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1216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混凝岩土护坡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包括挡墙,设置于坡面底部前缘处;格构梁,设置于所述挡墙上,并悬于所述坡面上方;多个顶梁,等间隔设置于用于防护的坡体顶部,每个所述顶梁一端与所述格构梁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坡面的一侧延伸形成自由端,每个所述自由端通过桩体固定于所述坡体顶部上;生态混凝土层,设置于所述格构梁与所述坡面之间;种子层,其穿过所述格构梁的每个格子喷射于所述生态混凝土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将不平整的坡面在其表面上填充生态混凝土使其平整,而避免平整边坡是对原状土体的破坏,进而提升了对岩土边坡的防护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边坡防护
,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岩土边坡失稳所引发的滑破、崩塌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人们对岩土边坡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理、防护。近年来对岩土边坡的防护经常采用生态防护,具体采用客土喷播、喷混植草、三维网植草等,岩土坡面就会出现草木结合的植被绿化,通常适用于较为稳固的而又平整的坡面,而对那些表面不平整的坡面采用上述技术,难以对坡面进行有效防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不平整的岩土坡面在生态防护之前通常先进行整平处理,且根据设计的需要整平处理成台阶式岩土坡面,但是,对有些不平整的岩土坡面整平处理时,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劳力和时间进行整平,且在整平的过程中引起对原状土体的破坏,使得原状土体失稳,容易垮塌。另外,直接在原有的坡面上通过喷射混合物,对岩土坡面进行植被绿化,但是,对水分、肥料的保存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挡墙(22),设置于坡面(11)底部前缘处;/n格构梁(2),设置于所述挡墙(22)上,并悬于所述坡面(11)上方;/n多个顶梁(24),等间隔水平设置于坡体(1)顶部,每个所述顶梁(24)一端与所述格构梁(2)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坡面(11)的一侧延伸形成自由端,每个所述自由端通过桩体(25)固定于所述坡体(1)顶部上;/n生态混凝土层(3),设置于所述格构梁(2)与所述坡面(11)之间;/n种子层(34),其穿过所述格构梁(2)的每个格子喷射于所述生态混凝土层(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挡墙(22),设置于坡面(11)底部前缘处;
格构梁(2),设置于所述挡墙(22)上,并悬于所述坡面(11)上方;
多个顶梁(24),等间隔水平设置于坡体(1)顶部,每个所述顶梁(24)一端与所述格构梁(2)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坡面(11)的一侧延伸形成自由端,每个所述自由端通过桩体(25)固定于所述坡体(1)顶部上;
生态混凝土层(3),设置于所述格构梁(2)与所述坡面(11)之间;
种子层(34),其穿过所述格构梁(2)的每个格子喷射于所述生态混凝土层(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梁(2)上的每个结点处还设有锚设于所述坡体(1)内的锚杆或锚索(232),每个所述锚杆或锚索(232)的锚头设置于相应所述格构梁(2)上的结点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锚杆或锚索(232)位于所述格构梁(2)与所述坡面(11)之间上均设有加强柱(2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槽(4),其设置于所述坡面(11)底部前缘处,并位于所述挡墙(22)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岩土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混凝土层(3)内沿着坡面(11)的走向等间隔设有多个渗水管(31),每个所述渗水管(31)沿着坡面(11)从上至下排布,且一端位于所述生态混凝土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楠吴瑞安解庆禹郑力铭吴泽龙张洲吴静波张鑫杨永亮李秋平李铭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