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连接线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97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充电连接线连接结构,包括导线1、接头2、连接体3、固定通孔4、绝缘固定线5、内凹导电槽6、外凸触点7、圆弧槽8,其特征在于:导线1的两头固定连接有接头2;接头2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一个圆弧槽8;圆弧槽8的上下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线性排列的固定通孔4;圆弧槽8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外凸触点7;外凸触点7与导线1电性连接;连接体3为圆柱形,且左右两侧的圆弧面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内凹导电槽6;前述的两侧的内凹导电槽6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连接线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线领域,具体为充电连接线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线路在于插口电性连接的时候,都为硬连接,一端的线路接头在受到外力的影响的时候接口容易弯曲或者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充电连接线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充电连接线连接结构,包括导线1、接头2、连接体3、固定通孔4、绝缘固定线5、内凹导电槽6、外凸触点7、圆弧槽8,其特征在于:导线1的两头固定连接有接头2;接头2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一个圆弧槽8;圆弧槽8的上下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线性排列的固定通孔4;圆弧槽8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外凸触点7;外凸触点7与导线1电性连接;连接体3为圆柱形,且左右两侧的圆弧面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内凹导电槽6;前述的两侧的内凹导电槽6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两个接头2之间的圆弧槽8放置一个连接体3;一侧的接头2上的外凸触点7通过内凹导电槽6另一侧的内凹导电槽6、另一侧的接头2上的外凸触点7电性连接。两个接头2上的固定通孔4通过绝缘固定线5绑在一起。由于连接体3可以起到一个轴的作用;外凸触点7可以在内凹导电槽6内有一定的滑动空间,实现了两个接头2之间的柔性电性连接,即方便安装拆卸,同时接头处具有一定的弹性,不容易掉落或者弯曲。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接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圆弧槽结构示意图;图中:导线1、接头2、连接体3、固定通孔4、绝缘固定线5、内凹导电槽6、外凸触点7、圆弧槽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充电连接线连接结构,包括导线1、接头2、连接体3、固定通孔4、绝缘固定线5、内凹导电槽6、外凸触点7、圆弧槽8,其特征在于:导线1的两头固定连接有接头2;接头2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一个圆弧槽8;圆弧槽8的上下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线性排列的固定通孔4;圆弧槽8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外凸触点7;外凸触点7与导线1电性连接;连接体3为圆柱形,且左右两侧的圆弧面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内凹导电槽6;前述的两侧的内凹导电槽6电性连接。工作原理:两个接头2之间的圆弧槽8放置一个连接体3;一侧的接头2上的外凸触点7通过内凹导电槽6另一侧的内凹导电槽6、另一侧的接头2上的外凸触点7电性连接。两个接头2上的固定通孔4通过绝缘固定线5绑在一起。由于连接体3可以起到一个轴的作用;外凸触点7可以在内凹导电槽6内有一定的滑动空间,实现了两个接头2之间的柔性电性连接,即方便安装拆卸,同时接头处具有一定的弹性,不容易掉落或者弯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充电连接线连接结构,包括导线1、接头2、连接体3、固定通孔4、绝缘固定线5、内凹导电槽6、外凸触点7、圆弧槽8,其特征在于:导线1的两头固定连接有接头2;接头2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一个圆弧槽8;圆弧槽8的上下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线性排列的固定通孔4;圆弧槽8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外凸触点7;外凸触点7与导线1电性连接;连接体3为圆柱形,且左右两侧的圆弧面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内凹导电槽6;前述的两侧的内凹导电槽6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连接线连接结构,包括导线1、接头2、连接体3、固定通孔4、绝缘固定线5、内凹导电槽6、外凸触点7、圆弧槽8,其特征在于:导线1的两头固定连接有接头2;接头2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一个圆弧槽8;圆弧槽8的上下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威杨江涂其江阳作明
申请(专利权)人:协讯电子吉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