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气净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26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臭气净化设备,包括:箱体、净化组件,箱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净化腔室;净化组件设置在净化腔室内,净化组件包括光解净化模块,光解净化模块包括至少一组灯管组件,灯管组件包括框体及安装在框体内的UV灯管,净化腔室内设置有与框体滑动配合的导向件,箱体上配置有与光解净化模块对应并能够打开净化腔室的光解箱门,导向件与框体配合形成抽拉式安装结构,灯管组件通过抽拉式安装结构装入净化腔室内。需要维护或更换UV灯管时,打开光解箱门即可拉出灯管组件对灯管进行清理或更换,维护、更换均非常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臭气净化设备
本技术涉及气体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臭气净化设备。
技术介绍
臭气处理设备,如中国专利号为:“CN201920691175.X”,名称为“一种新型恶臭气体净化装置”的技术专利,通常是采用喷淋层、除雾层、UV光催化层、活性炭吸附层等依次对臭气进行处理,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UV灯管是消耗件并且容易积尘影响发光效率,故而需要经常更换维护,而目前的臭气处理设备(如上述专利),UV光催化层为密闭不可拆卸结构,拆出活性炭吸附层,然后对UV灯管进行逐一的拆卸、清理等,UV灯管的维护和清理均较为麻烦。且如上述专利的臭气处理设备多是采用塔式结构,机构布局极为不合理,UV光催化层、活性炭吸附层均处于较高位置,维护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臭气净化设备,UV灯管维护、更换方便。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臭气净化设备,包括:箱体、净化组件,箱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净化腔室;净化组件设置在净化腔室内,净化组件包括光解净化模块,光解净化模块包括至少一组灯管组件,灯管组件包括框体及安装在框体内的UV灯管,净化腔室内设置有与框体滑动配合的导向件,箱体上配置有与光解净化模块对应并能够打开净化腔室的光解箱门,导向件与框体配合形成抽拉式安装结构,灯管组件通过抽拉式安装结构装入净化腔室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臭气净化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需要维护或更换UV灯管时,打开光解箱门即可拉出灯管组件对灯管进行清理或更换,维护、更换均非常方便快捷。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光解箱门的一侧转动设置在箱体上,光解箱门的另一侧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至箱体上,形成单开门结构,方便UV灯管的取放。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机构为螺钉,螺钉的头部设置有能够方便人手抓持的抓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光解箱门上设置有与UV灯管对应的灯管供电模块,以就近UV灯管进行供电,结构布局合理,且方便进行维护调试。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框体立式的安装至净化腔室内,UV灯管自下往上间隔安装在框体内,随气流流向分布,可减少气流阻力,降低积尘量。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灯管组件配置有两组,并立式间隔分布,可较好的覆盖对于的气流流通区域,达到所需的光解效果。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净化组件还包括喷淋模块、除雾模块、活性炭吸附模块,箱体内设置有第一净化腔室及第二净化腔室,第一净化腔室的下部设置有进气口,第二净化腔室的上部设置有出气口,第一净化腔室的上部与第二净化腔室的下部通过连接通道连通,喷淋模块和除雾模块自下往上依次设置在第一净化腔室内,光解净化模块和活性炭吸附模块自下往上依次设置在第二净化腔室内,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设置第一净化腔室和第二净化腔室,可有效的降低设备的整体高度,并方便净化组件的维护及更换。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活性炭吸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通过抽拉式结构安装至第二净化腔室内的抽拉网盒,抽拉网盒用于放置活性炭,箱体上配置有与活性炭吸附模块对应并能够打开第二净化腔室的炭吸附模块箱门,通过抽拉式结构安装的抽拉网盒及可打开的炭吸附模块箱门,可方便活性炭的更换,方便进行维护。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炭吸附模块箱门为单开门结构,其一侧转动设置在箱体上,另一侧通过螺钉、插销、拉扣等机构连接至箱体上,方便打开进行维护。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控制净化组件工作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用于控制UV灯管、风机、水泵等进行工作,控制模块设置在炭吸附模块箱门上,结构布局合理,且方便维护。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净化腔室的上方设置有风机,风机的入口与出气口对应,箱体上设置有与风机的出口对接的出风管,通过风机能够在第二净化腔室内产生较大负压,能够加速臭气的流动,提高净化的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为离心风机,可在中部产生较大吸力并侧向排出,能够合理的布置在第二净化腔室的上方。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设置在箱体内,箱体上设置有与风机对应的检修门,以方便对风机进行检修。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检修门整体盖装在箱体上,通过螺钉、锁扣等进行固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喷淋模块包括喷淋管组,喷淋管组上设置有喷头,喷头的喷射端设置有螺旋形的导引条,喷射的水流经导引条导引向四周螺旋形散开,提高水流与气体的接触效率,提高喷淋净化的效果。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喷淋模块喷淋碱性液体,以对臭气进行碱洗。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喷淋模块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净化腔室底部的水箱,水箱配置有连接至喷淋管组的水泵,以实现喷淋液的循环使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水箱配置有溢水管和底排管,以避免液体过量及方便外排废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溢水管和底排管共用一出水管,在底排管上设置开关,结构合理。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除雾模块包括通过抽拉式结构安装至第一净化腔室内的抽拉网篮,抽拉网篮内可设置除雾填料,箱体上配置有与除雾模块对应并能够打开第一净化腔室的除雾模块箱门,通过抽拉式结构安装的抽拉网篮及可打开的除雾模块箱门,可方便除雾填料的更换,方便进行维护。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除雾模块箱门整体盖装在箱体上,通过螺钉、锁扣等进行固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除雾模块还可包括除雾丝网,利用除雾丝网能够有效消除气体中的水雾。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处配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侧面连通有稀释气管,稀释气管用于与高压气源连接,以稀释臭气,并可加速臭气流动,提高净化的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喷淋管组与水箱之间通过抽拉式结构配置有过滤盒,过滤盒用于装盛能够过滤喷淋液的滤材如过滤棉、火山石等,以循环使用喷淋液,且通过抽拉式结构安装,方便滤材的更换、清洗。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除雾模块箱门打开时,能够打开第一净化腔室内与过滤盒对应的位置,方便进行更换、清洗滤材。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位于过滤盒下方,过滤盒中的滤材可对臭气中的较大颗粒进行过滤,减少臭气的中粉尘,延长光解净化模块、除雾模块、活性炭吸附模块的使用寿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净化腔室内还配置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进气口与水箱之间,以减少被过滤盒中的滤材过滤的较大颗粒掉落至喷淋液中,以提高喷淋液的循环使用寿命。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网倾斜设置,以便导引喷淋液流入水箱中。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净化腔室底部设置接水盘,接水盘上设置有排水口,灯管组件架空设置在接水盘上方,接水盘能够接收气体中残留的液体或在腔室壁面凝结的液体,避免灯管组件接触液体漏电。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臭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100),所述箱体(10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净化腔室;/n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设置在所述净化腔室内,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光解净化模块(200),所述光解净化模块(200)包括至少一组灯管组件(210),所述灯管组件(210)包括框体(201)及安装在框体(201)内的UV灯管(202),所述净化腔室内设置有与所述框体(201)滑动配合的导向件(203),所述箱体(100)上配置有与所述光解净化模块(200)对应并能够打开所述净化腔室的光解箱门(220),所述导向件(203)与所述框体(201)配合形成抽拉式安装结构,所述灯管组件(210)通过所述抽拉式安装结构装入所述净化腔室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0),所述箱体(10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净化腔室;
净化组件,所述净化组件设置在所述净化腔室内,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光解净化模块(200),所述光解净化模块(200)包括至少一组灯管组件(210),所述灯管组件(210)包括框体(201)及安装在框体(201)内的UV灯管(202),所述净化腔室内设置有与所述框体(201)滑动配合的导向件(203),所述箱体(100)上配置有与所述光解净化模块(200)对应并能够打开所述净化腔室的光解箱门(220),所述导向件(203)与所述框体(201)配合形成抽拉式安装结构,所述灯管组件(210)通过所述抽拉式安装结构装入所述净化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解箱门(220)的一侧转动设置在所述箱体(100)上,所述光解箱门(220)的另一侧通过连接机构连接至所述箱体(100)上,所述光解箱门(220)上设置有与UV灯管(202)对应的灯管供电模块(2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201)立式的安装至所述净化腔室内,所述UV灯管(202)自下往上间隔安装在所述框体(20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气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化组件还包括喷淋模块(300)、除雾模块(400)、活性炭吸附模块(500),所述箱体(100)内设置有第一净化腔室(110)及第二净化腔室(120),所述第一净化腔室(110)的下部设置有进气口(111),所述第二净化腔室(120)的上部设置有出气口(121),所述第一净化腔室(110)的上部与所述第二净化腔室(120)的下部通过连接通道(130)连通,所述喷淋模块(300)和所述除雾模块(400)自下往上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净化腔室(110)内,所述光解净化模块(200)和所述活性炭吸附模块(500)自下往上依次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湘林肖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联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