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冷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140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冷车,属于高压储气送气技术领域,包括底盘、厢罩和安装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加热器、第一气瓶组、第二气瓶组、第三气瓶组、第四气瓶组、第五气瓶组和充气软管,电加热器上连接有充气接头,第一气瓶组、第二气瓶组、第三气瓶组、第四气瓶组和第五气瓶组通过充气软管与充气接头连接,第一气瓶组内压缩空气的压力低于第二气瓶组,第二气瓶组内压缩空气的压力低于第三气瓶组,第三气瓶组内压缩空气的压力低于第四气瓶组,第四气瓶组内压缩空气的压力低于第五气瓶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阶梯递进转换式对流充气方式,能够稳定的对飞机冷气系统灌充压缩空气,极大的保障了灌充压缩空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冷车
本技术涉及到高压储气送气
,尤其涉及一种送冷车。
技术介绍
送冷车是航空兵场站的保障装备,具有储存、输送和与飞机对接灌充压缩空气的功能。适用于气动系统最高工作压力不大于15MPa的机种。车内没有配置空气压缩机,车内储运的压缩空气由机场冷气站的空压机灌充。公开号为CN210618496U,公开日为2020年05月26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充冷车的气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路、对流充气管路和增压充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的进气端至出气端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有进气接头、进气开关、转充开关、第一压力表和气瓶组件,所述对流充气管路的进气端连接于第一压力表与转充开关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对流充气管路的进气端至出气端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有增压阀、安全阀、充气组件、第二压力表和充气接头,所述增压充气管路的进气端连接于转充开关与进气开关之间的管路上,所述增压充气管路的出气端与安全阀连接,所述增压充气管路上设有压缩机;所述增压充气管路上设有与压缩机进行气路循环的循环支路,该循环支路上设有循环开关;所述气瓶组件包括并列连接的至少两个冷气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冷车,包括底盘(1)、厢罩(2)和位于厢罩(2)内的安装平台(3),安装平台(3)和厢罩(2)固定在底盘(1)上,安装平台(3)位于厢罩(2)的尾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加热器(4)、第一气瓶组(5)、第二气瓶组(6)、第三气瓶组(7)、第四气瓶组(8)、第五气瓶组(9)和多根充气软管(10),所述电加热器(4)固定在安装平台(3)上,所述电加热器(4)上连接有多个充气接头(11),所述底盘(1)上固定有托架(12),所述第一气瓶组(5)、第二气瓶组(6)、第三气瓶组(7)、第四气瓶组(8)和第五气瓶组(9)分三层安装在托架(12)上,第一气瓶组(5)、第二气瓶组(6)、第三气瓶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冷车,包括底盘(1)、厢罩(2)和位于厢罩(2)内的安装平台(3),安装平台(3)和厢罩(2)固定在底盘(1)上,安装平台(3)位于厢罩(2)的尾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加热器(4)、第一气瓶组(5)、第二气瓶组(6)、第三气瓶组(7)、第四气瓶组(8)、第五气瓶组(9)和多根充气软管(10),所述电加热器(4)固定在安装平台(3)上,所述电加热器(4)上连接有多个充气接头(11),所述底盘(1)上固定有托架(12),所述第一气瓶组(5)、第二气瓶组(6)、第三气瓶组(7)、第四气瓶组(8)和第五气瓶组(9)分三层安装在托架(12)上,第一气瓶组(5)、第二气瓶组(6)、第三气瓶组(7)、第四气瓶组(8)和第五气瓶组(9)分别通过充气软管(10)与电加热器(4)上的充气接头(11)连接,第一气瓶组(5)内压缩空气的压力低于第二气瓶组(6),第二气瓶组(6)内压缩空气的压力低于第三气瓶组(7),第三气瓶组(7)内压缩空气的压力低于第四气瓶组(8),第四气瓶组(8)内压缩空气的压力低于第五气瓶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器(4)包括外筒(13)、内筒(14)、陶瓷架(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烜白筠张新渝梁志军唐虎江志磊钟专
申请(专利权)人:空军成都航空四站装备修理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