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天门冬氨酸结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074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氨基酸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D‑天门冬氨酸结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D‑天门冬氨酸结晶方法是将生产得到的含D‑天门冬氨酸的反应液调节折光度并调节pH值为2.7~3.0,然后进行等电点降温结晶,得到D‑天门冬氨酸晶体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以D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使用L‑天冬氨酸‑β‑脱羧酶反应制得的含D‑天门冬氨酸反应液,对影响D‑天门冬氨酸晶体颗粒生成的因素进行考察,通过控制反应液中D‑天门冬氨酸浓度、以及温度、搅拌速度、折光度等条件,使反应液进行等电点析出时,提高D‑天门冬氨酸的堆积密度,提升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天门冬氨酸结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氨基酸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D-天门冬氨酸的结晶方法。
技术介绍
D-天门冬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其在医药合成中主要用作药物合成前体、中间体,包括用于合成青霉素衍生物等。D-天门冬氨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神经传递质,参与动物体内的激素调节、保护神经、调控生殖。并且,D-天门冬氨酸常作为营养补充剂来提高睾丸素和增加肌肉占比。目前,D-天门冬氨酸的生产一般采用L-天门冬氨酸-β-脱羧酶催化L-天门冬氨酸脱羧制备,反应生成D-天门冬氨酸和L-丙氨酸,之后通过等电点结晶的结晶工艺析出,得到D-天门冬氨酸固体。目前结晶得到的D-天门冬氨酸结晶颗粒存在颗粒大小不均匀、结晶颗粒过小、堆积密度过小等问题,影响了之后的进一步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D-天门冬氨酸的结晶方法,可以得到堆积密度大的D-天门冬氨酸晶体颗粒,提高了产品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D-天门冬氨酸结晶方法,包括步骤:将生产得到的含D-天门冬氨酸的反应液调节折光度至20~35,并调节pH值为2.7~3.0,然后进行等电点降温结晶,得到D-天门冬氨酸晶体颗粒。进一步地,结晶完毕后经离心分离、干燥,获得D-天门冬氨酸晶体颗粒产品。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应液在调节pH值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5~10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应液在调节pH值过程和降温结晶过程中进行搅拌,搅拌速率控制为15~25r/min。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应液调节折光度至24~35,进一步优选为28~3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搅拌速率控制为15~20r/min。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应液在调节折光度后再进行pH值调节。优选地,调节pH值步骤包括:将调节折光度后的反应液加热至85~100℃,保温搅拌0~15分钟,之后进行pH值调节,调节pH值至2.7~3.0。进一步优选地,pH值先调节至3.0~3.5,保温搅拌0~10分钟,之后再调节至2.7~3.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应液添加水调节折光度,优选采用无离子水。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应液采用强酸调节pH值,优选采用盐酸、硫酸或硝酸,进一步优先为硫酸。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反应液是DL-天门冬氨酸与L-天冬氨酸-β-脱羧酶反应生成的含D-天门冬氨酸的反应液。DL-天门冬氨酸与L-天冬氨酸-β-脱羧酶反应可以采用现有的方法进行反应。生成的含D-天门冬氨酸的反应液中D-天门冬氨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8~3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D-天门冬氨酸晶体颗粒,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结晶方法制得。优选地,所述D-天门冬氨酸晶体颗粒的堆积密度为0.52~0.70g/cm3。本专利技术针对以D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使用L-天冬氨酸-β-脱羧酶反应制得的含D-天门冬氨酸反应液,对影响D-天门冬氨酸晶体颗粒生成的因素进行考察,通过控制反应液中D-天门冬氨酸浓度、以及温度、搅拌速度、折光度等条件,使反应液在pH值为2.88进行等电点析出时,提高D-天门冬氨酸的堆积密度,提升了产品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D-天门冬氨酸结晶方法,包括步骤:取DL-天门冬氨酸与L-天冬氨酸-β-脱羧酶反应生成的含D-天门冬氨酸的反应液,其中含D-天门冬氨酸的反应液中D-天门冬氨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向含D-天门冬氨酸的反应液中加无离子水调节折光度至20~35;之后将反应液加热至85~100℃,开动搅拌,搅拌速率控制为15~20r/min,可以先保温搅拌0~15分钟,之后进行pH值调节,调节pH值过程中反应液温度保持在85~100℃;调节pH值时,采用硫酸调节,可以直接将pH值调节至2.7~3.0;也可以先调节至3.0~3.5,保温搅拌0~10分钟,之后再调节至2.7~3.0;然后降温,进行等电点结晶,得到D-天门冬氨酸晶体颗粒。得到的D-天门冬氨酸晶体颗粒的堆积密度为0.52~0.70g/cm3。下面通过实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天门冬氨酸的结晶方法,包括步骤:取以D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使用L-天冬氨酸-β-脱羧酶反应生产的D-天门冬氨酸反应液,反应液中D-天门冬氨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添加无离子水将反应液折光度调节至28;将反应液温度升高至85℃并维持在该温度下,开启搅拌,搅拌速率为20r/min,使用H2SO4进行pH调节,将pH值调至2.7~3左右;之后开始降温,进行等电点结晶,待反应液温度降至室温(约25℃,下同)结晶结束,经过离心干燥得到D-天冬氨酸晶体颗粒,经检测堆积密度为0.52g/cm3。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天门冬氨酸的结晶方法,包括步骤:取以D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使用L-天冬氨酸-β-脱羧酶反应生产的D-天门冬氨酸反应液,反应液中D-天门冬氨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添加无离子水将反应液折光度调节至32;将反应液温度升高至85℃并维持在该温度下,开启搅拌,搅拌速率为15r/min,使用H2SO4进行pH调节,将pH值调至2.7~3左右;之后开始降温,进行等电点结晶,待反应液温度降至室温结晶结束,经过离心干燥得到D-天冬氨酸晶体颗粒,经检测堆积密度为0.62g/cm3。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天门冬氨酸的结晶方法,包括步骤:取以D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使用L-天冬氨酸-β-脱羧酶反应生产的D-天门冬氨酸反应液,反应液中D-天门冬氨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添加无离子水将反应液折光度调节至32;将反应液温度升高至95℃并维持在该温度下,开启搅拌,搅拌速率为20r/min,使用H2SO4进行pH调节,将pH值调至2.7~3左右;之后开始降温,进行等电点结晶,待反应液温度降至室温结晶结束,经过离心干燥得到D-天冬氨酸晶体颗粒,经检测堆积密度为0.65g/cm3。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天门冬氨酸的结晶方法,包括步骤:取以D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使用L-天冬氨酸-β-脱羧酶反应生产的D-天门冬氨酸反应液,反应液中D-天门冬氨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0%,添加无离子水将反应液折光度调节至24;将反应液温度升高至95℃并维持在该温度下,开启搅拌,搅拌速率为20r/min,使用H2SO4进行pH调节,将pH值调至2.7~3左右;之后开始降温,进行等电点结晶,待反应液温度降至室温结晶结束,经过离心干燥得到D-天冬氨酸晶体颗粒,经检测堆积密度为0.54g/cm3。比较例1与实施例1相比,本比较例区别是调整了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D-天门冬氨酸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n将生产得到的含D-天门冬氨酸的反应液调节折光度至20~35,并调节pH值为2.7~3.0,然后进行等电点降温结晶,得到D-天门冬氨酸晶体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天门冬氨酸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生产得到的含D-天门冬氨酸的反应液调节折光度至20~35,并调节pH值为2.7~3.0,然后进行等电点降温结晶,得到D-天门冬氨酸晶体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液在调节pH值过程中温度保持在85~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液在调节pH值过程和降温结晶过程中进行搅拌,搅拌速率控制为15~25r/min。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液调节折光度至24~35,优选为28~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速率控制为15~20r/min。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液在调节折光度后再进行pH值调节;优选地,调节pH值步骤包括:将调节折光度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虎虎付松崔怀成冯学磊王瑞昌闻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丰原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