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16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包括直线驱动组件、托架组件以及两个试管方向检测模块,即管备管机的的试管掉落后可掉落在托架组件上,两个试管方向检测模块位于直线驱动组件的一端顶部,托架组件沿直线驱动组件运动过程中通过试管方向检测模块,托架组件上的试管作用于试管方向检测模块,试管被试管方向检测模块识别管盖朝向。所述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能够快速输送试管,且在试管输送过程中能够检测试管方向,便于试管备管机后续贴标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
本技术涉及医疗相关设备
,更准确的说涉及一种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整体健康意识的提升,医院门诊量也大幅增大。随着现代疾病形态的发展,需要通过采血来进行诊断的疾病种类也越来越多,在患者数量不断增长、病情不断复杂化的同时,医院的相关设备却相对发展滞后。目前,传统的采血管理系统在多数医疗场所仍被广泛使用,传统的采血管理系统在采取患者的血液标本时,会涉及采血管类型的选择、贴条形码标签以及分拣等流程。目前,上述流程需要医务人员反复的进行试管选择、单据打印、核对信息、标本采集、分类以及送检等繁琐的工作流程,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工作效率低,出差错概率大,容易影响整体的工作进度。根据患者姓名和检查种类进行的采血管的标签粘贴工作几乎都是由人工来操作,这一工作枯燥繁复,会占用医务人员很多的精力,且如果同时还要分心为患者采血时,易出现粘歪,覆盖血液刻度线,漏粘甚至是粘错等重大错误的可能性。针对上述问题,本领域出现了一些用于辅助医护人员进行采血操作的设备,针对采血前的备管流程。现有市面上的采血管贴标机基本采用机械手抓取技术,容易抓错,漏抓,多抓等现象,平均发管时间超过10秒一根,效率低下,相比传统人工贴管没有提高多少效率,还容易造成卡管,漏管等现象,且由于机械手抓取技术的设备占用空间大,会给本来就很局促的医院空间带来压力。在试管备管机的改进过程中,如何在提高试管输送效率的同时提高试管贴标准确度是一项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包括直线驱动组件、托架组件以及两个试管方向检测模块,即管备管机的的试管掉落后可掉落在托架组件上,两个试管方向检测模块位于直线驱动组件的一端顶部,托架组件沿直线驱动组件运动过程中通过试管方向检测模块,托架组件上的试管作用于试管方向检测模块,试管被试管方向检测模块识别管盖朝向。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包括直线驱动组件、托架组件以及两个试管方向检测模块,所述托架组件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托架组件受所述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直线往复运动,所述托架组件接受掉落的试管,两个所述试管方向检测模块位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的一端顶部,两个所述试管方向检测模块对称设置,所述托架组件沿所述直线驱动组件运动过程中通过所述试管方向检测模块,所述托架组件上的试管作用于所述试管方向检测模块,被所述试管被试管方向检测模块识别管盖朝向。优选地,所述直线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直线传动带以及直线轨道,所述直线传动带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直线传动带两个端部分别套设在两个滚轴上,所述直线轨道与所述直线传动带平行设置,所述托架组件与所述直线轨道可滑动的连接,且所述托架组件一端与所述传动带连接,所述传动带运动时带动所述托架组件沿所述直线轨道滑动。优选地,所述托架组件包括底支架和试管托架,所述底支架垂直于所述直线轨道,且所述底支架与所述直线轨道可滑动的连接,所述试管托架与所述底支架平行,且所述试管托架与所述底支架可转动的连接。优选地,所述托架组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底支架朝向所述直线传动带的端部,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底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底支架共同夹紧所述直线传动带。优选地,所述试管方向检测模块包括支架、传动杆、受动件、拨片以及传感器,所述传动杆与所述支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传动杆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直线轨道垂直;所述传动杆与所述支架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受动件,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拨片,所述受动件及所述拨片在初始状态下均垂直于水平面;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且初始状态下所述受动件与所述传感器接触。优选地,所述拨片距离所述支架的距离大于标准的试管的管盖高度,且所述拨片距离垂直位于其下方的所述试管托架最低点的距离大于标准的试管的管体直径,小于标准的试管的管盖直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的优点在于:所述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能够快速输送试管,且在试管输送过程中能够检测试管方向,便于试管备管机后续贴标处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的试管方向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种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包括直线驱动组件31、托架组件32以及两个试管方向检测模块33,直线驱动组件31与试管备管机的外壳结合安装,托架组件32与直线驱动组件31连接,托架组件32受直线驱动组件31驱动沿直线往复运动,且托架组件32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若干个管仓模块20的底部,即备管机的的试管掉落后可掉落在托架组件32上,托架组件32可转动,转动后可将试管6倒到管备管机的打印贴标模块中。两个试管方向检测模块33与管备管机的外壳结合安装,且两个试管方向检测模块33位于直线驱动组件31的一端顶部,两个试管方向检测模块33对称设置,托架组件32沿直线驱动组件31运动过程中通过试管方向检测模块33,托架组件32上的试管作用于试管方向检测模块33,试管被试管方向检测模块33识别管盖朝向。试管方向检测模块33将其检测到的试管6方向信息传递至管备管机的打印贴标模块,打印贴标模块根据试管的方向信息调整接收到的试管位置并贴附打印标签,打印标签完全覆盖试管的出厂标签。具体的,直线驱动组件31包括电机311、直线传动带312以及直线轨道313,电机311与外壳固定连接,直线传动带312套设在电机311的输出轴上,且直线传动带312两个端部分别套设在两个滚轴314上,两个滚轴314均与外壳固定连接,电机311工作时,驱动直线传动带312运动。直线轨道313与直线传动带312平行设置,托架组件32与直线轨道313可滑动的连接,且托架组件32一端与传动带312连接,传动带312运动时带动托架组件32沿直线轨道313滑动。托架组件32包括底支架321、固定件322以及试管托架323,底支架321垂直于直线轨道313设置,且底支架321与直线轨道313可滑动的连接,固定件322位于底支架321朝向直线传动带312的端部,固定件322与底支架321固定连接,同时固定件3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驱动组件、托架组件以及两个试管方向检测模块,所述托架组件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托架组件受所述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直线往复运动,所述托架组件接受掉落的试管,两个所述试管方向检测模块位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的一端顶部,两个所述试管方向检测模块对称设置,所述托架组件沿所述直线驱动组件运动过程中通过所述试管方向检测模块,所述托架组件上的试管作用于所述试管方向检测模块,被所述试管被试管方向检测模块识别管盖朝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驱动组件、托架组件以及两个试管方向检测模块,所述托架组件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连接,所述托架组件受所述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直线往复运动,所述托架组件接受掉落的试管,两个所述试管方向检测模块位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的一端顶部,两个所述试管方向检测模块对称设置,所述托架组件沿所述直线驱动组件运动过程中通过所述试管方向检测模块,所述托架组件上的试管作用于所述试管方向检测模块,被所述试管被试管方向检测模块识别管盖朝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直线传动带以及直线轨道,所述直线传动带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且所述直线传动带两个端部分别套设在两个滚轴上,所述直线轨道与所述直线传动带平行设置,所述托架组件与所述直线轨道可滑动的连接,且所述托架组件一端与所述传动带连接,所述传动带运动时带动所述托架组件沿所述直线轨道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管备管机的试管输送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组件包括底支架和试管托架,所述底支架垂直于所述直线轨道,且所述底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惠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艾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