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41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涉及管道工程技术领域,包括:膨胀外壳及充排气机构;充排气机构固定于膨胀外壳上;还包括自充气机构及疏水机构;自充气机构的充气端位于膨胀外壳的内部,以用于充气,其控制端设置于膨胀外壳上;疏水机构贯穿膨胀外壳并固定于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在传统应急封堵气囊的结构上,增加了自充气机构及疏水机构;一方面,解决了由于不能及时进行封堵操作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或人员伤亡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简便、快速、及时的进行充气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将储水罐体中的积水排出的操作,提升了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功能性及实用性,使其更具有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
本技术涉及管道工程
,具体为一种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
技术介绍
在对储水罐体单侧水室进行检修时,储水罐体水室内的主管道需用水室堵板封住,而储水罐体水室与主管道之间的疏水管须用塞子堵住;当水室堵板发生泄漏,或者塞子发生脱落时,反应釜中的一回路介质将流入储水罐体水室中,并从储水罐体入孔流出,这样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也将给检修人员带来危害。目前,通常采用应急封堵气囊以达到快速封堵储水罐体入孔的方式来防止一回路介质的泄漏,而现有的应急封堵气囊多使用外接起源来充气,不仅不够便利,而且在工地或紧急状况下,由于不能及时找到气源充气进行封堵,从而耽误了抢修时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或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通过增设自充气机构,能够实现快速、及时的进行充气的目的,降低了施工中发生环境污染或人员伤亡的几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包括:膨胀外壳及充排气机构;所述充排气机构固定于膨胀外壳上;此外,还包括自充气机构及疏水机构;所述自充气机构的充气端位于膨胀外壳的内部,以用于充气,其控制端设置于膨胀外壳上;所述疏水机构贯穿膨胀外壳并固定于其上。进一步的,所述自充气机构包括气瓶、气瓶固定杆及夹箍;所述气瓶的瓶体位于所述膨胀外壳的内部,其控制阀体位于所述膨胀外壳的外部;所述气瓶固定杆设置于所述膨胀外壳的内部,并通过所述夹箍与所述气瓶的瓶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疏水机构包括疏水阀、疏水钢管、疏水软管及疏水球;所述疏水钢管贯穿所述膨胀外壳,且其一端与所述疏水阀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疏水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疏水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疏水球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疏水钢管与所述疏水阀连接的一端上还设置有透明胶管。进一步的,还包括压力表;所述压力表设置于所述膨胀外壳上。进一步的,所述膨胀外壳包括前端盖、后端盖及橡胶壳体;所述前端盖及所述后端盖分别位于所述橡胶壳体的两端。进一步的,所述前端盖上还设置有操作手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在传统应急封堵气囊的结构上,增加了自充气机构及疏水机构;一方面,解决了由于不能及时进行封堵操作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或人员伤亡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简便、快速、及时的进行充气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能够实现将储水罐体中的积水排出的操作,提升了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功能性及实用性,使其更具有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图4为图2中B-B剖视图。图中:100-膨胀外壳;110-前端盖;120-后端盖;130-橡胶壳体;200-充排气机构;300-自充气机构;310-气瓶;320-气瓶固定杆;330-夹箍;400-疏水机构;410-疏水阀;420-疏水钢管;430-疏水软管;440-疏水球;500-压力表;600-操作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A-A剖视图;图4示出了图2中B-B剖视图。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包括:膨胀外壳100及充排气机构200;充排气机构200固定于膨胀外壳100上;还包括自充气机构300及疏水机构400;自充气机构300的充气端位于膨胀外壳100的内部,以用于充气,其控制端设置于膨胀外壳100上;疏水机构400贯穿膨胀外壳100并固定于其上。上述技术方案中,传统的应急封堵气囊的充排气机构200安装在膨胀外壳100的一端,当使用时,需采用外接的充排气系统通过与充排气机构200相连,向膨胀外壳100充气使其膨胀来达到封堵的作用。本技术在传统的应急封堵气囊的结构上增设了自充气机构300,其起到充气功能的结构位于膨胀外壳100内,其起到操控功能的结构位于膨胀外壳100的一端(与充排气机构200处于同一端),以便于操作人员通过外部操作完成向膨胀外壳100内充气的工作。疏水机构400以贯穿膨胀外壳100左右两端的方式进行安装,当使用应急封堵气囊进行封堵时,连通的疏水机构400能使得储水罐体与外界之间形成连通结构,通过外接疏水设备能够将储水罐体中的积水排出。优选的,如图1所示,膨胀外壳100包括前端盖110、后端盖120及橡胶壳体130;前端盖110及后端盖120分别位于橡胶壳体130的两端。前端盖110通过螺栓安装在橡胶壳体130的左端,后端盖120通过螺栓安装在橡胶壳体130的右端;充排气机构200安装在前端盖110上。优选的,如图1所示,前端盖110上还设置有操作手柄600。通过在前端盖110上安装操作手柄600,便于完成将前端盖110固定于橡胶壳体130上的操作。优选的,如图1所示,自充气机构300包括气瓶310、气瓶固定杆320及夹箍330;气瓶310的瓶体位于膨胀外壳100的内部,其控制阀体位于膨胀外壳100的外部;气瓶固定杆320设置于膨胀外壳100的内部,并通过夹箍330与气瓶310的瓶体连接。气瓶310安装固定后,其瓶体部分以及气嘴位于橡胶壳体130的内部,其控制阀体穿过前端盖110伸出于外部;当需要使用自充气功能时,打开控制阀体即可自行完成向橡胶壳体130内部充气的工作,以实现快速、及时的进行封堵的目的。优选的,如图3所示,疏水机构400包括疏水阀410、疏水钢管420、疏水软管430及疏水球440;疏水钢管420贯穿膨胀外壳100,且其一端与疏水阀410连接,其另一端与疏水软管430的一端连接;疏水软管430的另一端与疏水球440连接。疏水机构400自左向右依次为:疏水阀410、疏水钢管420、疏水软管430及疏水球440;疏水钢管420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前端盖110与后端盖120而伸出至橡胶壳体130外。疏水钢管420的左端用于连接外接疏水设备,以便于进行疏水的操作;疏水阀410安装在疏水钢管420的左端处,用于控制疏水操作的开启与关闭。疏水钢管420的右端连接有疏水软管430,疏水软管430的右端连接有疏水球440;这样设计,一方面,更便于完成疏水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包括:膨胀外壳(100)及充排气机构(200);所述充排气机构(200)固定于膨胀外壳(100)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充气机构(300)及疏水机构(400);/n所述自充气机构(300)的充气端位于膨胀外壳(100)的内部,以用于充气,其控制端设置于膨胀外壳(100)上;/n所述疏水机构(400)贯穿膨胀外壳(100)并固定于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包括:膨胀外壳(100)及充排气机构(200);所述充排气机构(200)固定于膨胀外壳(100)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充气机构(300)及疏水机构(400);
所述自充气机构(300)的充气端位于膨胀外壳(100)的内部,以用于充气,其控制端设置于膨胀外壳(100)上;
所述疏水机构(400)贯穿膨胀外壳(100)并固定于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充气机构(300)包括气瓶(310)、气瓶固定杆(320)及夹箍(330);所述气瓶(310)的瓶体位于所述膨胀外壳(100)的内部,其控制阀体位于所述膨胀外壳(100)的外部;所述气瓶固定杆(320)设置于所述膨胀外壳(100)的内部,并通过所述夹箍(330)与所述气瓶(310)的瓶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充气式多功能应急封堵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机构(400)包括疏水阀(410)、疏水钢管(420)、疏水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王天宏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年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