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极化防滑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25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极化防滑薄膜,由上表层、芯层和下表层组成,上表层由丙烯‑丁二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芯层为均聚聚丙烯;下表层由共聚聚丙烯和防粘剂组成;薄膜防滑系数大于0.6。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薄膜上表层利用消光剂的粗化机理,从而增加了薄膜的防滑性能,由于丙烯‑丁二烯共聚物结晶度高,高密度聚乙烯与丙烯‑丁二烯相容性差,它们混配后,薄膜上表面产生粗化效果,从而达到生产出的薄膜摩擦系数高且能长期稳定;而且,因为高密度聚乙烯与丙烯‑丁二烯混合原料本身流动性较低,为满足高速生产的要求,加入一定量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优化其流动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极化防滑薄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具体讲是一种多功能极化防滑薄膜。
技术介绍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水平大幅提高,商品包装的档次越来越高,包装工业得到迅速发展,而BOPP薄膜由于具有高透明度和光泽感,材料无毒、分子结构稳定,对气味及水分有一定的阻隔功能,因此是产品包装的理想材料,在食品、烟草、印刷复合、胶粘带等行业被广泛应用,成为包装领域最大品种的多功能塑料包装薄膜。生产BOPP薄膜技术含量高,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而合理控制好摩擦系数及与之相关的物理、机械性能,是保证薄膜包装运行的关键。目前,我国石化、粮食等相关产品所采用包装均为塑料纺织与牛皮纸复合包装两种包装形式,其主要功能就是增加仓储、运输中的防滑系数。这样外包装形式既加大了包装袋的生产强度,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能源,也增加了生产企业的经营成本,况且这类外包装并未在仓储和运输中起到真正的防滑作用,尤其在仓储中,由于塑料纺织编织袋或牛皮纸袋的防滑效果一般,因此不能解决仓储中高位的堆放问题,这样就大大浪费了企业有限的仓储空间,增大了企业的仓储难度。传统上为了达到防滑效果通常在其表面涂一层防滑胶,这一工艺大大增加了企业包装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极化防滑薄膜。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极化防滑薄膜,由上表层、芯层和下表层组成;上表层由丙烯-丁二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芯层为均聚聚丙烯;下表层由共聚聚丙烯和防粘剂组成。进一步地,薄膜防滑系数大于0.6。进一步地,薄膜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组分按质量比称取原料,上表层、基层、下表层原料分别单独进行混配,上表层原料混配时,先将丙烯-丁二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共混制成消光剂,再往消光剂中添加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上表层、基层、下表层原料分别送入各自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塑化;(3)分别将熔融态熔体送入三层模头,熔体在模头中汇合后通过扁平状的模头口形成熔融态片材;(4)用气刀将片材贴附于激冷辊上骤冷形成未定型的片材,然后经过水浴冷却后将片材定型形成铸片;(5)铸片经拉伸后形成薄膜;(6)薄膜通过红外线检测厚度将对应厚度偏差反馈到模头,通过对应位置螺栓加热功率微动,对薄膜厚度偏差进行修正;(7)通过电弧火花对上表层进行极化处理;(8)将电晕处理后的产品进行冷却并收卷。进一步地,步骤(4)中,水浴温度为8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薄膜上表层利用消光剂的粗化机理,从而增加了薄膜的防滑性能,由于丙烯-丁二烯共聚物结晶度高,高密度聚乙烯与丙烯-丁二烯相容性差,它们混配后,薄膜上表面产生粗化效果,从而达到生产出的薄膜摩擦系数高且能长期稳定;而且,因为高密度聚乙烯与丙烯-丁二烯混合原料本身流动性较低,为满足高速生产的要求,加入一定量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优化其流动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现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实施例一:一种多功能极化防滑薄膜,由上表层、芯层和下表层组成,上表层选用质量百分比为丙烯-丁二烯共聚物80%、高密度聚乙烯15%、线性低密度聚乙烯5%配制而成;芯层为均聚聚丙烯;下表层选用质量百分比为共聚聚丙烯97%和防粘剂3%组成,防粘剂为硅石类防粘剂,上表层的厚度控制为1.2μm、芯层的厚度控制为13.5μm、下表层的厚度控制为1.8μm;具体生产方法如下:(1)上表层、基层、下表层原料分别单独进行混配,上表层原料混配时,先将丙烯-丁二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共混制成消光剂,再往消光剂中添加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上表层、基层、下表层原料分别送入各自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塑化;(3)分别将熔融态熔体送入三层模头,熔体在模头中汇合后通过扁平状的模头口形成熔融态片材;(4)用气刀将片材贴附于激冷辊上骤冷形成未定型的片材,然后经过水浴冷却后将片材定型形成铸片,水浴温度为85℃,在这个水浴温度下,薄膜上表面会粗化,能够提高防滑效果;(5)铸片经拉伸后形成薄膜;(6)薄膜通过红外线检测厚度将对应厚度偏差反馈到模头,通过对应位置螺栓加热功率微动,对薄膜厚度偏差进行修正;(7)通过电弧火花对上表层进行极化处理;(8)将产品进行冷却并收卷。由此制得的薄膜的防滑系数为0.61。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表层选用质量百分比为丙烯-丁二烯共聚物79%、高密度聚乙烯16%、线性低密度聚乙烯5%配制而成。由此制得的薄膜的防滑系数为0.62。实施例三: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表层选用质量百分比为丙烯-丁二烯共聚物78%、高密度聚乙烯17%、线性低密度聚乙烯5%配制而成。由此制得的薄膜的防滑系数为0.63。实施例四: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表层选用质量百分比为丙烯-丁二烯共聚物79%、高密度聚乙烯15%、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配制而成。由此制得的薄膜的防滑系数为0.61。实施例五: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表层选用质量百分比为丙烯-丁二烯共聚物80%、高密度聚乙烯14%、线性低密度聚乙烯6%配制而成。由此制得的薄膜的防滑系数为0.61。对比例一:对比例一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水浴温度为40℃。由此制得的薄膜的防滑系数为0.57。上述实施例制得的薄膜的防滑系数均大于0.6,且当水浴温度达到85℃,能够较为明显地提高薄膜的防滑系数,相比于市场上普通BOPP薄膜0.4以下的摩擦系数,有显著的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极化防滑薄膜,由上表层、芯层和下表层组成,其特征在于:/n上表层由丙烯-丁二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n芯层为均聚聚丙烯;/n下表层由共聚聚丙烯和防粘剂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极化防滑薄膜,由上表层、芯层和下表层组成,其特征在于:
上表层由丙烯-丁二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组成;
芯层为均聚聚丙烯;
下表层由共聚聚丙烯和防粘剂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极化防滑薄膜,其特征在于:薄膜防滑系数大于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极化防滑薄膜,其特征在于:薄膜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组分按质量比称取原料,上表层、基层、下表层原料分别单独进行混配,上表层原料混配时,先将丙烯-丁二烯共聚物、高密度聚乙烯共混制成消光剂,再往消光剂中添加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瑞薄膜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