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淀粉乳调浆和液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749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淀粉乳调浆和液化系统,包括第一淀粉乳罐,第一淀粉乳罐的出口接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入口,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出口与稀碱罐的出口经第一混合器连接第二淀粉乳罐的入口,第二淀粉乳罐的出口与液化喷射器相连,液化喷射器连接在液化维持管上,液化维持管的出口连接液化闪蒸罐,液化闪蒸罐的出口与第二液化酶罐的出口经第三混合器接液化罐的入口,液化罐的出口接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入口,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接循环水换热器的入口,循环水换热器的出口与稀酸罐的出口经第四混合器接接缓冲罐的入口,缓冲罐的出口接去糖化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液化液的过滤速度,节省二次喷射投资和计量泵的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淀粉乳调浆和液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淀粉糖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淀粉乳调浆和液化系统。
技术介绍
淀粉糖是利用淀粉特别是玉米淀粉或大米粉作为原料生产的一种糖类,来自各供应商的玉米淀粉和大米粉质量参差不齐,对液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多数企业采用一喷105℃二次喷射至135℃便于后续的过滤,但这无疑增加了蒸汽消耗和二喷投资成本,虽说二喷产生的二次蒸汽可以被后续的蒸发工序利用,但实际上液化和蒸发同时开启的机会较小,更实际的情况是液化工序完成后停止,蒸发一直使用生蒸汽,故二喷蒸汽被蒸发利用并不可靠。故如果一喷能解决淀粉品质参差不齐和解决料液液化过滤效果,则可以大大降低生产企业的投资成本和运营的蒸汽成本,另外在生产中,因液化酶计量泵或酸碱计量泵突然间机械故障引起料液液化问题时有发生,若能采用无动力的重力式自流方式添加酸碱调节pH和酶的添加,将有利于液化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节省计量泵的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淀粉乳调浆和液化系统,不仅能提高液化液的过滤速度,节省二次喷射投资和计量泵的投资,避免计量泵机械故障造成的液化失败,也节省了液化蒸汽消耗。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淀粉乳调浆和液化系统,包括第一淀粉乳罐、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淀粉乳罐、液化维持管、液化闪蒸罐、液化罐、第二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换热器以及缓冲罐,所述第一淀粉乳罐的出口接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入口,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出口与稀碱罐的出口经第一混合器连接第二淀粉乳罐的入口,第二淀粉乳罐的出口与液化喷射器相连,所述液化喷射器连接在液化维持管上,液化维持管的出口连接液化闪蒸罐,液化闪蒸罐的出口与第二液化酶罐的出口经第三混合器接液化罐的入口,所述液化罐的出口接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入口,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接循环水换热器的入口,循环水换热器的出口与稀酸罐的出口经第四混合器接缓冲罐的入口,所述缓冲罐的出口接去糖化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二淀粉乳罐的出口还经支路与第一液化酶罐出口经第二混合器接第二淀粉乳罐的另一入口,所述第二混合器上设有第一pH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缓冲罐的出口还经支路与糖化酶罐的出口经第五混合器接缓冲罐的另一入口,所述缓冲罐上设有第二pH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液化罐设置有三组,且相互之间顺序相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换热器均为水料换热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混合器、第二混合器、第三混合器、第四混合器、第五混合器内的加料管道均为倾斜管道,且倾斜角度30°-60°,所述倾斜管道对应连接稀碱罐、第一液化酶罐、第二液化酶罐,稀酸罐、糖化酶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液化闪蒸罐与大气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用储罐少,pH调节和酶加入在同一个储罐内进行,且酸碱和酶为重力自流式添加,pH位于料液回流的混合器内,方便pH电极的校正;该系统用一次喷射至120-130℃,在喷射前和液化反应罐内分2次加酶,既保证了液化时淀粉充分糊化和预先水解,也保证了后加酶水解完全,而总的加酶量与常规105℃喷射液化时一样,液化液蛋白和糖液分层明显,糖液过滤速度快;液化反应后的的热量被水利用后,利用后的热量用来预热淀粉乳,减少了液化喷射器的蒸汽消耗;本技术自动化程度高,不需二次喷射,省去了酸碱和酶计量泵投资,投入成本少,热能被充分利用,对节省工厂蒸汽消耗、提高液化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其中,1第一淀粉乳罐,2第一板式换热器,3第一混合器,4稀碱罐,5第一液化酶罐,6第一pH计,7第二混合器,8第二淀粉乳罐,9液化喷射器,10液化维持管,11闪蒸罐,12第二液化酶罐,13第三混合器,14液化罐,15第二板式换热器,16循环水换热器,17第四混合器,18稀酸罐,19糖化酶罐,20第二pH计,21第五混合器,22缓冲罐。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淀粉乳调浆和液化系统,包括第一淀粉乳罐1、第一板式换热器2、第二淀粉乳罐8、液化维持管10、液化闪蒸罐11、液化罐14、第二板式换热器15、循环水换热器16以及缓冲罐22,第一淀粉乳罐1的出口接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入口,第一板式换热器2的出口与稀碱罐4的出口经第一混合器3连接第二淀粉乳罐8的入口,第二淀粉乳罐8的出口与液化喷射器9相连,第二淀粉乳罐8的出口还经支路与第一液化酶罐5出口经第二混合器7接第二淀粉乳罐8的另一入口,第二混合器7上设有第一pH计6,液化喷射器9连接在液化维持管10上,液化维持管10的出口连接液化闪蒸罐11,液化闪蒸罐11的出口与第二液化酶罐12的出口经第三混合器13接液化罐14的入口,液化罐14的出口接第二板式换热器15的入口,第二板式换热器15的出口接循环水换热器16的入口,循环水换热器16的出口与稀酸罐18的出口经第四混合器17接缓冲罐22的入口,缓冲罐22的出口接去糖化罐,缓冲罐22的出口还经支路与糖化酶罐19的出口经第五混合器21接缓冲罐22的另一入口,缓冲罐22上设有第二pH计20,液化罐14设置有三组,且相互之间顺序相连,第一板式换热器2、第二板式换热器15、循环水换热器16均为水料换热器,第一混合器3、第二混合器7、第三混合器13、第四混合器17、第五混合器21内的加料管道均为倾斜管道,且倾斜角度30°-60°,倾斜管道对应连接稀碱罐4、第一液化酶罐5、第二液化酶罐12,稀酸罐18、糖化酶罐19,液化闪蒸罐11与大气相连通。本技术工作时,在第一淀粉乳罐1中加入水后投入商品淀粉,开启搅拌15min,淀粉乳通过第一板式换热器2加热至52℃,淀粉乳被输送至第一混合器3,同时在第一混合器3内加入稀碱,混合后的料液进入第二淀粉乳罐8,部分料液通过支路回流进入第二混合器7,第二混合器7内设有第一pH计6,通过pH反馈控制稀碱的添加量,同时通过第一液化酶罐5添加液化酶,液化酶流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料液pH,调整好pH和酶量的料液进入液化喷射器9,控制液化喷射器9的出料料液温度,进入液化闪蒸罐11,液化闪蒸罐11出料和第二液化酶罐12的酶液混合切向进入液化罐14,待液化罐14充满90%后,料液切向压入其余两液化罐14,最终在液化罐14内料液碘试无蓝色反应后,料液经过第二板式换热器15和循环水换热器16后,通过第四混合器17进入缓冲罐22,在第四混合器17内调节加入的稀盐酸量,使得第五混合器21内的pH计在设定值,同时加入糖化酶,最终出料进入糖化罐。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淀粉乳调浆和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淀粉乳罐、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淀粉乳罐、液化维持管、液化闪蒸罐、液化罐、第二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换热器以及缓冲罐,所述第一淀粉乳罐的出口接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入口,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出口与稀碱罐的出口经第一混合器连接第二淀粉乳罐的入口,第二淀粉乳罐的出口与液化喷射器相连,所述液化喷射器连接在液化维持管上,液化维持管的出口连接液化闪蒸罐,液化闪蒸罐的出口与第二液化酶罐的出口经第三混合器接液化罐的入口,所述液化罐的出口接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入口,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接循环水换热器的入口,循环水换热器的出口与稀酸罐的出口经第四混合器接缓冲罐的入口,所述缓冲罐的出口接去糖化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淀粉乳调浆和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淀粉乳罐、第一板式换热器、第二淀粉乳罐、液化维持管、液化闪蒸罐、液化罐、第二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换热器以及缓冲罐,所述第一淀粉乳罐的出口接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入口,所述第一板式换热器的出口与稀碱罐的出口经第一混合器连接第二淀粉乳罐的入口,第二淀粉乳罐的出口与液化喷射器相连,所述液化喷射器连接在液化维持管上,液化维持管的出口连接液化闪蒸罐,液化闪蒸罐的出口与第二液化酶罐的出口经第三混合器接液化罐的入口,所述液化罐的出口接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入口,所述第二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接循环水换热器的入口,循环水换热器的出口与稀酸罐的出口经第四混合器接缓冲罐的入口,所述缓冲罐的出口接去糖化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淀粉乳调浆和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淀粉乳罐的出口还经支路与第一液化酶罐出口经第二混合器接第二淀粉乳罐的另一入口,所述第二混合器上设有第一pH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雄明梁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维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