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75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工装,包括加工平台,加工平台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输送装置、第一折弯装置和第二折弯装置,其中加工平台上且位于输送装置和第一折弯装置之间和第一折弯装置和第二折弯装置之间均设置有KUKA机器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送料工装,由原材料存放通道,推进装置和待料区组成,设计送料工装的目的是取代人手动上料,避免快速加料时的意外伤害,第一步和第二步折弯,通过液压带动工装旋转的折弯方式代替上下合模折弯工艺;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工装旋转而折弯的这种工艺有效的解决了折痕、压痕、毛刺和裂纹等缺陷,满足了顾客对产品外观的高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工装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工装。
技术介绍
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研发,横杆拨叉属于汽车变速箱操纵拨叉结构中的一部分。原材料是一个金属板料,经过折弯工装的两次折弯后方可得到所需的产品。传统的折弯工装是金属板料在折弯机上模或下模的压力下,首先经过弹性变形,然后进入塑性变形,在塑性弯曲的开始阶段,板料是自由弯曲的,随着上模或下模对板料的施压,板料与下模V型槽内表面逐渐靠紧,同时曲率半径和弯曲力臂也逐渐变小,继续加压直到行程终止,使上下模与板材三点靠紧全接触,此时完成一个V型弯曲,这种加工方式较易对工件的表面造成损伤,与模具接触的表面会形成一条明显压痕或刮痕,因痕迹无法去除而造成零件报废。现有的横杆拨叉如图2所示,传统折弯工艺是上下生产中经常碰到折痕、压痕等,边缘常出现毛刺或细小裂纹,折弯时易形成应力集中而被折裂等折弯缺陷需要解决,当出现上述缺陷,此横杆拨叉就会报废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工装,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工装,包括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输送装置、第一折弯装置和第二折弯装置,其中加工平台上且位于输送装置和第一折弯装置之间和第一折弯装置和第二折弯装置之间均设置有KUKA机器人;其中还包括有横杆拨叉,所述横杆拨叉在所述输送装置上下料,所述横杆拨叉在所述第一折弯装置上进行折弯,折弯角度为90°,所述横杆拨叉在所述第二折弯装置上进行折弯,折弯角度为49.9°;所述输送装置包含有输送装置底座,所述输送装置底座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压气缸,所述输送装置底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原材料存放架,其中原材料存放架由两个对称的卡板组成,两个卡板设置在输送装置底座中间位置处且前后侧端,两个卡板用来卡合横杆拨叉,所述输送装置底座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待料区,且待料区内活动设置有定位辊。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弯装置包含有第一折弯装置底座,所述第一折弯装置底座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装置底座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压气缸,且第二液压气缸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夹紧工装,且第一夹紧工装位于第一折弯部的上方且一侧,所述第一折弯部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夹紧工装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夹紧块,且第一折弯部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夹紧块的圆心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折弯弯角;所述第一折弯装置底座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夹紧工装的下方设置有驱动块,且驱动块上设置有两组第一定位杆,且两组第一定位杆可正好贯穿横杆拨叉上的定位孔插入到第一夹紧工装底部开设的卡槽内,所述第一折弯装置底座的顶部且位于两组第一定位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微调整电机。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弯部为扇形状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折弯装置包含有第二折弯装置底座,所述第二折弯装置底座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的顶部设置有可滑动的横向夹紧块,所述第二折弯装置底座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第三液压气缸,且第三液压气缸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夹紧工装,且第二夹紧工装位于第二折弯部的一侧且上方,所述第二折弯部的顶部且位于第二夹紧工装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二夹紧块,且第二夹紧块的顶部与横向夹紧块卡合,并与横向夹紧块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折弯部的顶部的圆心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折弯弯角;所述第二折弯装置底座的顶部且位于第二夹紧工装的下方设置有驱动块,且驱动块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杆,且第二定位杆的顶部正好贯穿横杆拨叉插入到第二夹紧工装底部的卡槽内,所述第二折弯装置底座的顶部且位于第二定位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微调整电机。优选的,所述第二折弯部为扇形状结构。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工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种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工装,由送料工装、折弯一工装和折弯二工装组成,机器人抓取零件尾端来传送横杆拨叉,经过两步连续折弯,生产出所需的折弯件;其中,送料工装,由原材料存放通道,推进装置和待料区组成,设计送料工装的目的是取代人手动上料,避免快速加料时的意外伤害,第一步和第二步折弯,通过液压带动工装旋转的折弯方式代替上下合模折弯工艺;实现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工装旋转而折弯的这种工艺有效的解决了折痕、压痕、毛刺和裂纹等缺陷,满足了顾客对产品外观的高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横杆拨叉未折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横杆拨叉折弯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加工平台;2、输送装置;201、输送装置底座;202、第一液压气缸;203、原材料存放架;204、待料区;205、定位辊;3、KUKA机器人;4、第一折弯装置;401、第一折弯装置底座;402、第二液压气缸;403、第一夹紧工装;404、第一折弯部;405、第一夹紧块;406、第一定位杆;407、第一折弯弯角;408、第一微调整电机;5、第二折弯装置;501、第二折弯装置底座;502、第三液压气缸;503、横向夹紧块;504、第二夹紧块;505、第二折弯部;506、第二定位杆;507、第二折弯弯角;508、第二夹紧工装;509、第二微调整电机;6、横杆拨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以及图6,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横杆拨叉未折弯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横杆拨叉折弯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6所示,一种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工装,包括加工平台1,加工平台1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输送装置2、第一折弯装置4和第二折弯装置5,其中加工平台1上且位于输送装置2和第一折弯装置4之间和第一折弯装置4和第二折弯装置5之间均设置有KUKA机器人3;其中还包括有横杆拨叉6,横杆拨叉6在输送装置2上下料,横杆拨叉6在第一折弯装置4上进行折弯,折弯角度为90°,横杆拨叉6在第二折弯装置5上进行折弯,折弯角度为49.9°;输送装置2包含有输送装置底座201,输送装置底座20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压气缸202,输送装置底座20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原材料存放架203,其中原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平台(1),所述加工平台(1)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输送装置(2)、第一折弯装置(4)和第二折弯装置(5),其中加工平台(1)上且位于输送装置(2)和第一折弯装置(4)之间和第一折弯装置(4)和第二折弯装置(5)之间均设置有KUKA机器人(3);/n其中还包括有横杆拨叉(6),所述横杆拨叉(6)在所述输送装置(2)上下料,所述横杆拨叉(6)在所述第一折弯装置(4)上进行折弯,折弯角度为90°,所述横杆拨叉(6)在所述第二折弯装置(5)上进行折弯,折弯角度为49.9°;/n所述输送装置(2)包含有输送装置底座(201),所述输送装置底座(20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压气缸(202),所述输送装置底座(20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原材料存放架(203),其中原材料存放架(203)由两个对称的卡板组成,两个卡板设置在输送装置底座(201)中间位置处且前后侧端,两个卡板用来卡合横杆拨叉(6),所述输送装置底座(201)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待料区(204),且待料区(204)内活动设置有定位辊(2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平台(1),所述加工平台(1)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输送装置(2)、第一折弯装置(4)和第二折弯装置(5),其中加工平台(1)上且位于输送装置(2)和第一折弯装置(4)之间和第一折弯装置(4)和第二折弯装置(5)之间均设置有KUKA机器人(3);
其中还包括有横杆拨叉(6),所述横杆拨叉(6)在所述输送装置(2)上下料,所述横杆拨叉(6)在所述第一折弯装置(4)上进行折弯,折弯角度为90°,所述横杆拨叉(6)在所述第二折弯装置(5)上进行折弯,折弯角度为49.9°;
所述输送装置(2)包含有输送装置底座(201),所述输送装置底座(20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液压气缸(202),所述输送装置底座(20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原材料存放架(203),其中原材料存放架(203)由两个对称的卡板组成,两个卡板设置在输送装置底座(201)中间位置处且前后侧端,两个卡板用来卡合横杆拨叉(6),所述输送装置底座(201)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待料区(204),且待料区(204)内活动设置有定位辊(2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杆拨叉折弯工装机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装置(4)包含有第一折弯装置底座(401),所述第一折弯装置底座(401)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折弯部(404),所述第一折弯装置底座(40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第二液压气缸(402),且第二液压气缸(402)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夹紧工装(403),且第一夹紧工装(403)位于第一折弯部(404)的上方且一侧,所述第一折弯部(404)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夹紧工装(403)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夹紧块(405),且第一折弯部(404)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夹紧块(405)的圆心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折弯弯角(407);
所述第一折弯装置底座(401)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岢卫李有为高景春曹亮张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速亚动力总成零部件大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