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注塑成型过程中线束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691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注塑成型过程中线束定位机构,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下模具上对应产品的位置设有条形曲面槽,所述上模具设于所述曲面槽的两侧,且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之间通过复位机构进行连接,以使得在合模状态下,所述上模具上表面完全嵌入下模具内;在开模状态下,所述上模具突出下模具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实现在注塑过程中线束很好的定位,避免线束被模具压伤,提高了安放线束到模具上效率,大幅度降低产品不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注塑成型过程中线束定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
,尤其涉及一种线束注塑成型过程中线束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模具在导线放入模具压线槽时,会发生偏移,无法实现准确定位,导致模具在合模时压破导线。因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线束注塑成型过程中线束定位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线束注塑成型过程中线束定位机构,能够很好的解决线束注塑加工过程产生的压伤,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束注塑成型过程中线束定位机构,包括下模具和上模具,所述下模具上对应产品的位置设有条形曲面槽,所述上模具设于所述曲面槽的两侧,且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之间通过复位机构进行连接,以使得在合模状态下,所述上模具上表面完全嵌入下模具内;在开模状态下,所述上模具突出下模具上表面。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定位浮动镶件和弹簧导柱,所述上模具的下端设有上凹口,所述下模具设有供上模具移动的开口结构,所述开口结构内对应所述上凹口的位置的设有下凹口,所述弹簧导柱设于上凹口与下凹口之间,所述定位浮动镶件的一端穿过下模具并嵌入设置于上模具内。优选的,所述上模具对应定位浮动镶件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定位浮动镶件与上模具结合的部位设有螺纹结构,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紧固。优选的,所述上模具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开口结构的深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能实现在注塑过程中线束很好的定位,避免线束被模具压伤,提高了安放线束到模具上效率,大幅度降低产品不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A面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A面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下模具局部结构示意图;标注说明:1、上模具;2、弹簧导柱;3、下模具;4、定位浮动镶件;5、产品;6、曲面槽;8、开口结构;9、下凹口;10、上凹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线束注塑成型过程中线束定位机构,包括下模具3和上模具1,所述下模具3上对应产品5的位置设有条形曲面槽6,所述上模具1设于所述曲面槽6的两侧,且所述上模具1与所述下模具3之间通过复位机构进行连接,以使得在合模状态下,所述上模具1上表面完全嵌入下模具3内;在开模状态下,所述上模具1突出下模具3上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定位浮动镶件4和弹簧导柱2,所述上模具1的下端设有上凹口10,所述下模具3设有供上模具1移动的开口结构8,所述开口结构8内对应所述上凹口10的位置的设有下凹口9,所述弹簧导柱2设于上凹口10与下凹口9之间,所述定位浮动镶件4的一端穿过下模具3并嵌入设置于上模具1内。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1对应定位浮动镶件4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定位浮动镶件4与上模具1结合的部位设有螺纹结构,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紧固。所述上模具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开口结构8的深度。工作原理:参考图4,图1,将线束放入曲面槽6内,此时,上模具1与下模具3处于开模状态,如图2所示,弹簧导柱2将上模具1向开口结构8的外侧顶出,由于定位浮动镶件4的一端是固定于上模具1内的,所以定位浮动镶件4会随着上模具1的移动而同步发生移动,直至达到定位浮动镶件4的移动极限(如图2中,下模具3设有两个连通的条形孔,外侧的条形孔孔径大于内侧的条形孔孔径,所以定位浮动镶件4的帽体起到移动限位作用)。参考图4,此时的上模具1是处于曲面槽6的两侧,对曲面槽6内放置的线束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线束发生偏移,进行定位。在压线模具下压的作用下,上模具1和下模具3逐渐由开模状态向合模状态发生变化。直至完全合模,如图3所示。有效避免了压线模具在下压的过程中对发生偏移的线束造成压破,提高了成品率。当压线模具下压结束后,在弹簧导柱2的作用下,上模具1复位,进行下一个线束的定位、防护工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注塑成型过程中线束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3)和上模具(1),所述下模具(3)上对应产品(5)的位置设有条形曲面槽(6),所述上模具(1)设于所述曲面槽(6)的两侧,且所述上模具(1)与所述下模具(3)之间通过复位机构进行连接,以使得在合模状态下,所述上模具(1)上表面完全嵌入下模具(3)内;在开模状态下,所述上模具(1)突出下模具(3)上表面,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定位浮动镶件(4)和弹簧导柱(2),所述上模具(1)的下端设有上凹口(10),所述下模具(3)设有供上模具(1)移动的开口结构(8),所述开口结构(8)内对应所述上凹口(10)的位置的设有下凹口(9),所述弹簧导柱(2)设于上凹口(10)与下凹口(9)之间,所述定位浮动镶件(4)的一端穿过下模具(3)并嵌入设置于上模具(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注塑成型过程中线束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具(3)和上模具(1),所述下模具(3)上对应产品(5)的位置设有条形曲面槽(6),所述上模具(1)设于所述曲面槽(6)的两侧,且所述上模具(1)与所述下模具(3)之间通过复位机构进行连接,以使得在合模状态下,所述上模具(1)上表面完全嵌入下模具(3)内;在开模状态下,所述上模具(1)突出下模具(3)上表面,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定位浮动镶件(4)和弹簧导柱(2),所述上模具(1)的下端设有上凹口(10),所述下模具(3)设有供上模具(1)移动的开口结构(8),所述开口结构(8)内对应所述上凹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帮会
申请(专利权)人:瑞拓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