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281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竹条碾压成宽扁状的竹丝束,再采用编织设备通过多根间隔设置的编织绳将多个竹丝束沿垂直于竹丝束纤维方向进行编帘,得到同向均匀排列的竹丝帘;S2:将编帘好的竹丝帘纵向、间隔地挂接在传输装置上,传输装置设置于连续性、分阶段的烘干房内;S3:启动传输装置,将待干燥的竹丝帘依次历经烘干房的各个干燥阶段,直至将竹丝帘干燥到所需的含水率;该发明专利技术可制得同向均匀排列的竹丝帘,且可将竹丝帘纵向、间隔地挂接在烘干房内的传输装置上,干燥速度快,干燥均匀性好,在干燥过程中也不会发生弯曲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竹材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竹材产业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企业创新及新技术、新品开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开发竹资源的积极性非常高。竹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重组竹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先将竹材剖切成多个竹条,再将竹条碾压成柔软、网状纤维丝类的竹丝束,经干燥后浸胶,再干燥到要求含水率,然后铺放在模具中,经高温高压热固化而成的型材。因此,为了提高竹丝束的存储时间和浸胶效果,在浸胶前通常需对竹丝束进行干燥。目前,竹丝束的干燥方式通常是将一把一把的竹丝束纵横交错地堆积在货架上,再将整个货架放入干燥室进行烘干。但由于竹丝束已被碾压成松软状,在重力及干燥的作用下,堆积在货架上的竹丝束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弯曲的束状结构,不利于竹丝束后期的铺装和压制,且互相堆积降低了竹丝束的干燥速度及均匀性,不仅降低了重组竹的成型效果,还增大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该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将竹条碾压成竹丝束后,先采用编织绳将多个竹丝束沿垂直于竹丝束纤维方向进行编帘,制得同向均匀排列的竹丝帘,且可将竹丝帘纵向、间隔地挂接在烘干房内的传输装置上,干燥速度快,干燥均匀性好,在干燥过程中也不会发生弯曲变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竹条碾压成宽扁状的竹丝束,再采用编织设备通过多根间隔设置的编织绳将多个竹丝束沿垂直于竹丝束纤维方向进行编帘,得到同向均匀排列的竹丝帘;S2:将编帘好的竹丝帘纵向、间隔地挂接在传输装置上,传输装置设置于连续性、分阶段的烘干房内;S3:启动传输装置,将待干燥的竹丝帘依次历经烘干房的各个干燥阶段,直至将竹丝帘干燥到所需的含水率。优选地,所述竹丝束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先将竹材沿其长度方向剖切成多个竹条,再将竹条疏解成宽扁状的相互交联并保持纤维原有排列方式的疏松网状纤维束。优选地,所述传输装置包括可往复传输的传动组件、多个连接杆和多个挂接杆;所述传动组件沿烘干房长度方向设置于烘干房上端;所述连接杆沿传动组件传送方向间隔固定于传动组件外部;所述挂接杆间隔设置于连接杆外部;所述挂接杆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挂接杆另一端向一侧弯曲形成弯钩部;所述竹丝帘上端的编织绳挂设在弯钩部上。优选地,所述挂接杆呈“L”形,且弯钩部位于靠近烘干房进料端一侧。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轴、从动轴、多个链轮和至少两个链条;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转动设置于烘干房两端;所述链轮套接固定在主动轴或从动轴上;所述链条沿烘干房长度方向设置,且链条两端分别套设在主动轴和从动轴的链轮上;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链条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烘干房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轴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挂接杆上的竹丝帘移动。优选地,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内侧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提高链条传送效果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两端与烘干房转动连接,支撑轴上套接固定有链轮,内侧部的链条套设在支撑轴的链轮上。优选地,所述烘干房沿其长度方向分成多个局部烘干区;每所述局部烘干区上分别设置有通气管道、加热器和风机;所述通气管道一端与烘干房上部连通,通气管道另一端与烘干房下部连通;所述通气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引入自然风且可调节大小的新风口;所述加热器和风机依次设置于新风口下风向的通气管道上;每所述局部烘干区的烘干房上端分别设置有可调节大小的排湿口。优选地,所述通气管道下部设置有出气腔;所述出气腔上端设置有出气网,干燥热空气依次经过通气管道和出气腔从出气网吹入烘干房内。优选地,所述烘干房沿其长度方向分成四个局部烘干区,四个所述局部烘干区沿进料方向其干燥温度依次为110-130℃、85-95℃、75-85℃和60-70℃,四个所述局部烘干区沿进料方向其干燥时间依次为0.8-1.2h、0.8-1.2h、1.6-2.4h和5.4-6.6h。优选地,四个所述局部烘干区沿进料方向其烘干房的长度比为1:1: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将竹条碾压成竹丝束后,先采用编织绳将多个竹丝束沿垂直于竹丝束纤维方向进行编帘,制得同向均匀排列的竹丝帘,且可将竹丝帘纵向、间隔地挂接在烘干房内的传输装置上,干燥速度快,干燥均匀性好,在干燥过程中也不会发生弯曲变形。2、本专利技术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竹丝束是通过竹条疏解成宽扁状的相互交联并保持纤维原有排列方式的疏松网状纤维束,既保留了竹纤维原有的纤维形态,又可提高竹纤维的塑性,在减少施胶量的同时,重组竹的成型效果好。3、本专利技术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通过驱动电机可带动链条在烘干房内往复运动,可在烘干房进料端将竹丝帘纵向挂接在“L”形的挂接杆上,历经各个局部烘干区烘干至所需含水率后,在烘干房出料端取下竹丝帘,可均匀、连续、快速地对竹丝帘进行烘干,且不易发生弯曲变形。4、本专利技术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可通过排湿口将干燥后的水汽排出烘干房,且在风机作用下,可将干燥后的湿热空气输送到通气管道内,并在新风口的补风作用及加热器的加热作用下,重新将干燥热风输送回烘干房内,可提高热风利用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竹丝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竹丝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竹丝帘挂设在传输装置上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烘干房进料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竹丝帘;10、竹丝束;11、编织绳;2、传输装置;20、传动组件;200、驱动电机;201、主动轴;202、从动轴;203、链轮;204、链条;205、支撑轴;21、连接杆;22、挂接杆;220、弯钩部;3、烘干房;30、局部烘干区;300、通气管道;301、加热器;302、风机;303、新风口;304、排湿口;305、出气腔;306、出气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竹条碾压成宽扁状的竹丝束10,再采用编织设备通过多根间隔设置的编织绳11将多个竹丝束10沿垂直于竹丝束10纤维方向进行编帘,得到同向均匀排列的竹丝帘1;S2:将编帘好的竹丝帘1纵向、间隔地挂接在传输装置2上,传输装置2设置于连续性、分阶段的烘干房3内;S3:启动传输装置2,将待干燥的竹丝帘1依次历经烘干房3的各个干燥阶段,直至将竹丝帘1干燥到所需的含水率。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竹丝束10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先将竹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S1:将竹条碾压成宽扁状的竹丝束(10),再采用编织设备通过多根间隔设置的编织绳(11)将多个竹丝束(10)沿垂直于竹丝束(10)纤维方向进行编帘,得到同向均匀排列的竹丝帘(1);/nS2:将编帘好的竹丝帘(1)纵向、间隔地挂接在传输装置(2)上,传输装置(2)设置于连续性、分阶段的烘干房(3)内;/nS3:启动传输装置(2),将待干燥的竹丝帘(1)依次历经烘干房(3)的各个干燥阶段,直至将竹丝帘(1)干燥到所需的含水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竹条碾压成宽扁状的竹丝束(10),再采用编织设备通过多根间隔设置的编织绳(11)将多个竹丝束(10)沿垂直于竹丝束(10)纤维方向进行编帘,得到同向均匀排列的竹丝帘(1);
S2:将编帘好的竹丝帘(1)纵向、间隔地挂接在传输装置(2)上,传输装置(2)设置于连续性、分阶段的烘干房(3)内;
S3:启动传输装置(2),将待干燥的竹丝帘(1)依次历经烘干房(3)的各个干燥阶段,直至将竹丝帘(1)干燥到所需的含水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竹丝束(10)的具体制备方法为:先将竹材沿其长度方向剖切成多个竹条,再将竹条疏解成宽扁状的相互交联并保持纤维原有排列方式的疏松网状纤维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装置(2)包括可往复传输的传动组件(20)、多个连接杆(21)和多个挂接杆(22);所述传动组件(20)沿烘干房(3)长度方向设置于烘干房(3)上端;所述连接杆(21)沿传动组件(20)传送方向间隔固定于传动组件(20)外部;所述挂接杆(22)间隔设置于连接杆(21)外部;所述挂接杆(22)一端与连接杆(21)固定连接,挂接杆(22)另一端向一侧弯曲形成弯钩部(220);所述竹丝帘(1)上端的编织绳(11)挂设在弯钩部(220)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杆(22)呈“L”形,且弯钩部(220)位于靠近烘干房(3)进料端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组竹碾压编帘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20)包括驱动电机(200)、主动轴(201)、从动轴(202)、多个链轮(203)和至少两个链条(204);所述主动轴(201)和从动轴(202)分别转动设置于烘干房(3)两端;所述链轮(203)套接固定在主动轴(201)或从动轴(202)上;所述链条(204)沿烘干房(3)长度方向设置,且链条(204)两端分别套设在主动轴(201)和从动轴(202)的链轮(203)上;所述连接杆(21)两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杰陈平传李文育李美虹吴佛丽
申请(专利权)人:连城县竹匠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