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仔智能饲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00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猪仔智能饲喂器,属于畜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底盘上竖直设置有两根固定支架,两根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连接有饲料储存桶,所述饲料储存桶的外壁两侧分别活动连接在两根固定支架上且可相对固定支架上下翻转,所述固定支架内活动穿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端连接有按压帽,所述按压帽的上端超出所述固定支架的上端,所述传动杆下端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底盘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卡接杆,所述饲料储存桶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与卡接杆相卡接的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工作人员对饲料储存桶内部进行清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猪仔智能饲喂器
本技术属于畜牧养殖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猪仔智能饲喂器。
技术介绍
对于大规模生猪养殖来说,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喂养是否科学显得尤为重要,如能实现个性化饲喂,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饲料浪费,而且能促进猪的生长于健康。目前,在猪仔的饲养方面,为保证猪仔能更好地育成,在饲喂时需要人工将饲料和水分参合在一起,再搅拌均匀后进行投喂,此种方法耗时耗力,投放饲料量不好控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猪仔饲喂器,其可在设定的时间内不断下料。现有技术中,猪仔饲喂器一般包括固定底盘,固定底盘上竖直设置有两根固定支架,两根固定支架之间连接有饲料储存桶,饲料储存桶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但是,现有的饲料储存桶大多是与固定支架焊接,这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饲料储存桶的出料口始终处于向下状态,导致工作人员难以对饲料储存桶的出料口进行全面的清洗,而残存的饲料滞留在饲料储存桶内易滋生细菌,会影响猪仔的生长健康。针对该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制一种方便清洗饲料储存桶的猪仔饲喂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猪仔智能饲喂器,其优点在于方便工作人员对饲料储存桶的出料口进行清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猪仔智能饲喂器,包括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底盘上竖直设置有两根固定支架,两根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连接有饲料储存桶,所述饲料储存桶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饲料储存桶的外壁两侧分别活动连接在两根固定支架上且可相对固定支架上下翻转,所述固定支架内活动穿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端连接有按压帽,所述按压帽的上端超出所述固定支架的上端,所述传动杆下端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底盘连接,所述传动杆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卡接杆,所述饲料储存桶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与卡接杆相卡接的卡槽,当弹簧失去外力作用时,所述卡接杆位于所述卡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洗饲料储存桶的出料口时,先对按压帽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卡接杆脱离卡槽,待将饲料储存桶翻转至其出料口处于向上状态时,松开按压帽,使弹簧复位,卡接杆进入卡槽内,即可使饲料储存桶的出料口始终处于向上状态,方便工作人员对饲料储存桶的出料口进行仔细地清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杆的截面呈匚形,其上、下端表面均平行于所述固定底盘表面,所述弹簧固定于所述传动杆下端表面,所述按压帽固定于所述传动杆的上端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杆的截面呈匚形,不仅可方便弹簧和按压帽的安装,且可提供较大的安装面积,使得弹簧的形变更为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底盘上设置有固定底板,所述固定支架下端与固定底板连接,所述固定底板上设置有置于所述弹簧内的限位支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支柱的设置,可限制弹簧的形变轨迹,确保卡接杆顺利进入卡槽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杆的侧壁上固定有定位螺母,所述卡接杆与定位螺母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定位螺母来实现卡接杆与传动杆的固定,可使卡接杆的安装与拆卸较为便捷,进而方便传动杆的更换与维护。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的截面呈U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卡槽的设计,可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减小卡接杆与卡槽之间的磨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的开口大小由外而内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杆更容易滑入卡槽内,可有效避免出现卡顿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底盘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出料口下方的饲料托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饲料托盘可用于装载饲料,使得猪仔集中在一处就食,有效避免饲料四处散落而造成后期工作人员清洗的不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饲料托盘上设置有用于将其上端开口分隔成多个饲喂区的隔挡件,所述隔挡件由交叉设置的挡杆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挡件的设置,不仅可使猪仔有序地在各个饲喂区就食,且可避免猪仔整个进入饲料托盘内,导致其身体部分进入饲料储存桶内而受到伤害。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当需要清洗饲料储存桶的出料口时,先对按压帽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卡接杆脱离卡槽,待将饲料储存桶翻转至其出料口处于向上状态时,松开按压帽,使弹簧复位,卡接杆进入卡槽内,即可使饲料储存桶的出料口始终处于向上状态,方便工作人员对饲料储存桶的出料口进行全面的清洗;2、通过定位螺母来实现卡接杆与传动杆的固定,可使卡接杆的安装与拆卸较为便捷,进而方便传动杆的更换与维护;3、通过设置隔挡件,不仅可使猪仔有序地在各个饲喂区就食,且可避免猪仔整个进入饲料托盘内,导致其身体部分进入饲料储存桶内而受到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饲料储存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凸显固定支架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饲料托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底盘;11、固定底板;111、限位支柱;2、固定支架;21、传动杆;211、按压帽;212、弹簧;22、铰接座;23、卡接杆;24、定位螺母;3、饲料储存桶;31、进料口;32、出料口;33、卡槽;34、转动杆;4、饲料托盘;5、隔挡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猪仔智能饲喂器,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底盘1,固定底盘1上竖直设置有两根固定支架2,两根固定支架2之间安装有饲料储存桶3,饲料储存桶3的外壁两侧分别活动连接在两根固定支架2上且可相对固定支架2上下翻转,饲料储存桶3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31和出料口32,固定底盘1上安装有位于出料口32下方的饲料托盘4。具体地,结合图2-4所示,固定支架2内活动穿设有传动杆21,传动杆21上端连接有按压帽211,按压帽211的上端超出固定支架2的上端,固定支架2上端固定有铰接座22,该铰接座22上开设有供按压帽211穿出的通孔,且铰接座22的一侧延伸有轴套,饲料储存桶3的外壁上延伸有转动连接在对应轴套内的转动杆,传动杆21下端连接有弹簧212,弹簧212远离传动杆21的一端与固定底盘1连接,传动杆21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卡接杆23,饲料储存桶3的上端和下端侧壁上均开设有卡槽33,当弹簧212失去外力作用时,卡接杆23位于卡槽33内,此时饲料储存桶3保持不动。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弹簧212和按压帽211的安装,且使得弹簧212的形变更为稳定,本实施例中传动杆21的截面呈匚形,其上、下端表面均平行于固定底盘1表面,弹簧212固定于传动杆21下端表面,按压帽211固定于传动杆21的上端表面。进一步地,固定底盘1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底板11,固定支架2下端与固定底板11焊接,固定底板11上固定有置于弹簧212内的限位支柱111,通过限位支柱111可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猪仔智能饲喂器,包括固定底盘(1),所述固定底盘(1)上竖直设置有两根固定支架(2),两根所述固定支架(2)之间连接有饲料储存桶(3),所述饲料储存桶(3)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31)和出料口(32),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储存桶(3)的外壁两侧分别活动连接在两根固定支架(2)上且可相对固定支架(2)上下翻转,所述固定支架(2)内活动穿设有传动杆(21),所述传动杆(21)上端连接有按压帽(211),所述按压帽(211)的上端超出所述固定支架(2)的上端,所述传动杆(21)下端连接有弹簧(212),所述弹簧(212)远离传动杆(2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底盘(1)连接,所述传动杆(21)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卡接杆(23),所述饲料储存桶(3)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与卡接杆(23)相卡接的卡槽(33),当弹簧(212)失去外力作用时,所述卡接杆(23)位于所述卡槽(3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猪仔智能饲喂器,包括固定底盘(1),所述固定底盘(1)上竖直设置有两根固定支架(2),两根所述固定支架(2)之间连接有饲料储存桶(3),所述饲料储存桶(3)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31)和出料口(32),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储存桶(3)的外壁两侧分别活动连接在两根固定支架(2)上且可相对固定支架(2)上下翻转,所述固定支架(2)内活动穿设有传动杆(21),所述传动杆(21)上端连接有按压帽(211),所述按压帽(211)的上端超出所述固定支架(2)的上端,所述传动杆(21)下端连接有弹簧(212),所述弹簧(212)远离传动杆(2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底盘(1)连接,所述传动杆(21)的侧壁上水平设置有卡接杆(23),所述饲料储存桶(3)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与卡接杆(23)相卡接的卡槽(33),当弹簧(212)失去外力作用时,所述卡接杆(23)位于所述卡槽(3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猪仔智能饲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21)的截面呈匚形,其上、下端表面均平行于所述固定底盘(1)表面,所述弹簧(212)固定于所述传动杆(21)下端表面,所述按压帽(211)固定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昱祥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