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片材的压制成型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666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聚碳酸酯片材的压制成型体的新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片材的压制成型体的制造方法,该聚碳酸酯片材是在以聚碳酸酯树脂为主成分的树脂层(A)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依次叠层有以高硬度树脂(B)为主成分的树脂层(B)和硬涂层(C),上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工序(I):将上述聚碳酸酯片材预热至上述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45℃以上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范围的温度的工序;工序(II):将经过预热的上述聚碳酸酯片材配置在金属制的成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工序,从上述工序(I)结束后至将聚碳酸酯片材配置在成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为止的时间在90秒以内;和工序(III):通过将成型模具合模,将上模和下模中的一个模向另一个模按压,得到聚碳酸酯片材的压制成型体的工序,上述成型模具的温度为上述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碳酸酯片材的压制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碳酸酯片材的压制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或航空器等的内外饰零件、电器电子设备、家电制品等大多使用树脂成型体。例如,仪表罩等的汽车内饰品和家电、OA仪器、个人计算机、小型便携设备等的显示面的构成零件使用玻璃板、透明树脂板等,保持它们的框架零件等使用树脂制的成型体(树脂成型体)。并且,便携电话终端等所使用的触摸面板型显示面的构成零件使用利用双面胶带等在由注射成型树脂(树脂成型体)构成的框架零件上粘接透明片材、特别是玻璃板,再叠层树脂成型体而得到的零件。关于触摸面板型显示面所使用的树脂成型体,从薄度、强度、耐划伤性和指纹拭去性等观点考虑,选择高弹性模量的树脂制材料。在上述这样的用途中所使用的树脂成型体能够通过将树脂片材成型而制造,但为了赋予与用途相应的特性,进行着各种努力。例如,或者利用硬涂层、装饰片材等对树脂片材进行修饰,或者叠层具有不同组成的树脂层而构成树脂片材,或者对所使用的树脂的组成进行研究。作为装饰片材,例如使用丙烯酸系树脂,还可以使用在丙烯酸系树脂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具有硬涂层的片材、或者在丙烯酸系树脂层上设置印刷等外观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贴合膜而得到的片材等。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从表面侧起依次叠层有透明丙烯酸系树脂片材层、图案印刷油墨层、ABS树脂片材层和ABS树脂背衬层的装饰片材。专利文献2公开了在聚碳酸酯树脂层的表面叠层有由甲基丙烯酸树脂和丙烯酸橡胶颗粒构成的层而成的多层膜,并且公开了对该多层膜的一个表面实施装饰、并在该装饰面上叠层有热塑性树脂片材而成的装饰片材。而且,还公开了通过在该装饰面上将热塑性树脂注射成型而制得的装饰成型品。专利文献3公开了使用在树脂基材上设置有热固化型或紫外线固化型的硬涂层的片材而成型得到的树脂成型品。另外,专利文献4公开了在基材膜的单面具有使用特定组成的硬涂涂料形成的层的装饰用硬涂膜,还记载了可以在基材膜上设置印刷层。该装饰膜能够实施热成型。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装饰膜与成型用树脂一体化,形成装饰成型品。专利文献5公开了在以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为主成分的基材层的单面具有以丙烯酸系树脂为主成分的被覆层的叠层片材。如上所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成型用树脂片材或膜,但追求能够制造具有与用途更相应的特性的树脂成型体的树脂片材或膜,却是无穷无尽的课题。在现有技术中,在叠层不同种类的树脂层、并在其上设置硬涂层的情况下,各层所含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熔融粘度不同,存在难以以不产生龟裂等不良状况的方式进行热成型的问题。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经过二维弯曲的硬涂片材的制造方法。公开了在该文献的方法中调节叠层的树脂层间的Tg差和二维弯曲的加工温度进行二维弯曲。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3460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3418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平4-4018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284910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196153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4-0006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尽管有最近的进展,但仍然寻求聚碳酸酯片材的压制成型体的新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例如如下。[1]一种聚碳酸酯片材的压制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该聚碳酸酯片材是在以聚碳酸酯树脂为主成分的树脂层(A)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依次叠层以高硬度树脂(B)为主成分的树脂层(B)和硬涂层(C)而成的聚碳酸酯片材,上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工序(I):将上述聚碳酸酯片材预热至上述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45℃以上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范围的温度的工序;工序(II):将经过预热的上述聚碳酸酯片材配置在金属制的成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工序,其中,从上述工序(I)结束后至将聚碳酸酯片材配置在成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为止的时间为90秒以内;和工序(III):通过将成型模具合模,将上模和下模中的一个模向另一个模按压,得到聚碳酸酯片材的压制成型体的工序,其中,上述成型模具的温度为上述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温度。[2]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II)中,从工序(I)结束后至将聚碳酸酯片材配置在成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为止的时间为60秒以内。[3]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III)中,上述成型模具的温度为上述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0℃以上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范围的温度。[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上述工序(III)中,成型模具的合模力在2000kgf以下。[5]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聚碳酸酯片材的铅笔硬度在2H以上。[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高硬度树脂(B)为选自下述树脂(B1)~(B5)中的至少一种,树脂(B1)为含有共聚物的树脂,该共聚物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a)和下述通式(2)所示的脂肪族乙烯基结构单元(b),(式(1)中,R1为氢原子或甲基;R2为碳原子数1~18的烷基或可以被碳原子数1~4的烃基取代的5~18的环烷基。)(式(2)中,R3为氢原子或甲基;R4为可以被碳原子数1~4的烃基取代的环己基。);树脂(B2)为含有共聚物(D)的树脂,该共聚物(D)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6~77质量%、苯乙烯结构单元15~71质量%和不饱和二羧酸结构单元5~25质量%;树脂(B3)为含有共聚物的树脂,该共聚物包含下述通式(6)所示的结构单元(c)和任选的下述通式(7)所示的结构单元(d),树脂(B4)为含有共聚物(G)的树脂,该共聚物(G)包含苯乙烯结构单元5~20质量%、(甲基)丙烯酸酯结构单元60~90质量%和N-取代型马来酰亚胺结构单元5~20质量%;和树脂(B5)为含有聚合物的树脂,该聚合物包含下述通式(8)所示的结构单元(e)、任选的上述通式(6)所示的结构单元(c)和任选的上述通式(7)所示的结构单元(d),[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是包含通式(7)所示的结构单元、并且使用通式(5)所示的一元酚作为末端终止剂而制得的聚碳酸酯树脂,(式中,R1表示碳原子数8~36的烷基或碳原子数8~36的烯基。)。[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树脂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满足以下关系:-10℃≤(树脂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40℃。[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压制成型体为用于汽车、电器电子设备、家电制品或航空器的用途的零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聚碳酸酯片材的压制成型体的新的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碳酸酯片材的压制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n该聚碳酸酯片材是在以聚碳酸酯树脂为主成分的树脂层(A)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依次叠层以高硬度树脂(B)为主成分的树脂层(B)和硬涂层(C)而成的聚碳酸酯片材,/n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n工序(I):将所述聚碳酸酯片材预热至所述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45℃以上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范围的温度的工序;/n工序(II):将经过预热的所述聚碳酸酯片材配置在金属制的成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工序,其中,从所述工序(I)结束后至将聚碳酸酯片材配置在成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为止的时间为90秒以内;和/n工序(III):通过将成型模具合模,将上模和下模中的一个模向另一个模按压,得到聚碳酸酯片材的压制成型体的工序,其中,所述成型模具的温度为所述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11 JP 2018-1927391.一种聚碳酸酯片材的压制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聚碳酸酯片材是在以聚碳酸酯树脂为主成分的树脂层(A)的至少一个表面上依次叠层以高硬度树脂(B)为主成分的树脂层(B)和硬涂层(C)而成的聚碳酸酯片材,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工序(I):将所述聚碳酸酯片材预热至所述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45℃以上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范围的温度的工序;
工序(II):将经过预热的所述聚碳酸酯片材配置在金属制的成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工序,其中,从所述工序(I)结束后至将聚碳酸酯片材配置在成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为止的时间为90秒以内;和
工序(III):通过将成型模具合模,将上模和下模中的一个模向另一个模按压,得到聚碳酸酯片材的压制成型体的工序,其中,所述成型模具的温度为所述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II)中,从工序(I)结束后至将聚碳酸酯片材配置在成型模具的上模和下模之间为止的时间为60秒以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III)中,所述成型模具的温度为所述树脂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0℃以上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的范围的温度。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III)中,成型模具的合模力在2000kgf以下。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碳酸酯片材的铅笔硬度为2H以上。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高硬度树脂(B)为选自下述树脂(B1)~(B5)中的至少一种,
树脂(B1)为含有共聚物的树脂,该共聚物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鸨田敦大高崎雅登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MGC菲尔须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