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动打磨功能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铸模具
,具体为一种具有自动打磨功能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在压铸作业中,压铸件在脱模后需要放到传送带上进行进一步的冷却,冷却后经由人工检查打磨表面,然后才生成成品。但是,脱模后的传送与人工打磨费时费力,且传送装置占用空间,人工打磨过于繁琐,浪费人力资源,也降低了生产效率,在传送过程中散热效果不明显,散热时间过长,影响后续打磨作业,当遇到大块凸起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人力修正。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打磨功能的模具,具备自动打磨、节约人力资源、高效生产等优点,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自动打磨功能的模具,包括冷却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层(1)内贯穿设置有第一冷却管(2),所述第一冷却管(2)的两端固定设置有板式换热器(3),所述板式换热器(3)的入口处固定设置有电磁阀(4),所述冷却层(1)的四角均滑动设置有滑轨(5),所述滑轨(5)的另一端设置有钉仓(6),所述钉仓(6)的顶面固定设置有控制器(7),所述钉仓(6)远离所述冷却层(1)的一端中心固定设置有推钉伺服电缸(8),所述推钉伺服电缸(8)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推板(9),所述推板(9)的四角均设置有顶针(10),四个所述顶针(10)外套设有模具层(11),所述模具层(11)靠近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动打磨功能的模具,包括冷却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层(1)内贯穿设置有第一冷却管(2),所述第一冷却管(2)的两端固定设置有板式换热器(3),所述板式换热器(3)的入口处固定设置有电磁阀(4),所述冷却层(1)的四角均滑动设置有滑轨(5),所述滑轨(5)的另一端设置有钉仓(6),所述钉仓(6)的顶面固定设置有控制器(7),所述钉仓(6)远离所述冷却层(1)的一端中心固定设置有推钉伺服电缸(8),所述推钉伺服电缸(8)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推板(9),所述推板(9)的四角均设置有顶针(10),四个所述顶针(10)外套设有模具层(11),所述模具层(11)靠近所述推板(9)的一端贯穿设置有第二冷却管(12),所述第二冷却管(12)的两端固定设置有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入口处固定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模具层(11)靠近所述冷却层(1)的一端开设有模具腔室(26),所述模具腔室(26)的两侧均设置有夹持装置(13),所述模具层(11)的顶端中间固定设置有安装槽(27),所述安装槽(27)内设置有第一伺服电缸(14),所述第一伺服电缸(1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摇摆伺服舵机(15),所述摇摆伺服舵机(15)的输出杆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伺服电缸(16),所述第二伺服电缸(16)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翻转伺服舵机(17),所述翻转伺服舵机(17)的输出杆端固定设置有电机固定框(18),所述电机固定框(18)内固定设置有打磨电机(19),所述打磨电机(19)的输出杆端固定设置有磨砂轮(20);所述夹持装置(13)包括分流管(1301),所述分流管(1301)的中间入口外接有风机,所述分流管(1301)的两端均贯穿调整板(1302),所述调整板(1302)靠近所述分流管(1301)的一端设置有气囊(1305),所述调整板(1302)远离所述分流管(1301)的一端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板(1303),所述调整板(1302)靠近所述限位板(1303)的一端贯穿设置有限位螺母(1304),所述限位螺母(1304)与所述调整板(1302)之间设置有垫片(13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打磨功能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钉仓(6)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21),所述模具层(11)对应所述第一限位块(21)的两侧固定设置有第一传动杆(22),所述第一传动杆(22)靠近所述冷却层(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红外探测头(25),所述第一传动杆(22)靠近所述钉仓(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传动杆(23),所述第二传动杆(23)靠近所述钉仓(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打磨功能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