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器、过线器、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451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送器、过线器、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所述输送器包括:套管、推杆以及输送头;套管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推杆通道以及沿径向开设的槽口,槽口与推杆通道连通;推杆的一部分沿套管的轴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推杆通道;输送头与推杆的远端连接;槽口用于供缝线绕成的线圈通过,推杆用于自推杆通道于槽口的近端一侧向远端一侧移动,输送头用于在推杆向远端移动的过程中套取通过槽口伸入推杆通道的线圈,并用于自套管的远端伸出;套管用于可活动地穿设于定位器中,输送头用于自定位器的远端伸出,以供定位器与容置于输送头上的线圈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器、过线器、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输送器、过线器、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肩袖、膝、足踝等部位的软组织撕裂的修复,除了需要缝合软组织本身,一般还需要通过缝线将软组织压向骨骼(将软组织绑在骨骼上),才能促使其愈合。目前通常采用带线锚钉进行修复手术,将金属锚钉锚定在骨骼中,再通过锚钉上连接的缝线来捆绑软组织,从而将软组织压向骨骼。然而由于锚钉的体积相比缝线较为粗大,对于骨骼尺寸较小或骨质疏松的患者不友好。如果锚钉选择不当或在术中固定位置偏差,就会存在锚钉脱落和牵拉力不足等风险,容易对患者患处造成二次损伤,且该方案手术成本高、难度大,术后如不慎破坏,翻修难度极高。更为安全的手术方案是放弃锚钉,在骨骼内形成隧道,将缝线穿过骨隧道完成软组织的缝合绑定。然而目前没有合适的手术工具,只能选择开放式手术或通过硬膜穿刺针在关节镜引导下完成缝线过线,手术操作极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器、过线器、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以解决现有通过锚钉固定缝线所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送器,用于与一隧道式过线系统的定位器配合使用,所述输送器包括:套管、推杆以及输送头;所述套管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推杆通道以及沿径向开设的槽口,所述槽口与所述推杆通道连通;所述推杆的一部分沿所述套管的轴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推杆通道;所述输送头与所述推杆的远端连接;所述槽口用于供缝线绕成的线圈通过,所述推杆用于自所述推杆通道于所述槽口的近端一侧向远端一侧移动,所述输送头用于在所述推杆向远端移动的过程中套取通过所述槽口伸入所述推杆通道的所述线圈,并用于自所述套管的远端伸出;所述套管用于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定位器中,所述输送头用于自所述定位器的远端伸出,以供所述定位器与容置于所述输送头上的所述线圈连接。可选的,所述输送头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间转换,所述输送头穿设于所述推杆通道中时,被所述套管限制而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输送头自所述套管的远端伸出后,沿所述套管的径向扩张而转换至所述第二状态,以张紧所述线圈。可选的,所述输送头具有导引坡面,所述导引坡面沿远端朝向近端的方向逐渐向所述推杆的轴线方向内倾。可选的,所述输送头的材料为形状记忆材料。可选的,所述输送头包括叉形卡,所述叉形卡的远端包括定位卡与至少两个分支,至少两个所述分支通过定位卡连接形成闭合的卡槽孔,所述卡槽孔用于套取缝线的线圈或植入物。可选的,所述输送头包括两个所述叉形卡,两个所述叉形卡相对布置。可选的,所述输送器包括回拉驱动部,所述回拉驱动部与所述推杆连接,所述回拉驱动部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杆受外力拉动向近端移动的过程中存储势能,在所述推杆不受外力时,释放势能而驱动所述推杆向远端移动,至所述输送头移至所述套管的远端。可选的,所述回拉驱动部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推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管连接。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推杆外;所述推杆的近端具有膨大段,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膨大段抵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管的近端抵靠连接。可选的,所述输送器包括缝线容置部,所述缝线容置部用于容置至少两根所述缝线;所述缝线容置部具有至少两个缝线预置孔,每个所述缝线预置孔用于供一根所述缝线穿出;至少两个所述缝线预置孔用于依次与所述槽口对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线器,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输送器以及至少两根缝线;至少两根所述缝线所绕成的线圈用于依次通过所述槽口伸入所述推杆通道,以供所述输送头依次套取而随所述输送头推出所述套管的远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过线器以及定位器;所述定位器包括: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导丝以及驱动部;所述第一定位杆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二定位杆与所述第一定位杆连接,且所述第二定位杆的远端超出所述第一定位杆的远端;所述第二定位杆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相交;所述导丝沿所述第二定位杆的轴向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导丝的远端具有连接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导丝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导丝沿所述第二定位杆的轴向移动;所述输送器的输送头在套取线圈并推出所述套管的远端后,所述套管用于穿入所述定位器的第一通道,所述定位器的连接部用于与容置于所述输送器之输送头上的线圈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其利用如上所述的隧道式过线系统,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在一预定对象上开设第二隧道;将所述定位器的第二定位杆的远端插入所述第二隧道,使所述第二通道的远端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隧道的轴向重合;沿所述定位器之第一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预定对象上开设第一隧道,使所述第一隧道与所述第二隧道相交;将缝线绕成的线圈通过所述输送器的槽口穿入所述推杆通道,向远端推送所述推杆,使所述输送头套取所述线圈并自所述套管的远端伸出;将所述输送器的套管穿入所述第一通道,并使所述套管的远端伸入所述第一隧道内,使所述输送头到达所述第一隧道与所述第二隧道的相交处;利用驱动部驱动所述连接部向近端移动,与容置于所述输送头上的线圈连接;向近端拉动撤去所述输送器,使所述线圈留置于所述第二隧道中;向近端拉动所述定位器,将所述线圈拉出所述第二隧道。可选的,在利用驱动部驱动所述连接部向近端移动,与容置于所述输送头上的线圈连接的步骤之后,所述隧道式过线系统的操作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套管向近端移动,撤出所述第一通道;将后一缝线绕成的线圈通过所述输送器的槽口穿入所述推杆通道,向远端推送所述推杆,使所述输送头套取所述后一缝线的线圈并自所述套管的远端伸出,以供于所述预定对象上重复下一次隧道式过线。综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输送器、过线器、隧道式过线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中,所述输送器包括:套管、推杆以及输送头;所述套管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推杆通道以及沿径向开设的槽口,所述槽口与所述推杆通道连通;所述推杆的一部分沿所述套管的轴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推杆通道;所述输送头与所述推杆的远端连接;所述槽口用于供缝线绕成的线圈通过,所述推杆用于自所述推杆通道于所述槽口的近端一侧向远端一侧移动,所述输送头用于在所述推杆向远端移动的过程中套取通过所述槽口伸入所述推杆通道的所述线圈,并用于自所述套管的远端伸出;所述套管用于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定位器中,所述输送头用于自所述定位器的远端伸出,以供所述定位器与容置于所述输送头上的所述线圈连接。如此配置,将缝线的线圈通过槽口置入推杆通道后,可以方便地利用推杆向远端移动来套取线圈,使得将线圈安装于输送头的过程不再需要额外的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将线圈安装于输送头上,由此也为多根缝线的连续预置带来了便利。附图说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器,用于与一隧道式过线系统的定位器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推杆以及输送头;/n所述套管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推杆通道以及沿径向开设的槽口,所述槽口与所述推杆通道连通;/n所述推杆的一部分沿所述套管的轴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推杆通道;/n所述输送头与所述推杆的远端连接;/n所述槽口用于供缝线绕成的线圈通过,所述推杆用于自所述推杆通道于所述槽口的近端一侧向远端一侧移动,所述输送头用于在所述推杆向远端移动的过程中套取通过所述槽口伸入所述推杆通道的所述线圈,并用于自所述套管的远端伸出;/n所述套管用于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定位器中,所述输送头用于自所述定位器的远端伸出,以供所述定位器与容置于所述输送头上的所述线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器,用于与一隧道式过线系统的定位器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推杆以及输送头;
所述套管具有沿自身轴向贯通的推杆通道以及沿径向开设的槽口,所述槽口与所述推杆通道连通;
所述推杆的一部分沿所述套管的轴向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推杆通道;
所述输送头与所述推杆的远端连接;
所述槽口用于供缝线绕成的线圈通过,所述推杆用于自所述推杆通道于所述槽口的近端一侧向远端一侧移动,所述输送头用于在所述推杆向远端移动的过程中套取通过所述槽口伸入所述推杆通道的所述线圈,并用于自所述套管的远端伸出;
所述套管用于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定位器中,所述输送头用于自所述定位器的远端伸出,以供所述定位器与容置于所述输送头上的所述线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头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间转换,所述输送头穿设于所述推杆通道中时,被所述套管限制而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输送头自所述套管的远端伸出后,沿所述套管的径向扩张而转换至所述第二状态,以张紧所述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头具有导引坡面,所述导引坡面沿远端朝向近端的方向逐渐向所述推杆的轴线方向内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头的材料为形状记忆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头包括叉形卡,所述叉形卡的远端包括定位卡与至少两个分支,至少两个所述分支通过定位卡连接形成闭合的卡槽孔,所述卡槽孔用于套取缝线的线圈或植入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头包括两个所述叉形卡,两个所述叉形卡相对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器包括回拉驱动部,所述回拉驱动部与所述推杆连接,所述回拉驱动部被配置为,在所述推杆受外力拉动向近端移动的过程中存储势能,在所述推杆不受外力时,释放势能而驱动所述推杆向远端移动,至所述输送头移至所述套管的远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拉驱动部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推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推杆外;所述推杆的近端具有膨大段,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膨大段抵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管的近端抵靠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器包括缝线容置部,所述缝线容置部用于容置至少两根所述缝线;所述缝线容置部具有至少两个缝线预置孔,每个所述缝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丹李泳龙葛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竞微扶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