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明泽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新洪源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