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泊湿地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743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湖泊湿地修复装置,包括湿地以及其内的水体,水体的四周环绕设置有防护提,湿地上设置有水泵,水泵分别连接有抽水管组件和送水管,抽水管组件连通至水体并悬浮设置于水体的表面,抽水管组件包括主管道和沿主管道的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多跟支管道,主管道与支管道相互连通,主管道与支管道上均开设有多个抽水孔,沿主管道的轴线方向还贴设有多个充气囊,每一支管道的末端也贴设有充气囊,湿地上设置有渗滤床,送水管连通至渗滤床。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具有集生态平衡与水体修复为一体,周期短,见效快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湖泊湿地修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湖泊湿地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湖泊湿地是湖泊岸边或浅湖发生沼泽化过程而形成的,其还包括湖泊水体本身。湖泊湿地属于生态交错带,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从结构上看,湖泊湿地是由高地、水位变幅带、岸边带组成,高地以乔木、灌木为主,水位变幅带以湿生植物、挺水植物为主,岸边带以挺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为主。这些植物与生活其间的动物、微生物等生命因子及阳光、水分、土壤等非生命因子,共同处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发挥一系列的功能。湖泊湿地具有调蓄洪水、控制沉积、改善水质、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价值和调节气候、供水、水产业、航运等经济价值。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致使湖泊湿地同样面临环境问题,其主要的环境问题有湖泊湿地大量消失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目前常用的湖泊湿地修复的方法为在湿地处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苦草等,他们对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植物为主的水体修复系统为低能耗处理系统,主要能源为太阳能。但是利用这一方法净化水体的过程相当缓慢,且受外界天气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湖泊湿地修复装置,集生态平衡与水体修复为一体,周期短,见效快。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湖泊湿地修复装置,包括湿地以及其内的水体,所述水体的四周环绕设置有防护提,所述湿地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分别连接有抽水管组件和送水管,所述抽水管组件连通至所述水体并悬浮设置于所述水体的表面,所述抽水管组件包括主管道和沿所述主管道的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多跟支管道,所述主管道与所述支管道相互连通,所述主管道与所述支管道上均开设有多个抽水孔,沿所述主管道的轴线方向还贴设有多个充气囊,每一所述支管道的末端也贴设有充气囊,所述湿地上设置有渗滤床,所述送水管连通至所述渗滤床。进一步得,所述渗滤床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土石过滤层、混合粗滤层、生物膜主滤层、过渡层、出水层以及放渗层。进一步得,所述湿地对应所述出水层处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水体的出水管。进一步得,所述湿地对应所述出水层处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水体的出水管。进一步得,所述种植土层上种植有净化水质的藻类植物。进一步得,所述充气囊与所述水泵的顶部均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水泵上设置有感光组件。进一步得,所述水泵具体为潜水泵。进一步得,所述主管道的内径大于所述支管道内径。进一步得,所述水体底部种植有沉水植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湿地的生态环境中设置渗滤床、潜水泵、抽水组件以及送水管,并在水体内相应种植沉水植物,从而形成一个水循环净化微生态系统,集生态平衡与水体修复为一体;其中抽水组件悬浮设置在水体表面并散开分布,可在水体表面的各个位置同时进行抽水,对水体起到均匀净化的作用;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相关部件,无需借助外部能源即可进行工作,可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整水体净化的速度,可加快水体的净化过程,对湖泊湿地修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周期短并且见效快。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抽水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湿地;2、水体;3、防护堤;4、水泵;5、抽水管组件;5a、主管道;5b、支管道;5c、抽水孔;5d、充气囊;6、送水管;7、渗滤床;7a、种植土层;7b、土石过滤层;7c、混合粗滤层;7d、生物膜主滤层;7e、过滤层;7f、出水层;7g、放渗层;8、出水管;9、太阳能电池板;10、感光组件;11、沉水植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湖泊湿地修复装置,包括湿地1以及其内的水体2,水体2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用混凝土材料砌设而成的防护堤3,可防止湖岸受水流冲刷造成坍塌的局面。水体2底部种植有沉水植物11,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等,种植沉水植物11一方面可进一步加大水体2中分解者(微生物)的栖息场所,同时也可作为水体2能见度的直观性指示,也增加了水体2的美感;同时水体2中低密度自然放养部分观赏鱼类,可有效控制滤池型湿地1中的后生动物的过量繁殖后累积于自然水体2,也可增加水体2的观赏性。参照图1至图3所示,湿地1上设置有水泵4,由于湿地1周围潮湿,因而使用可进行深井提水的潜水泵4,其可以潜入水中工作,把地下水提取到地表。水泵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分别连接有抽水管组件5和送水管6,抽水管组件5通至水体2并悬浮设置于水体2的表面,抽水管组件5包括主管道5a和沿主管道5a的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多跟支管道5b,主管道5a和支管道5b都可在水体2表面进行抽水,各支管道5b所抽取的水都汇聚往主管道5a,因而主管道5a的水流量大,故主管道5a的内径需大于支管道5b内径,在本实施例中,主管道5a内径是支管道5b内径的三倍。具体的,主管道5a在水体2的中心铺开,各支管道5b在水面散开不规则分布,可在水体2表面的各个位置抽取湖水,这样做有利于水体2的均匀净化,避免了集中一点抽取水体2造成水体2净化不均匀的现场。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主管道5a与支管道5b相互连通,主管道5a与支管道5b上均开设有多个抽水孔5c,抽水孔5c直径较小,对所抽取的湖水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防止较大的物质抽取至潜水泵4内部造成潜水泵4堵塞损坏的现象,沿主管道5a的轴线方向还贴设有多个充气囊5d,每一支管道5b的末端也贴设有充气囊5d,充气囊5d使用塑性较好的橡胶材料制作,如EVA塑料,具有良好的韧性、抗冲击性和塑性,充气囊5d内部充满有一定压力的气体,置于水中可产生浮力,浮力大小与充气囊5d内部的气压成正比,使用魔术贴将充气囊5d贴设在主管道5a和支管道5b上即可将抽水组件悬浮于水面。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充气囊5d与水泵4的顶部均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9,采用太阳能供电,无需外部输入能源,绿色环保。太阳能电池板9能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储蓄电能,储电池置于湿地1表面,并在储蓄电池电池侧安装有单片机控制器,可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潜水泵4的抽水速率,水泵4上设置有感光组件10,感光组件10可感知光照强度的大小并产生信号传输至单片机控制器。具体的,在光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湖泊湿地修复装置,包括湿地以及其内的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的四周环绕设置有防护提,所述湿地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分别连接有抽水管组件和送水管,所述抽水管组件连通至所述水体并悬浮设置于所述水体的表面,所述抽水管组件包括主管道和沿所述主管道的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多跟支管道,所述主管道与所述支管道相互连通,所述主管道与所述支管道上均开设有多个抽水孔,沿所述主管道的轴线方向还贴设有多个充气囊,每一所述支管道的末端也贴设有充气囊,所述湿地上设置有渗滤床,所述送水管连通至所述渗滤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湖泊湿地修复装置,包括湿地以及其内的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的四周环绕设置有防护提,所述湿地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分别连接有抽水管组件和送水管,所述抽水管组件连通至所述水体并悬浮设置于所述水体的表面,所述抽水管组件包括主管道和沿所述主管道的轴线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多跟支管道,所述主管道与所述支管道相互连通,所述主管道与所述支管道上均开设有多个抽水孔,沿所述主管道的轴线方向还贴设有多个充气囊,每一所述支管道的末端也贴设有充气囊,所述湿地上设置有渗滤床,所述送水管连通至所述渗滤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泊湿地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床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层、土石过滤层、混合粗滤层、生物膜主滤层、过渡层、出水层以及放渗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湖泊湿地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对应所述出水层处设置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丹梁云龙蒋芳邓冠圣赵玉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天地林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