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12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滑板车,包括车架、导向机构、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车架前部的上仰段与所述导向机构转动连接以及后部的水平承载段连接有后车轮,所述导向机构下端安装有所述前车轮,所述上仰段沿延伸方向开设有槽深方向为左右方向的开槽,所述开槽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柱,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夹角呈锐角或钝角设置,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开槽两侧槽壁固定连接。受扭矩较大的上仰段采用新的设计,即中部开槽,并在开槽内设置多个支撑柱,支撑柱两端与两侧槽壁相抵,以对两侧槽壁进行有效地强度支撑。而且相邻支撑柱非平行设置,以使得可以形成多个三角结构,以更好的在彼此之间传递扭矩,提高抗扭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板车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滑板车。
技术介绍
滑板车车架目前以铝合金车架居多,镁合金车架极少应用,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因其镁合金的材料特性低于铝合金材料,所以对镁合金车架的结构设计是一个考验。常规结构设计很容易造成镁合金强度不足,车架断裂。目前镁合金车架解决强度不足这一问题多是采用增加壁厚和在背部设计大量的加强筋,而增加壁厚首先直接导致材料成本的提升,其次在压铸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车架密度低、产生气孔等缺陷,车架的抗拉强度和耐疲劳性能降低。而增加大量的加强筋使车身重量加重,材料成本提高,镁合金应用的性价比降低,其次大量的加强筋侵占了车体内部空间,造成内部结构件空间不足。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滑板车车架强度很难提高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该滑板车可以有效地解决滑板车车架强度很难提高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滑板车,包括车架、导向机构、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车架前部的上仰段与所述导向机构转动连接以及后部的水平承载段连接有后车轮,所述导向机构下端安装有所述前车轮,所述上仰段沿延伸方向开设有槽深方向为左右方向的开槽,所述开槽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柱,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夹角呈锐角或钝角设置,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开槽两侧槽壁固定连接。在该滑板车中,对于其中容易发生折断,且受扭矩较大的上仰段采用新的设计,即中部开槽,并在开槽内设置多个支撑柱,支撑柱两端与两侧槽壁相抵,以对两侧槽壁进行有效地强度支撑。而且相邻支撑柱非平行设置,以使得可以形成多个三角结构,以更好的在彼此之间传递扭矩,提高抗扭强度,以使得在不增加产品重量和材料成本的前提下,通过结构设计达到了增强车架强度的目的。综上所述,该滑板车能够有效地解决滑板车车架强度很难提高的问题。优选地,多个所述支撑柱将所述开槽槽腔分隔成多个大小均匀梯型槽。优选地,所述开槽左右方向贯通设置。优选地,所述支撑柱横截面呈左右方向延伸的扁平状,且横截面呈六边菱形。优选地,所述支撑柱两端均加粗设置。优选地,包括三个所述支撑柱,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撑柱水平设置。优选地,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夹角呈锐角设置。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与所述前车轮连接的前叉和安装在所述前叉上的立管,所述上仰段的上端套设在所述立管上且之间转动配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仰段的传力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上仰段1、水平承载段2、开槽3、支撑柱4、前车轮5、后车轮6、立管7、前叉8;图2中虚线表示构成的三角形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滑板车,以有效地解决滑板车车架强度很难提高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仰段的传力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柱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滑板车,具体的该滑板车包括车架、导向机构、前车轮5和后车轮6。其中前车轮5与后车轮6一般均为单轮,当然也可以是多轮设置。其中后车轮6安装车架上,前车轮5安装在导向机构的下端,导向机构与车架之间转动连接,以使得可以通过带动导向机构转动,实现前车轮5的偏转,进而实现行驶方向的偏转。其中导向机构,具体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其中导向机构一般主要包括与前车轮5连接的前叉8和安装在前叉8上的立管7,支架的前端与立管7套设连接,以使得之间转动配合。为了安装需要,车架主要包括位于前部的上仰段1和位于后部的水平承载段2,其中上仰段1与导向机构转动连接,如上述立管7,可以是上仰段1前端上仰且套设立管7上,以与立管7转动配合,而上仰段1的下端,即后端,与水平承载段2的前端固定连接。其中水平承载段2的后端安装有后车轮6,水平承载段2的高度一般后车轮6的转轴位于同一水平位置,而上仰段1,前端上仰设置,使得前端明显高于前车轮5,一般高于前叉8设置。其中上仰段1沿延伸方向开设有槽深方向为左右方向的开槽3,开槽3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柱4,相邻所述支撑柱4之间夹角呈锐角或钝角设置,以使得呈三角形分布放置,即两个支撑柱4并非平行设置,但不要求在开槽3内形成交叉,更不要求一端相抵或相连。而且,其中支撑柱4的两端分别与开槽3两侧槽壁固定连接,以使得支撑柱4在开槽3两侧槽壁之间传递作用力。其中支撑柱4的两端与两侧槽壁之间可以是焊接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两侧槽壁指的是,开槽3宽度方向两侧的槽壁,开槽3沿上仰段1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其延伸方向与上仰段1的延伸方向一致,即为前上方向,开槽3槽宽与延伸方向垂直,而开槽3的槽深方向为左右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相邻所述支撑柱4之间夹角可以均是锐角或钝角,可以是部分呈锐角设置或部分呈钝角设置在该滑板车中,对于其中容易发生折断,且受扭矩较大的上仰段1采用新的设计,即中部设置开槽3,并在开槽3内设置多个支撑柱4,支撑柱4两端与两侧槽壁相抵,以对两侧槽壁进行有效地强度支撑。而且相邻支撑柱4非平行设置,以使得可以形成多个三角结构,以更好的在彼此之间传递扭矩,提高抗扭强度,以使得在不增加产品重量和材料成本的前提下,通过结构设计达到了增强车架强度的目的。综上所述,该滑板车能够有效地解决滑板车车架强度很难提高的问题。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进行内部支撑,保证内部支撑的强度效果,此处优选多个支撑柱4将开槽3槽腔分隔成多个大小小均匀的梯型槽,形成多个大小均匀的梯形槽,能够更有利于保证传力均匀稳定,避免局部受力不均而导致应力集中。需要说明的,梯形的两条底边均为上述开槽3的两侧槽壁,而相邻两个支撑柱4相对一侧构成梯形的两条腰边,或者是位于支撑柱的一侧与相对应的一侧槽端壁构成梯形的两条腰边。各个梯形槽的形状也优选相同,至少近似相同。其中为了避免支撑柱4过于分散,支撑效果不好,此处优选相邻两个支撑柱4之间锐角设置。具体的,如可以设置三个支撑柱4,可以使位于两侧的两个支撑柱4水平设置,以在水平方向更好的传递支撑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板车,包括车架、导向机构、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车架前部的上仰段与所述导向机构转动连接以及后部的水平承载段连接有所述后车轮,所述导向机构下端安装有所述前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仰段沿延伸方向开设有槽深方向为左右方向的开槽,所述开槽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柱,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夹角呈锐角或钝角设置,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开槽两侧槽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板车,包括车架、导向机构、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车架前部的上仰段与所述导向机构转动连接以及后部的水平承载段连接有所述后车轮,所述导向机构下端安装有所述前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仰段沿延伸方向开设有槽深方向为左右方向的开槽,所述开槽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柱,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夹角呈锐角或钝角设置,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开槽两侧槽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柱将所述开槽槽腔分隔成多个大小均匀的梯型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左右方向贯通设置。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小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哈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