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运料小车和碳素配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209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运料小车,包括料斗,以及固定于料斗行进方向一侧的除尘系统,以及分列料斗行进方向前、后两端的双驱动系统。本申请通过采用双驱动系统代替现有自动运料小车单驱动方式,并配合增设的除尘系统及其与进料口位置的设定,避免下料过程中扬尘以及物料冲击引起车体摆动,从而增强自动运料小车运行稳定性,避免漏料、扬尘的发生,从而避免打滑现象的发生。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自动运料小车的碳素配料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运料小车和碳素配料系统
本申请涉及碳素配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运料小车,以及使用该自动运料小车的碳素配料系统。
技术介绍
碳素制品生产中,常需将底层物料分别计量后再输送至高层进行加热、搅拌处理。传统采用人力转运的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为提高工作效率,对生产车间进行自动化改造,采用自动运料小车完成物料的自动输运。现有碳素配料用自动运料小车多以单驱动方式运行,具有良好的运动灵活性。但随着小车内物料的增加,单驱动装置负载增大,易发生打滑。同时,下料时,物料冲击小车。现有单驱动装置难以平衡该冲击作用,从而导致小车发生摆动。当摆动幅度过大时,漏料则无法避免。下料过程中,物料还易自下料口处扬出。漏料和扬尘又会进一步恶化打滑现象,使自动运料小车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运料小车,通过采用双驱动系统代替现有自动运料小车单驱动方式,并配合增设的除尘系统及其与进料口位置的设定,避免下料过程中扬尘以及物料冲击引起车体摆动,从而增强自动运料小车运行稳定性,避免漏料、扬尘的发生,从而避免打滑现象的发生。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自动运料小车的碳素配料系统。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运料小车,包括:料斗,用于暂存物料,一侧开设有进料口;双驱动系统,用于共同驱动伸缩料斗,包括两组驱动组件;除尘系统,用于进料口处的除尘处理;其中,两驱动组件分别活动固定于料斗行进方向的前、后两端;除尘系统固定于料斗的另一侧,与进料口相对;除尘系统的入口设置于靠近进料口处,出口与料斗连通;进料口处设有控制阀门。本申请通过采用双驱动系统代替现有自动运料小车单驱动方式,分担驱动装置处的负载,从而降低因载荷引起的打滑现象。同时,双驱动系统跨设料斗两端,能够利用其内部稳定性缓解下料过程中物料对料斗的冲击作用,减小料斗摆动幅度,避免发生漏料。本申请还增设有除尘系统,用以清除进料口处的扬尘,一方面能够避免扬尘导致的驱动系统打滑,另一方面,通过将除尘系统出口连入料斗内,有利于避免物料损失,保证工艺配方精度。本申请通过在料斗处对设进料口与除尘系统的位置,利用除尘系统的重量平衡下料过程中物料对料斗的冲击作用,进一步减小料斗摆动幅度,避免发生漏料。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料斗还包括一挡板,挡板倾斜设置于进料口下方,用于导向物料在料斗内的下料方向。本申请通过在进料口下方增设的挡板,对物料下料方向进行导向,以期物料自料斗中轴线处下料并聚集,从而维持下料过程中料斗的平衡,有利于减小下料过程中料斗的摆动幅度,避免发生漏料。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天车单元,用于驱动料斗平移,包括钢梁、滚轮组和驱动电机;连接单元,用于天车单元与料斗的连接固定;其中,天车单元通过连接单元与料斗铰接固定。本申请通过天车单元与连接单元的铰接保证驱动组件能够灵活的带动料斗进行平移和转弯。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滚轮组包括:外壳,活动套设于钢梁外侧;多个滚轮,对设于钢梁两侧,并固定于外壳内;其中,滚轮活动设置于钢梁处,并沿钢梁滚动,以带动外壳沿钢梁平移。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件,铰接于靠近外壳底部处;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料斗顶部;其中,第一连接件固定于第二连接件中心处。本申请通过连接单元对滚轮组和料斗的组合固定,实现了滚轮组对料斗的单点铰接,从而保证了料斗随驱动组件移动的灵活性。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天车单元包括两组滚轮组,其中一组滚轮组处设置有驱动电机。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单元包括:两组第一连接件,分别铰接于对应滚轮组的外壳处;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料斗顶部;第三连接件,连接两第一连接件,并与第二连接件的中心活动连接。本申请可灵活增加滚轮组的数量或滚轮组中滚轮的数量,以分担载荷,从而匹配不同容量的料斗,有利于提高本申请的适用范围。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两组驱动组件通过拉杆活动连接。本申请驱动组件通过拉杆活动连接,当其中一组驱动组件发生打滑时,通过另一组的牵引或推动,可快速纠正打滑行为,以实现正常运行。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呼吸罩,呼吸罩与料斗连通,设置于料斗顶部,包括一防尘透气罩体。本申请通过增设的与料斗连通的呼吸罩,有利于保持下料过程中料斗内外部气压的平衡,使下料更加平稳,减小下料过程中料斗的摆动幅度,避免发生漏料。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自动运料小车的碳素配料系统。通过使用上述自动运料小车,该碳素配料系统具有较为灵活、稳定的工况,较高的自洁净能力和较高的配料精确度。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通过采用双驱动系统代替现有自动运料小车单驱动方式,并配合增设的除尘系统及其与进料口位置的设定,避免下料过程中扬尘以及物料冲击引起车体摆动,从而增强自动运料小车运行稳定性,避免漏料、扬尘的发生,从而避免打滑现象的发生。2.本申请通过在进料口下方增设的挡板,对物料下料方向进行导向,以期物料自料斗中轴线处下料并聚集,从而维持下料过程中料斗的平衡,有利于减小下料过程中料斗的摆动幅度,避免发生漏料。3.本申请通过增设的与料斗连通的呼吸罩,有利于保持下料过程中料斗内外部气压的平衡,使下料更加平稳,减小下料过程中料斗的摆动幅度,避免发生漏料。4.本申请所提供的碳素配料系统具有较为灵活、稳定的工况,较高的自洁净能力和较高的配料精确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中本申请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本申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本申请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中本申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中本申请连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料斗,20.双驱动系统,30.除尘系统,40.呼吸罩,1.进料口,2.挡板,3.天车单元,31.钢梁,32.滚轮组,321.外壳,33.驱动电机,4.连接单元,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3.第三连接件,5.拉杆。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运料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料斗,用于暂存物料,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料口;/n双驱动系统,用于共同驱动伸缩料斗,包括两组驱动组件;/n除尘系统,用于所述进料口处的除尘处理;/n其中,两所述驱动组件分别活动固定于所述料斗行进方向的前、后两端;所述除尘系统固定于所述料斗的另一侧,与所述进料口相对;所述除尘系统的入口设置于靠近所述进料口处,出口与所述料斗连通;所述进料口处设有控制阀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运料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料斗,用于暂存物料,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料口;
双驱动系统,用于共同驱动伸缩料斗,包括两组驱动组件;
除尘系统,用于所述进料口处的除尘处理;
其中,两所述驱动组件分别活动固定于所述料斗行进方向的前、后两端;所述除尘系统固定于所述料斗的另一侧,与所述进料口相对;所述除尘系统的入口设置于靠近所述进料口处,出口与所述料斗连通;所述进料口处设有控制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运料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还包括一挡板,所述挡板倾斜设置于所述进料口下方,用于导向所述物料在所述料斗内的下料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运料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天车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料斗平移,包括钢梁、滚轮组和驱动电机;
连接单元,用于所述天车单元与所述料斗的连接固定;
其中,所述天车单元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料斗铰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运料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组包括:
外壳,活动套设于所述钢梁外侧;
多个滚轮,对设于所述钢梁两侧,并固定于所述外壳内;
其中,所述滚轮活动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达贵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