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复合多用挤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78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复合多用挤压模具,包括下模板、下夹板、凸模、上模座、连接座和凹槽,所述下模板的顶端安装有下垫板,且下垫板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安装有下夹板,且下夹板的顶端安装有凸模,所述固定板顶端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一安装框,且第一安装框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安装框,且第二安装框的顶端安装有空心夹板,所述空心夹板的顶端开设有凹槽。该新能源电池外壳复合多用挤压模具,通过第二弹簧发生形变来带动空心夹板进行往复升降,便于使空心夹板可以进行往复升降来对挤压好的电池外壳进行自动卸料,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复合多用挤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外壳生产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复合多用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能源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来源的新能源汽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池都会通过安装外壳来对电池进行保护,电池外壳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挤压模具进行生产,传统的新能源电池外壳复合多用挤压模具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1、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新能源电池外壳复合多用挤压模具,在对新能源电池外壳模具挤压生产时,没有缓冲结构,容易造成模具在长时间挤压时发生损坏,从而影响新能源电池外壳的生产效率;2、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新能源电池外壳复合多用挤压模具,在对新能源电池外壳模具挤压生产时,不便于自动对挤压的外壳进行卸料,不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复合多用挤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没有缓冲结构,容易造成模具在长时间挤压时发生损坏与不便于自动对挤压的外壳进行卸料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复合多用挤压模具,包括下模板、下夹板、凸模、上模座、连接座和凹槽,所述下模板的顶端安装有下垫板,且下垫板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安装有下夹板,且下夹板的顶端安装有凸模,所述固定板顶端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一安装框,且第一安装框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安装框,且第二安装框的顶端安装有空心夹板,所述空心夹板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内部的两端皆安装有滑轨,且滑轨的内部设置有滑块,所述下模板的顶端安装有导柱,且导柱的外壁套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端安装有上模座,且上模座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座,所述上模座的底端安装有导套,所述导柱的外壁等间距安装有第一限位板,所述上模座的底端安装有上垫板,且上垫板的底端安装有上夹板。优选的,所述导套套置在导柱的外壁,且导柱的内部的顶端安装有套筒。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外壁等间距安装有第二限位板,且第二限位板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弹簧。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远离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框和第二安装框的内壁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块相互靠近的一端与连接杆相连接,且连接杆分别与滑块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滑轨构成往复升降结构,且滑轨与第二安装框的内壁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安装有导柱、第一限位板、导套、第一弹簧、第二限位板、导套和套筒,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限位板连接,使该模具在受到挤压时,导柱在套筒内部滑动,使导柱在滑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限位板挤压第一弹簧发生形变,便于使第一弹簧发生形变来对该装置在挤压生产过程中进行缓冲,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2、同时装置通过安装有第一安装框、连接杆、第二安装框、滑轨、滑块、第二弹簧和空心夹板,通过滑轨和滑块的相互配合,使滑块可以在滑轨内部进行往复移动,且通过第二安装框在受到挤压的同时,使连接杆带动滑块在滑轨内部滑动并挤压第二弹簧发生形变,便于使第二弹簧发生形变来带动空心夹板进行往复升降,便于使空心夹板可以进行往复升降来对挤压好的电池外壳进行自动卸料,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模板;2、下垫板;3、固定板;4、下夹板;5、凸模;6、第一安装框;7、连接杆;8、第二安装框;9、空心夹板;10、导柱;11、第一限位板;12、上模座;13、导套;14、上垫板;15、上夹板;16、连接座;17、第一弹簧;18、套筒;19、第二限位板;20、凹槽;21、滑轨;22、滑块;23、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复合多用挤压模具,包括下模板1、下夹板4、凸模5、上模座12、连接座16和凹槽20,下模板1的顶端安装有下垫板2,且下垫板2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顶端安装有下夹板4,且下夹板4的顶端安装有凸模5,固定板3顶端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一安装框6,且第一安装框6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安装框8,且第二安装框8的顶端安装有空心夹板9,空心夹板9的顶端开设有凹槽20,第一安装框6和第二安装框8内部的两端皆安装有滑轨21,且滑轨21的内部设置有滑块22;滑块2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弹簧23,且第二弹簧23的远离滑块2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框6和第二安装框8的内壁相连接,通过滑轨21和滑块22的相互配合,使滑块22可以在滑轨21内部可以进行往复移动;滑块22相互靠近的一端与连接杆7相连接,且连接杆7分别与滑块22为焊接一体化结构,通过连接杆7带动滑块22在滑轨21内部滑动并挤压第二弹簧23发生形变,便于使第二弹簧23发生形变来对空心夹板9受到的挤压进行缓冲;滑块22与滑轨21构成往复升降结构,且滑轨21与第二安装框8的内壁为焊接一体化结构,便于使滑轨21与第二安装框8固定的更为牢固;下模板1的顶端安装有导柱10,且导柱10的外壁套置有套筒18,套筒18的顶端安装有上模座12,且上模座12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座16,上模座12的底端安装有导套13;导套13套置在导柱10的外壁,且导柱10的内部的顶端安装有套筒18,通过套筒18套置在导柱10的外壁,使第二限位板19带动第一弹簧17挤压第一限位板11;套筒18的外壁等间距安装有第二限位板19,且第二限位板19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弹簧17,通过第二限位板19带动第一弹簧17挤压第一限位板11,便于使第一弹簧17发生形变来该装置在压模的过程中进行缓冲;导柱10的外壁等间距安装有第一限位板11,上模座12的底端安装有上垫板14,且上垫板14的底端安装有上夹板1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能源电池外壳复合多用挤压模具时,首先通过将上模座12和下模板1安装在指定位置,然后通过启动压模机,使上模座12带动上夹板15和导套13进行升降,且导套13在升降的过程中套置在导柱10的外壁,并且通过套筒18套置在导柱10的外壁,使第二限位板19带动第一弹簧17挤压第一限位板11,便于使第一弹簧17发生形变来该装置在压模的过程中进行缓冲,使该模具的使用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复合多用挤压模具,包括下模板(1)、下夹板(4)、凸模(5)、上模座(12)、连接座(16)和凹槽(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的顶端安装有下垫板(2),且下垫板(2)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顶端安装有下夹板(4),且下夹板(4)的顶端安装有凸模(5),所述固定板(3)顶端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一安装框(6),且第一安装框(6)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安装框(8),且第二安装框(8)的顶端安装有空心夹板(9),所述空心夹板(9)的顶端开设有凹槽(20),所述第一安装框(6)和第二安装框(8)内部的两端皆安装有滑轨(21),且滑轨(21)的内部设置有滑块(22),所述下模板(1)的顶端安装有导柱(10),且导柱(10)的外壁套置有套筒(18),所述套筒(18)的顶端安装有上模座(12),且上模座(12)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座(16),所述上模座(12)的底端安装有导套(13),所述导柱(10)的外壁等间距安装有第一限位板(11),所述上模座(12)的底端安装有上垫板(14),且上垫板(14)的底端安装有上夹板(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外壳复合多用挤压模具,包括下模板(1)、下夹板(4)、凸模(5)、上模座(12)、连接座(16)和凹槽(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板(1)的顶端安装有下垫板(2),且下垫板(2)的顶端安装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顶端安装有下夹板(4),且下夹板(4)的顶端安装有凸模(5),所述固定板(3)顶端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一安装框(6),且第一安装框(6)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顶端安装有第二安装框(8),且第二安装框(8)的顶端安装有空心夹板(9),所述空心夹板(9)的顶端开设有凹槽(20),所述第一安装框(6)和第二安装框(8)内部的两端皆安装有滑轨(21),且滑轨(21)的内部设置有滑块(22),所述下模板(1)的顶端安装有导柱(10),且导柱(10)的外壁套置有套筒(18),所述套筒(18)的顶端安装有上模座(12),且上模座(12)的顶端安装有连接座(16),所述上模座(12)的底端安装有导套(13),所述导柱(10)的外壁等间距安装有第一限位板(11),所述上模座(12)的底端安装有上垫板(14),且上垫板(14)的底端安装有上夹板(1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百万欣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